【摘要】
音樂,是通過節奏和韻律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形式。在幼兒教育中,
音樂教育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教學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學習,能夠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文章將對幼兒園音樂教學進行簡單的闡述并提出幾點實用性建議,使得音樂教育在廣大幼兒教育領域表現出更為強大的影響力。
【關鍵詞】幼兒;音樂;學習;興趣
每一個孩子的心中都充滿著童話,然而這些童話如果有了音樂的點綴,那將會變成色彩斑斕的童話。幼兒園音樂教育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有趣的藝術活動,既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又符合藝術感知的規律,對培養幼兒良好個性,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 、音樂教育有利于幼?褐橇Φ目?發
音樂對于孩子來說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兒童情感的共鳴。兒童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從感受音樂開始的。
音樂是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良藥。孩子們把所說的話和有節奏感的朗誦或者吟唱結合到一起,會顯得非常生動與自然。
音樂可以增強孩子對自然科學常識的認識。即便在吃飯或做游戲時都能夠用到一些和此事物有關的音樂,很明顯,音樂能夠帶給孩子們生活中時時刻刻的歡樂和知識。
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幼兒在數學方面的認知與學習。許多兒童歌謠中歌詞的部分,也都包含了一些數字,音樂中聲音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可讓孩子自行去分辨,同時發展并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
音樂可以鍛煉并提高孩子的交際能力。音樂是一種具有廣泛性的曲調,孩子們通過時常的練習和學習音樂,可以交流感情,增進彼此間的了解。
音樂能夠帶領孩子進入到其他的藝術領域盡情翱翔。孩子在圖畫的世界里,通常只會欣賞圖畫的色彩和內容,除此之外,一種躍動的線條可以表現出生命力的存在,這里所說的“線條”正是表現音樂時所必備的一種基本因素。孩子在紙上涂畫,玩捏黏土或者在進行其他的藝術創作時,會經常不經意間伴隨著輕輕的哼唱。當孩子在講述一些故事或者進行詩詞朗誦表演時,配上
背景音樂,可以很好地襯托氣氛,孩子表演也會更加具有完整性,更加生動形象。對重點的內容進行加強和鞏固,會使得孩子對故事所講述的內容的記憶更加持久。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會影響到孩子一生的學習和成長。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也正在以自己獨有的魅力走進孩子們的心靈,渲染孩子們內心的童話世界。
二、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過于注重內容的完成度,卻忽視幼兒自身的需求
一般情況下,教師上音樂課時,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么內容、怎樣教的問題,而忽視了對幼兒的現有水平、特點、需要和興趣等方面的認識和掌握。
(二)教師著重于游戲的組織形式,卻忽視了音樂具有的功能
許多教師都知道愛玩游戲是孩童的天性,所以在音樂活動中也會嘗試用游戲化的方式去開展活動,去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但是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往往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教師一旦讓幼兒動起來了,卻沒辦法讓他們靜下來,在游戲中找不到音樂的存在,游戲與音樂相互脫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教師太過心急,在幼兒還沒有充分感受到音樂、分辨音樂性質時,就讓他們進入游戲當中。幼兒一旦進入游戲中,興奮點就會全集中在好玩的游戲里了,耳朵里根本沒有音樂。既然是音樂活動,那么我們就應該著眼于讓幼兒從音樂中獲得樂趣。
三、怎樣提高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當然,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基礎。幼兒只有對音樂感興趣了,才能快樂地學習音樂。作為幼兒音樂教師,要善于發現一切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幼兒對音樂感興趣,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音樂氛圍中認識、體驗音樂。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對音樂的學習提起興趣呢?
