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韻律活動是指幼兒園所有伴隨
音樂進行的身體藝術表現活動,其作用是為發展幼兒的節奏感和動作的協調優美,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理解、表達
音樂美。律動是在音樂伴隨下的韻律活動。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律動活動;材料選擇;基本步驟
韻律活動在學前兒童音樂教育工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泛指所有伴隨音樂進行的身體藝術表現活動。音樂是韻律活動的主要元素之一,動作也是韻律活動中少不了的。韻律活動可以調節幼兒的情緒,發展動作協調性,并通過身體有感情、有節奏的動作,表現音樂內容,從而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韻律活動屬藝術領域,在幼兒藝術活動中,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以豐富他們的審美經驗。并應有效地利用幼兒隨音樂所作的協調或不協調的可貴動作來組織活動,使幼兒能夠通過自己的有節奏的韻律活動來表達音樂的節奏美。
一、律動活動
律動教學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的目的,而且律動可以加強幼兒對音樂的感受性,并進而發展出更敏銳的聽力、專注力并能夠感知音樂中具有表達性的特質。而 律動動作和律動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一般來說,律動音樂應該節奏鮮明、形象性強、能引起幼兒活動的愿望和興趣。 律動主要是通過動作來完成的,我們還巧妙地利用一些空余時間,如餐后散步,或進餐前、集中教學前等時間來播放或彈奏各種類型的音樂讓幼兒表演一些優美的律動。而在幼兒熟悉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去做拍手、點頭、踏腳等動作,或者,啟發他們做簡單的即興表演,以便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同時還要注意多提供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這樣便于幼兒識記,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展。
二、認真選擇韻律活動的材料
(一)音樂的選擇
隨著幼兒的成長,一些兒童過分熟悉的音樂風格,開始逐漸失去吸引力。而旋律優美、動聽是便能自然而然地激發幼兒的參與和表現欲望,引發他們積極用模仿動作、
舞蹈動作和游戲動作來表現音樂的旋律和情緒感。所以,選擇不同節奏、不同性質和風格的音樂,不僅能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和動作之間的關系,提高幼兒對音樂的反應能力。同時,一些具有異國風格的音樂和成人音樂,帶有陌生的新異性和挑戰性,產生了不同凡響的效果,成為了大齡兒童所追求的對象。因此,根據這一規律,我認為小班階段幼兒可以適當加大兒童音樂和一般性中國風格音樂的比例;在中班階段,則可以逐漸加入具有明顯民族個性不同風格的中國音樂,以逐漸提高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使幼兒投入其中。其次,音樂結構工整、形象鮮明,也很利于幼兒用動作進行表現。鮮明、生動的音樂形象與游戲情節更有利于幼兒表現動作,便于幼兒進行模仿。
(二)動作的選擇
韻律活動的動作主要有生活、律動模仿和
舞蹈三種動作,對于幼兒來說,每個階段動作的選材都是不同的,起初,讓幼兒知道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能跳舞,慢慢的再從四肢動作上稍微提出具體要求,接下來便要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和與音樂配合的難度,另一方面應不斷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而幼兒動作能力的發展也是有限的,幼兒一般是從整體到精細,從不移動到移動,從單純到復合三個階段來發展身體的律動動作。如從大動作開始:打鼓、吹喇叭、洗臉、拍球等,或者做一些簡單的移動動作,如走步、小跑等。在上述動作熟練后在將移動和不移動動作配合起來做,如邊走邊拍手,邊走邊打鼓,邊走邊吹喇叭、以及需要四肢協調活動的貓走路、大象走路等。除了走路的動作外,還可以小碎步做鳥飛的動作、小跑步做開飛機的動作等。這些 進一步培養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
三、正確處理好韻律活動的空間
如何處理空間是韻律活動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最近幾年,看過好多老師組織的韻律活動。我發現在韻律活動中,有幾種現象是不容樂觀的:1.為動作而動作;2.韻律活動過于游戲化;3.教師一味的教;4.過于追求形式花哨。綜合以上幾點與我的經驗,我認為韻律活動的空間應從站位和移動兩個方面來看。首先從教師方面看空間處理,教師站位的功能是示范。在方陣或隊列狀態下,教師可與幼兒相向面立做鏡面示范,也可同向而立做正常示范,這樣有利于幼兒能夠無障礙的看清教師動作的全部。其次,從幼兒方面看空間,在圓圈狀態下,站位有兩種:一是面向圓心,二是面向圓上。面向圓心狀態下,適宜做上下前后方向的上肢動作或前進后退舞步;在面向圓上狀態下,適宜做向圓里、圓外方向的上肢運動。最后便是要注意幼兒的移動,要引導幼兒在自由狀態的空間下,學會避讓,并學會做動作時不會使別人影響自己,也不會使自己影響他人;在規定空間狀態下,也應學會避讓,這一點非常重要。
四、韻律活動的基本步驟
首先,教師應引導幼兒熟悉音樂的節奏、節拍、結構特點,并且幫助幼兒了解音樂的內容,為了更好的表達音樂做準備。還可以從有音樂伴隨的畫面,如舞蹈表演、配樂美術作品、動畫片欣賞開始等等。其次,教師進行示范,這樣會更大的激發幼兒審美積極性,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更好的投入到活動中去。接下來便是動作練習,這是韻律活動最基本的步驟與方法,幼兒生性活潑好動,尤其喜歡用身體動作來感知、表達事物,尤其是音樂,以享受其中的快樂。而為了幼兒更好的接受,我認為可以適當的降低動作難度,采用動作分解練習的方式,慢慢的再學習新的動作。而當幼兒掌握了動作的要領后可允許幼兒按自己的意愿進行表達,例如模仿一些動作,在舞蹈中進行聯想從而創編新的動作,這時,作為教師,便要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適當、恰當的肯定與鼓勵。最后,教師在示范動作時,應適當的運用語言來提示幼兒,這樣有助于幼兒較快的掌握動作,另一方面也要入力培養幼兒習慣傾聽并感受音樂。充分享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
韻活動主要是通過節奏來實現的,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和靈魂。因此,對節奏的感受和表現是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
【幼兒園韻律活動】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思考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指導策略
• 幼兒園韻律活動的組織初探
• 對幼兒園韻律活動教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