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清初思想家顏元說:“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英國著名學者洛克說:“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由此看來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視禮儀教育。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古老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文明禮儀及其習慣的養成對幼兒的終身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禮儀教育;方法與策略
講究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是一個國家良好社會風氣的反映,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標志。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非常嬌慣,缺乏尊重、謙讓與合作精神,同時我們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是進城務工人員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文明禮儀習慣較為欠缺。幼兒園作為孩子生活學習的一個重要環境,在幼兒園實施禮儀教育是尤為重要的。因此,我們在五大領域的常規教育中融入禮儀品格教育,將之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與環境創設、教育活動相結合,讓他們從中受到影響,使良好的禮儀行為得以實踐。
一、將禮儀教育與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相結合
幼兒的理解能力差,簡單的說教對他們來說收效甚微,幼兒禮儀教育應從日常生活開始,因此我園在一日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每天晨檢時老師見到幼兒和家長時主動說“早上好”,每周評選禮儀小標兵面帶微笑站在晨檢大廳門口與老師一起迎接本班小朋友來園并主動問好,時間長了,家長和小朋友都能主動的相互問好,幼兒能自覺的向老師行問候禮;在洗手、上廁所等環節引導幼兒要排隊、不擁擠,懂得禮讓;在用餐環節老師給幼兒盛好飯后要說“謝謝老師”,要愛惜糧食,吃剩的食物包裝或食物殘渣放到指定位置。午睡時安靜入眠,不大聲喧嘩;在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愛護花草樹木、愛護玩具,與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不獨占;在離園時與老師說“老師再見”。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為幼兒提供的很多禮儀教育契機,幼兒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學會做人與生活。
二、將禮儀教育與幼兒園環境創設相結合
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影響,所以我們利用環境創設,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積極營造兒童化、情趣化的校園環境,努力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靜態地、無聲地傳達著文明禮儀的氣息。例如:在樓梯左右兩邊都貼上小腳印,隨時指引幼兒上下樓梯靠右行,教師們用圖文并茂的形式把禮儀知識粘貼在樓梯間和走道上,“您好、請、謝謝、對不起”等基本禮貌用語隨處可見,同時我們還創設了三個禮儀教育專區,在專區張貼在園禮儀、在家禮儀、社會交往禮儀等圖文版面掛圖。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幼兒看在眼里,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應時刻保持著良好的禮儀習慣,我們對教師在公共場合的站姿、坐姿都有明確的要求,隨時隨地都不失教育者的風范,成為幼兒學習的楷模。
三、將禮儀教育與教育活動相結合
在幼兒園里,將禮儀教育列入教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禮儀培訓,是禮儀教育實施的手段之一。
可以在組織主題活動中組織幼兒到超市(班級創設的活動區域)購物,為幼兒提供獨立購物的機會,在購物中有禮貌地與營業員交往,購得食物愿意與小朋友一起分享;在餐廳區域活動中培養幼兒文明用餐用浪費和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等文明行為,在娃娃家區域活動中,我們創設小醫院、小超市、理發屋等,讓幼兒在這模擬的小社會中學會與人進行有禮貌地交往。
在幼兒園各個班級中,我們開設了“每周禮儀小標兵”“每周禮儀小故事”等欄目,形成了濃濃的班級日常禮儀小氛圍。同時,在班級墻面環境中,我們開設了禮儀特色板塊,結合階段禮儀重點,定期更換內容:有故事,
兒歌,有圖畫。
四、將禮儀教育與幼兒年齡特點相結合
幼兒的禮儀教育內容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根據不同年齡要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標。
例如:小班的禮儀教育可以以入園、閱讀、傾聽、排隊、盥洗、進餐、開關門、敲門、節日禮儀等為主要內容;中班可以在小班的基礎上逐步提高要求,可增加自我介紹、接遞物品、值日生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等;大班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視野的擴大,自控能力的增強,為了更好地與小學生活銜接,在中班禮儀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了欣賞與閱讀禮儀、電話禮儀、介紹他人、著裝、與人溝通、參觀、安全等方面。
五、將禮儀教育與家園共育相結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禮儀的培養,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的培養與不斷地提示。為了避免幼兒在園內學到的禮儀,回家就忘了,保證幼兒園和家里的要求一致,我們發動全體老師聯系家長資源,共同攜手對孩子的禮儀養成教育。首先,我們采用的是通過校訊通短信平臺定期為家長發送幼兒園近期對孩子的禮儀要求,請家長在注意自身言行的同時,也對孩子也做同樣的提示。其次,各班通過書面或口頭面談的方式,與家長進行交流互通,了解孩子的情況。針對個別特殊性格幼兒進行特別關注、開展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鼓勵孩子大膽與同伴交流。再次,個別班級還發放家園聯系卡,請家長配合將孩子在家的表現以打“∨”的方式反饋孩子在幼兒園外的表現,以便老師找準下一步的培養目標重點。
文明禮儀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一躊而就,必須從一點一滴、一招一式的細節抓起,從日常生活中長期培養和引導;同時幼兒園也只是幼兒生活的環境之一,除了幼兒園專門的培養,同時也要向“家庭”這一重要的陣地進行滲透,家園有效結合,才能使禮儀真正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我們不能疏忽和家庭教育形成有機組合,將幼兒點面貫徹文明禮儀教育,家庭是幼兒文明禮儀的雛形基地,所以我們更加不能忽略家長的思想。我們應該極力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及時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全力打造講文明,懂禮貌的優秀兒童。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的培養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策略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有效方法
• 淺談幼兒園禮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