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幼兒園教學中最基本的形式”,對于提高幼兒園教學的有效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在我國幼兒園教學中,游戲的設置和運用還存在一定問題,如忽視幼兒參與的整體性,游戲的延伸性、靈活性不足,以及對社會性目標培育的忽略。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制約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發揮的瓶頸。基于此,本文從游戲的角度,探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教學;有效性
在我國1989年頒布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陳鶴琴先生也曾指出,“游戲實是兒童的良師”。張宗麟先生也有相似的觀點:“幼兒的教育即幼兒的生活,幼兒的生活即幼兒的游戲,游戲屬于兒童!庇螒蚴怯變旱幕净顒,是幼兒的興趣之所在,因此,教育要尊重幼兒喜歡游戲的天性,充分利用游戲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游戲對充分發揮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述:“兒童總是喜歡游戲的,而且他游戲的時候會忘了自己,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戲,名義上雖是游戲,但所學的卻是很好的東西。”因此,游戲對于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
1.游戲有利于良好師幼關系的建立
有效開展幼兒園教學需要良好的師幼關系,良好的師幼關系是建立在教師與幼兒平等互動、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幼兒天性喜歡游戲,參與游戲能使幼兒獲得極大的快樂,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運用游戲的手段,為幼兒提供游戲的環境和素材。教師不再是指揮者、命令者、懲罰者,而是幼兒的玩伴,教師真正和幼兒玩在一起,能體會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而這種積極、愉快的情緒又能進一步感染兒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教師與幼兒之間自然形成一種平等互動關系,良好的師幼關系便隨之形成。
2.游戲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幼兒園課堂教學高效、有序、順利的開展是評價一個幼兒園的重要指標。3~6歲的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轉移,意志力和自我約束力較為薄弱,因此,開展幼兒園集體教學效率相對不高,效果也不理想。而游戲卻能有效規避幼兒園教學的困境,將教學任務融入到游戲中,課堂沒有了教學的痕跡,幼兒也不需要被固定在課桌前、板凳上,而是在創造性的游戲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知識、技能。這能促進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且極大地提高了幼兒的學習效率,幼兒學習效率的提高,自然推動了教學的順利開展,提高了課堂效率。
案例1:在英語課I want to be ……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不同的職業,準備了許多代表相應職業的服飾和道具,讓幼兒參與情境表演游戲。幼兒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要求到講臺上表演走秀節目!癮stronaut”對應的道具是一個火箭,幼兒拿著火箭在講臺上走秀,他們看看手上的道具就能快速、準確地回答出自己所扮演的職業是“宇航員”,這樣“astronaut”這個單詞就順利地被幼兒記住了,抽象的英語單詞“astronaut”變成了具體的火箭,聯想記憶游戲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游戲有利于培養幼兒參與集體教學的興趣
張宗麟倡導“好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除了睡覺,只有游戲是他最重要的工作!庇螒虻挠淇煨允怯螒虻谋举|所在,幼兒體驗到游戲的快樂才能自覺、自愿地參加游戲,幼兒園集體教學以游戲的方式開展,自然會吸引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教學當中。游戲還能在教學開展過程中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幼兒樂于跟著教師的引導,一步一步去展開對新知識的探索和學習,充分調動幼兒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小培養起幼兒參與集體教學的興趣。
案例2:在中班語言活動“小動物開店”課堂教學中,在了解不同的小動物的本領時,教師讓幼兒伸長了手臂來模仿大象的長鼻子,然后讓這些“小象”們圍著在座的所有小朋友模仿大象用鼻子澆花的場景,幼兒快樂地把手臂伸得長長的,歡笑著圍著小朋友跑,在座的小朋友則模仿小花,在“大象”的澆灌下一點一點的長大。幼兒在游戲中獲得了快樂的體驗,培養起了對課堂的興趣。
二、幼兒園教學中運用游戲的現狀及問題
游戲對發揮幼兒園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因此,大多數幼兒園對于課堂教學中游戲的設置予以高度的重視。然而,目前還存在部分幼兒園只把游戲當作一種形式,教師在游戲中的干預存在盲目性和隨意性,導致游戲失去了其“原色”,這一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課堂教學游戲趨向兩極化,忽視整體性
在一個教學班開展游戲的過程中,一般會有個別幼兒反應相對較快,接受能力和表現欲較強;還有個別幼兒注意力相對較難集中,表達能力較差。這就形成了幼兒園游戲教學中的兩極分化,為了保障課堂游戲氣氛和效果,幼兒教師在提供示范或參與游戲的機會時,往往會傾向于積極舉手、并且表現突出的幼兒,這些幼兒在游戲參與中,自信心不斷增強。而那些縮在角落里,左顧右盼的幼兒,則往往是教師課堂游戲忽視的對象,這部分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不斷減退,甚至對課堂、對幼兒園產生消極的情感。雖然幼兒個體差異的形成與幼兒的基因、成長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其形成不是教師可控的,但其后天發展卻是需要教師加以有效的干預,而教師常常會忽視教學班整體的發展,忽略差異性,缺乏對弱勢群體的個別關注和引導,目前這一現象在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尤為突出。
2.課堂教學游戲趨向封閉化,忽視延伸性
游戲是一種開放性的活動,其延伸性、體驗性、創造性是游戲教學的價值所在。而目前,我國幼兒園游戲教學模式化嚴重,游戲被教學目標綁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圍繞教學任務插入小游戲,這些游戲目標單一、指向性非常強、沒有延伸性,就是為了使幼兒掌握某一個知識點而非知識群,沒有著眼于幼兒整體及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忽視相關情感、認知內容的擴展及延伸,封閉化、功利化色彩突出。這一問題嚴重影響幼兒園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游戲――提高幼兒園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有效運用
• 農村幼兒園家園共育之“量體裁衣”
• 幼兒園常規管理初探
• 探究幼兒園語言活動的基點
• 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是同等重要
• 讓幼兒園語言教學回歸自然生活??
• 幼兒園大班額現狀及對策
• 幼兒園科技活動“玩”中學
•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的新進展
• 幼兒教育中的角色游戲
• 探析幼兒園環境的優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