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
音樂有它的獨特之處:富有興趣性,形式繁多。因此,深受幼兒喜愛,科學地開展民間
音樂活動,不僅能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多面性,還能增進幼兒之間的友誼,豐富幼兒的生活。嘗試在幼兒園開展民族民間音樂教育活動,使幼兒在獲得藝術熏陶的同時,更獲得審美能力與創造能力的提高,培養幼兒的藝術個性。
關鍵詞:民間音樂;環境;興趣;形式
民間音樂教育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多的民間藝術教育中,音樂容易為幼兒所理解和接受,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藝術的情操,促進他們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嘗試、實踐活動,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粗淺觀點。
一、創設良好環境,激發幼兒對民間音樂的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學校應該為學生設置種種環境,讓他們能在這種種環境里直接去學習生活、學習做人。”由此可以看出創設相應的環境,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摸、去感知,使他們獲得的物體直觀、形象、具體,印象會更深刻,更容易產生學習的愿望。因此,我創設了一個“民間音樂特色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民間小樂器(小鼓、笛子、小镲、連廂棒等)、民間服飾(自制新疆帽、水鄉服飾、自制蒙古帽等)、扇子以及半成品材料等,隨時向幼兒開放,盡情地讓幼兒玩。利用各種時間我讓幼兒欣賞一些民間音樂,讓幼兒去感受民間音樂的獨特美,向幼兒介紹一些民間
舞蹈、民間樂器,使幼兒感受祖國文化藝術的豐富,萌發民族自豪感。
二、營造教學氛圍,滲透民間音樂于一日活動中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我設計了一日生活音樂化活動:在來園活動中,我選取了一些旋律優美、又富有民間特色的樂曲進行播放,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感受民間音樂;在幼兒游戲、進餐、起床后的律動、離園等活動環節播放各種民間音樂,使班級內的每個角落都充滿著民間音樂的氛圍,讓幼兒一進入班級便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民間音樂氣息,從而產生愉悅、熱情,飽滿的情緒,來迎接美好的一天。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下,大大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運用多種形式,促進幼兒主動學習民間音樂
在民間音樂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發情感,這樣才能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為此,我們采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通過多媒體教學、圖譜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讓它們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1.多媒體教學
幼兒受生活經驗限制,對民族民間音樂的認識有限,且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占主導,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于一體,化虛為實,創設出教學情境,讓幼兒身臨其境,充分感知民族民間音樂美,理解和欣賞民族民間音樂美,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想象力。
2.圖譜教學
圖譜是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所喜歡的一種使音樂形象化的教學圖像。它能形象、直觀地使幼兒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和曲式的結構,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情感。如,抒情的歌曲,需要用輕柔、舒展的聲音來表達,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用簡潔明了的圖畫、符號等方式表現圖譜。如,三角形、五角星、圓形等。通過生動有趣的圖譜,使幼兒的感知更具體、生動,更樂于接受。
3.游戲教學
實踐表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連續玩上若干遍,仍然興趣盎然。它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符合音樂的感知規律,因此,將民間音樂和游戲融為一體是可行的教學手段。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運用于游戲的過程中再配合相關的民間音樂,通過引導幼兒探索,根據不同的游戲風格改變游戲規則,鼓勵幼兒運用不同的、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民間音樂游戲活動,使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
民間音樂為幼兒創造了更好的氛圍,使幼兒在音樂情境中受到良好的熏陶,為音樂感染。幼兒樂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在了解民間音樂的同時,也豐富了相關生活知識技能。
【淺談幼兒園民間音樂教育的有效開展】相關文章:
• 在幼兒園實施圖畫書課堂教學的策略
• 我自己開了幼兒園
• 科研式教研促進幼兒園整體發展
• 簡筆畫視域下幼兒教育論文
• 新建幼兒園的規范化管理
• 幼兒園談話活動有效教學策略研究
• 新入職幼兒教師培養策略
• 幼兒園有效活動準備
• 第一天去上幼兒園
• 幼兒園戶外兒童游戲景觀設計初探
• 博山區幼兒園課程設置現狀調查
• 對幼兒園托幼一體化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