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是幼兒成長教育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兒童成長和思維培養的特殊階段。幼兒的特殊性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模式必須符合幼兒年齡和思維特點,科學制訂培養計劃,但因為制度和教育資源等原因,幼兒園教育還存在或多或少的“小學化”現象,就從現象入手,簡要淺析相關原因和解決方法。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教育制度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我國也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堅決遏制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因為一些原因,幼兒園的小學化問題還客觀存在。
一、人們對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問題認識不足
“識字教育”和“小學化教育”是人們認識度比較高的教育模式之一,而對于幼兒園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公眾還存在著一些偏差。首先,公眾對于幼兒園教育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盲區,認為幼兒園教育就是傳統的啟蒙教育,應該多識字和多增加一些小學的知識點進行培養,以便在幼兒升入小學時能夠更好地銜接。其次,對于幼兒的特殊年齡特點缺乏必要的研究,相關知識的普及不到位,致使一些家長對于幼兒教育的教育方向還停留在培訓和托管的水平上,從而忽略了兒童成長的社會需要。
二、幼兒園的師資力量不均衡
雖然幼兒園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但因為各地經濟發展和幼兒園建設的地域性等原因,幼兒園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等不均衡,具體表現為:沿海城市的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幼兒園的建設也比較先進,而內陸地區則比較薄弱;城市的幼兒園師資比較雄厚,而一些鄉鎮的幼兒園教育則相對薄弱。師資力量薄弱的地區,由于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和授課,一般以“小學化”教育取代幼兒園教育。
對于以上幾種現象,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加強制度的約束,同時對幼兒園教育政策進行合理地宣傳,對于幼兒園教育成果進行適當的宣傳,增加大眾對幼兒教育的認知。通過提高大眾對幼兒教育的認知,從而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進行反思和約束,促使幼兒園教育進行改革。
其次,對幼兒教師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幼兒教師的業務素質直接決定了“小學化”能夠順利地進行,因為對于幼兒教育進行必要的崗位培訓,可以使得幼兒園教育增加科學。
總而言之,幼兒教育是兒童成長的搖籃,是兒童健康成長最主要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之一,只有合理地認識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問題,才能制訂科學的解決方案。
編輯 韓 曉
【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問題淺析】相關文章:
• 如何看待幼兒園的觀摩活動
• 2016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園的現實指導意義
• 淺談幼兒園小班新生家長工作策略
• 淺議幼兒園教育質量觀
• 試論幼兒園角色游戲的新價值
• 幼兒園班級管理方法舉隅
• 奏響幼兒園德育五部曲
• 幼兒園區域活動有效性之實踐
• 幼兒園課程與教師專業成長
• 談幼兒園的“盥洗室文化”
• 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補
• 淺談幼兒園教育的德育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