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目標:
1.在欣賞、交流蝸牛旅行的情境過程中,初步感知蝸牛的外形特征,嘗試表現大小、色彩不同的蝸牛;
2.喜歡用不同的色彩,在有趣的情境背景上繪畫和表現蝸牛;
3.在活動中感受畫一畫、說一說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有觀察蝸牛的經驗,簡單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
2. 材料準備:PPT,背景紙、蠟筆、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1.回憶已有經驗,激發活動興趣
指導語:你們見過蝸牛嗎?小蝸牛長什么樣子的?
小結:蝸牛有一個圓圓的、硬硬的殼,殼上有螺旋形的花紋,身體是長長的、頭上有兩個細細長長的觸角,觸角的前面有兩個小小的眼睛。
2.在一群蝸牛去旅行的場景中,感受蝸牛身體的不同姿態
(1)欣賞蝸牛的色彩和大小;
指導語:小蝸牛來到了哪里?
它們是怎樣去旅行的?
這些蝸牛長得都一樣嗎?(感知顏色、大小的不同)
(2)欣賞蝸牛的身體姿態;
指導語:小蝸牛又來到了哪里?
它們的身體動作一樣嗎?有的在用力往上爬,它的頭朝什么方向?好像在說些什么?
(3)欣賞富有情趣的休息場景。
指導語:小蝸牛來到了哪里呀?看看這兩只蝸牛在做什么?
3.幼兒創作繪畫。
(1)討論繪畫方法,提出繪畫要求。
l 介紹繪畫材料和方法;
l 幼兒徒手練習、示范。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4.欣賞與評價
指導語:你的小蝸牛在哪里旅行?它們在做什么呢?
分析與反思:
蝸牛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動物,它的外形簡單富有特點,適合小班孩子進行創作與表現。活動以一群蝸牛的快樂旅行開始,并以此作為線索貫穿始終,具有情境、生動有趣,非常符合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興趣需求。
生活中常見的蝸牛多是褐色,并不是特別的可愛,我們選擇的是兒童繪本《一百只蝸牛去旅行》中的畫面作為欣賞的內容,一只只彩色的蝸牛生動而可愛,大大增強了畫面的藝術效果和提高了幼兒的創作愿望。
在欣賞中,雖然只提供了三張圖片,但其中卻蘊含了許多創作的元素和想象的趣味。在第一幅圖片中,幼兒感受的是蝸牛的大小不同、色彩各異,并在一大群蝸牛排著隊去旅行的畫面中感受到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快樂;第二幅圖讓幼兒重點觀察了小蝸牛爬坡和下坡的不同姿態;第三幅圖重點是情趣的欣賞,如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小蝸牛在一起做什么?可能在說什么?想要干什么?這些情景性的引導可以在幼兒創作時起到支持的作用。
在活動準備上,我們也進行了細致的考慮,提供了水溶性蠟筆,容易下色并且色彩比普通的油畫棒鮮艷,在繪畫背景的設計上,我們主要提供了草地和小山坡,一方面增強畫面的藝術效果,一方面降低幼兒在創作上的難度。
隨著幼兒繪畫水平的提高,可以引導幼兒嘗試用雙色進行繪畫,并在情境的表現上更加豐富。
【小班美術 PPT課件《小蝸牛去旅行》(有教案)】相關文章:
• 大班美術PPT課件《刮畫》
• 小班美工活動:牙刷噴畫
• 大班美術PPT課件《給柳樹妹妹梳梳(棉簽畫)》
• 幼兒美術:我有一頂漂亮的帽子
• 創意美術:跳舞的北極熊
• 創意美術:舞動的蒲公英
• 大班美術PPT課件《誰畫的魚最大》
• 幼兒園美術活動:紅紅的櫻桃
• 幼兒園美術:大公雞
• 幼兒園美術PPT:可愛的蝸牛
• 大班美術欣賞PPT《拾穗者》含教案
• 小班美術:手指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