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繪畫是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之一,也是兒童最喜歡學習的內容,同時繪畫教育也是培養兒童的洞察力、觀察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當看到孩子的繪畫作品時,總認為畫作太幼稚,不成熟。這是因為成人與孩子在審美上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同時成人不夠了解孩子的心理與想法,一味地追求作品的美感與藝術效果,對孩子的繪畫進行干預,并把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孩子,這樣嚴重阻礙兒童想象力與創造力的發揮,最終導致孩子失去了繪畫的興趣。所以,要對兒童的繪畫心理進行探索,關注兒童內心真實的想法,讓孩子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激發繪畫興趣,提高幼兒園繪畫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教育;兒童繪畫;心理探討
一、幼兒園美術教育與繪畫心理
幼兒園的兒童年齡較小,生活閱歷比較淺,對外界的事物不了解,缺乏正確客觀的認識,思維方式與方法也略顯幼稚。正因如此,他們童真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再映射到畫紙上也是最天真、最純真的。幼兒園的孩子還不能通過語言將內心情感充分表達出來,而繪畫卻能夠將孩子心理世界與情感完全真實地展現出來,所以,我們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繪畫,抒發真情實感,再從繪畫中真正地了解孩子心理,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做出最科學、最正確的評價,不僅能夠更好地輔導兒童繪畫,還能夠發現孩子心理上的問題與需求,及時給予幫助,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
二、從兒童心理出發,培養繪畫能力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將繪畫與游戲活動相結合,以此來培養兒童對繪畫的興趣,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兒童對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就像新生兒一樣,假如你在搖籃上放一個色彩鮮亮的物體,他的眼睛就會跟隨著這個物體移動。繪畫游戲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要讓他們喜歡繪畫,就要利用他們對世界的新奇感,什么都想了解,都想摸一摸、碰一碰的心理。例如,在兒童學習畫樹木、小草和花的時候,教師可以舉辦一些游戲活動,帶著孩子到郊外游玩,讓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觀察樹木的形態,親手摸一摸小草,聞一聞小花,在游玩的過程中體驗大自然帶來的各種感受,再讓他們通過畫紙、畫筆將這些感受描繪出來,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增強繪畫興趣。這樣當他們親手繪畫的時候,在白紙上反映出來的圖畫就會更加生動,顏色和形象也會更加真實。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繪畫能力,就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激發孩子的繪畫興趣,讓小孩子在色彩的世界自由地飛翔。
三、保護兒童的真實心理,培養兒童的繪畫天賦
小孩子的心理不愿意受任何條條框框的約束。因此,在繪畫過程中,要充分地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繪畫的世界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但手、眼、腦能夠得到訓練,也能夠培養兒童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其更好地感受繪畫的魅力。
不少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非常調皮,但是一畫畫就會變得非常地安靜,而他們的思維卻非常活躍。例如,幼兒園的教師在讓他們畫東西的時候,兩三歲兒童畫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不成形的,但是你讓他們講解一下自己的畫作,他就會非常認真地告訴你這是房子,那是小樹,那是小鳥。當他們在畫小狗的時候,嘴里還會學小狗叫“汪汪汪……”;畫小貓,就學小貓叫“喵喵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這是一種兒童真實的心理反應,我們要保護兒童的這種真實心理,發掘兒童的繪畫天賦。
四、給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發揮兒童的繪畫能力
當兒童喜歡繪畫,對繪畫產生興趣時,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同時,在孩子盡心繪畫過程中,要做到支持和理解。例如,有一個男孩,他在畫軍隊的士兵打仗的時候,畫著畫著就跳起來,揮舞拳頭,嘴里“打啊……轟轟……”叫個不停,好像自己就身處于戰爭之中。一個小女孩在畫風吹楊柳的時候,畫著畫著自己就揮舞著小手學習楊柳隨風飛舞的樣子,嘴里還哼著歌曲,吹著風,完全投入到了這種情景之中。這份繪畫的激情是很多大人都不能理解和擁有的。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創作空間,讓他們在繪畫中發揮自我、展現自我、表達個性。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要認識到兒童繪畫的重要性,充分地利用兒童的繪畫心理,讓他們在繪畫中展現自己的個性、培養想象力和觀察力。
參考文獻:
劉亞軍.對當前幼兒園繪畫和教育現狀的反思[J].教育導報,2011.(13).
(作者單位 江蘇省揚州大學第三幼兒園)
編輯 斛建軍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相關文章:
•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的兒童繪畫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