(一)從傾聽和欣賞著手,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通過聆聽音樂作品,獲得一種自由享受的音樂活動被稱為欣賞。通過欣賞音樂,幼兒可以接觸到更多更優秀的音樂作品,以此開闊眼界,培養對音樂的喜愛,并初步接觸與發展感知音樂作品、理解音樂作品、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教師要讓孩子們聽不同的風格、不同地域、不同名家的作品,比如:舒緩安逸的搖籃曲、緊張亢奮的進行曲、優雅美麗的圓舞曲等。教師要打開幼兒小小的心扉,使他們聆聽廣闊浩瀚的音樂世界中的聲音。
(二)利用有趣的故事引入音樂教學的課堂
音樂教師可以把歌曲所表現的內容設計改編成一個生動、有趣、有吸引力的故事,讓幼兒在認真聽故事的過程中情不自禁地對歌曲產生一定的興趣;然后再讓孩子們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的內容展現出來,讓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當中慢慢地熟悉歌詞和歌曲的旋律;最后教師再有目的性地讓孩子們脫離故事表演而進行音樂作品的表演。這種方法可以讓幼兒在有趣的故事、快樂的表演中對音樂作品進行認識、感知,在增強音樂的趣味性的同時,也會大大增強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三)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節奏是一個音樂作品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構成完整音樂作品的基礎就是節奏。因此,教師想要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就要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節奏感。首先,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節奏性。
在音樂課上,運用朗誦入門是教師最常用的方法。一開始教歌,教師只是把歌曲的節奏教給幼兒,用拍手、拍腿、踏腳等一系列動作來練習節奏,等幼兒熟悉節奏后再加入歌詞,然后再演唱。拍手、拍腿、踏腳等練習節奏的方式,既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力,也增強了幼兒的節奏感,而且為音樂課堂增添了不少輕松愉悅的氣氛,可以讓幼兒在拍打這種快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體驗音樂。接下來就是開展各種關于聽覺的訓練 , 讓孩子們用耳朵去聆聽,去感知音樂。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感知完節奏,教師可以讓幼兒用身體的各個部分來表現節奏,比如拍手,跺腳,晃動身體等形式,隨后教給幼兒認識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教師可以通過加強游戲性,讓幼兒行動起來。幼兒節奏感的培養是項長期、細致的工作,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大膽探索。教師要打破傳統的公式化教學模式,為孩子找到一種快樂、主動、展現自己的道路和平臺。 (四)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體驗音樂的快樂
對于幼兒來說,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而音樂游戲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玩”。教師可以讓他們在快樂的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投身于音樂活動中去,在唱唱、跳跳、玩玩的過程中幼兒必須要十分集中注意力才能快速做出各種反應,這對培養幼兒的反應能力、記憶力、動作協調能力等都有促進作用,還能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地促進幼兒全身心的發展。比如:開展類似鼓聲跳躍的游戲,要求孩子隨著鼓聲的高低輕重緩急用身體跳躍來表現,用耳朵聽,用心感受,用動作做。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不斷提高,對活動的興趣也逐漸濃厚。
(五)將色彩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
將色彩與欣賞教學有效結合,可以幫助幼兒感知音樂情緒。音樂與色彩在人的感覺上的聯系是多方面的,除了音色與顏色之間的聯系,還有曲調、節奏、音區等,它們都能使人與各種色彩聯系起來。在歷史上就曾有人把不同風格的作曲家的作品與色彩聯系起來,有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是藍色的,肖邦的音樂是綠色的,瓦格納的音樂則閃爍著不同的色彩。在欣賞活動中,筆者嘗試通過將色彩與音樂對應,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根據蒙古民歌改編的管弦樂《森吉德瑪》,具有詩畫一般的氣質,由于對同一旋律在速度、力度、配器上做了不同的處理,便表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第一段音樂淡雅,柔和綿長,第二段音樂明朗,熱烈。于是在活動中,筆者為幼兒提供了淺藍和紅色兩種色紙,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選顏色,在聽音選色的過程中,孩子們選擇了將淺藍來對應第一段音樂,將紅色對應第二段音樂。顏色的暗示使孩子們很快感受到了樂曲表現的兩種不同的情緒。
(六)將道具與欣賞教學相結合,幫助幼兒感受音樂意境
一個物品在大人手中不會覺得有趣,但是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就像一個寶貝,能有很多種玩法。采用合適的道具來幫助幼兒感受音樂,也是一種比較直觀的好方法。因此在欣賞音樂時,為了讓孩子們感受音樂的意境,教師可以給每個孩子提供不同的道具,鼓勵孩子們盡情地發揮想象,引導他們一邊聆聽音樂,一邊觀察道具的使用情況。在音樂聲中,孩子們玩著道具,有的向上拋,有的旋轉甩,玩得很開心。教師在此過程中加以引導,孩子們的動作與音樂更加和諧。
音樂是人類社會中古老的、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手段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重要形式。音樂學習在幼兒教育中被廣泛接受和喜愛。教師應該把握好這種優勢,除知識技能的教學以外,還要善于發現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對幼兒實施有效的教育。這種多個藝術形式的結合教育是藝術學習的一個最佳方法和環境,它能使藝術學習變得更加自然,更活潑多樣,更能讓幼兒提起興趣。而且這充分地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讓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幼兒都能主動參與到音樂中,創造音樂,表現音樂,從中體驗快樂。總之,音樂活動是在教育中給幼兒快樂和享受,在確保教育過程愉悅的同時,提高幼兒的音樂興趣是完成活動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在備課的時候多花一點時間,多用一點心思,重要的是要保護好孩子對音樂的濃厚興趣。教師要在學習教育的過程中讓兒童欣賞音樂,讓兒童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動多種感官,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兒童對音樂的理解,而且有助于發展兒童的藝術思維能力和完善審美心理結構。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學】相關文章:
• 淺析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