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喜歡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良好的
音樂教育能促進幼兒全身心的協調、健康發展。因此,要改善幼兒園音樂教育,就需要在完善音樂教學設備與師資隊伍的同時,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并根據幼兒生理、心理特點,開展切實可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興趣;技能培養
音樂是幼兒園教學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除了對幼兒進行音樂教學外,筆者還將音樂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幼兒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而且對于我們一日生活中的各項工作都有所幫助。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盡管幼兒天性喜歡音樂,但對這種興趣愛好仍要注意培養,并給予發展。要想更好地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先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呢?
1.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大家不難發現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為幼兒播放進行曲時,他們馬上會甩起臂膀,雄赳赳氣昂昂地學起解放軍齊步走來;當我們為他們播放歡快、激烈的樂曲時,他們馬上會手舞足蹈,隨音樂歡快地擺動身體……這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他們本能地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
2.激發幼兒對于音樂的興趣
認識到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后,教師就應該及時對他們的音樂興趣進行激發和培養。首先要讓幼兒更多地接觸音樂,增強音樂對幼兒的感染力。為此,筆者將音樂貫穿滲透于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用餐之前,筆者為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等待用餐;在開展角色游戲時,我們專門創設了一個“音樂臺”,里邊有各種樂器和演出用的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地演奏和
舞蹈;在幼兒午睡時,筆者為他們播放催眠曲,讓他們更快地進入夢鄉。
二、對幼兒進行合理教學
幼兒園的音樂教材,無論是歌曲、
舞蹈,還是音樂欣賞、律動,都蘊含著一定的教育內容。教師在準備上課的時候,分析教材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只有把教材分析透徹,才能更好地設計教學活動,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
1.情感教育
我們在演繹音樂作品時,應該把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充分表現出來。針對這一點,筆者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注意從情感入手,引導幼兒對音樂作品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培養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的表現力。例如,大班音樂歌曲《賣花姑娘》,是一首節奏緩慢、悲傷的歌曲。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幼兒體驗悲傷的情緒,在課前筆者為幼兒講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故事講完后,筆者馬上播放《賣花姑娘》這首歌曲,讓幼兒始終沉浸在悲傷的氣氛中,充分感受悲傷的情感。然后,在學唱這首歌曲時,幼兒自然就能夠用低沉、緩慢的聲音把歌曲完整地表現出來,而且還能夠做到表情和聲音的統一,使幼兒對作品所表現的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2.品德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材中的品德教育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在原有的認識基礎上理解其教育內涵,是達到音樂教育目標的根本問題。例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長大以后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為媽媽叼來蟲子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班有好多孩子都缺乏對父母長輩的尊重,對自己的父母沒有禮貌,稍不順心就大喊大鬧。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上課時,著重向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教育。“連小烏鴉都知道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恩,愛護媽媽,照顧媽媽,那么我們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呢?”幼兒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討論,充分認識到了尊敬長輩、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情感體驗中激發了幼兒尊重他人的行為。
3.音樂技能的培養
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首要的一點就是對幼兒進行音樂技能的培養。通過啟發引導幼兒積極參加音樂藝術活動,在音樂藝術的情感體驗和美的感受中,培養幼兒對音樂藝術學習的興趣和愛好,培養幼兒主動參與、主動體驗、主動表現音樂的積極性和興趣,發展幼兒對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這樣,教師通過教學,教給幼
兒歌唱、韻律活動、音樂欣賞、樂器演奏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極大地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開展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策略研究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支持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