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環境設計研究
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設計探析
戴葭
福建省武夷山武夷學院
摘要:幼兒園是幼兒進行學前教育的主要場所,而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更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幼兒園的戶外游戲空間和室內游戲空間一樣,都給兒童提供成長的機會,很多幼兒園已經把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納入到正常的教學活動中。而問題的關鍵,戶外活動雖然在理論上已被宣傳成與室內活動同等重要,卻很少將戶外游戲區規劃與發展的重要性落到實處,游戲空間開發適宜度和游戲設施匱乏等現狀,滿足不了高質量的戶外游戲活動的開展。因此,本研究以武夷學院附屬幼兒園實例調查為基礎,分析總結該園戶外游戲空間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對策。
關鍵詞:設計;戶外游戲空間;幼兒園;
一、戶外游戲空間規劃與發展的重要性
(一)戶外游戲活動的價值和意義
戶外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價值已經得到國內外教育界的廣泛認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1;北京師范大學劉焱教授認為:“戶外游戲活動往往僅僅被人們看作是’身體的活動’,事實上,戶外游戲活動包含著兩種不可分割的、相互關聯的學習過程,即‘學習運動’和‘通過運動學習’。”2其中“學習運動”是指幼兒在戶外活動中能促進其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學會運動的基本技能,發展運動能力。而“通過運動學習”則強調的是通過戶外游戲活動發展幼兒其他方面的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基于劉焱教授對戶外游戲活動的理解,筆者認為幼兒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需要與其相適應的成長環境,特別是幼兒早期所接受的教育和所成長的環境都起著重要作用。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憶和留念的,許多作家和詩人都留下了美麗的篇章。小學的語文課本上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段對兒時自然環境的描述,至今讓我記憶猶新。這種帶有自然趣味的環境我們已經再也感受不到了。因此,若要使兒童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游戲環境存在的意義就是環境也會發揮它本身的職能為幼兒服務。
(二)戶外游戲環境應服務于幼兒教育
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從幼兒戶外的實際情況出發,使幼兒園的戶外游戲空間規劃既能貼近實際,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能滿足幼兒的需求。通過游戲活動達到啟發、激勵和教育幼兒的作用,促進他們自覺、主動、輕
松活學習和玩耍。
首先,幼兒是幼兒園真正的主人,所以戶外環境的.創設首先要得到幼兒的歡喜。幼兒園的空間規劃,設施造型、器材的質感、色彩等,都必須與幼兒的心理特點相匹配,使幼兒園成為孩子們心中的“童話世界”。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的效果與幼兒全面健康成長聯系密切。從專家的對幼兒心理和幼兒行為特點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幼兒具有好奇、好動和興趣的穩定的特征,在富于變化和富于童趣的空間中有助于幼兒興趣的提升,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其次,游戲是幼兒園戶外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讓孩子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完成對身體的教育是其開展游戲活動的終極目標。魯迅先生說得好:“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高爾基也曾這樣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3因此,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的規劃就顯得極為重要。有趣、合理的游戲環境能夠調動兒童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快樂中運動、在快樂中學習。
再次,戶外活動環境的創建還需保障幼兒的生命安全。由于幼兒時期兒童的骨骼還處于不完全發育狀態,他們行動較笨拙,防護意識差,因此游戲空間規劃時應考慮物品材料的擺放位置,材料質地無毒、固定器械沒有尖銳棱角、園舍綠化植物也應避免莖、葉無刺、無毒等。同時,幼兒活動區域劃分注意避免彼此干擾,移民啊造成碰撞。4
二、案例研究:武夷學院附屬幼兒園
(一)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的現狀分析
1.場地調查
武夷學院附屬幼兒園是武夷山規模較大的民辦幼兒園,位于高校園區,依附武夷學院,303省道旁交通便利。
紅色區域教學區,是教學主要建筑,開展一系列的室內活動以及班級的分配。綠色區域是器材的擺放,為孩子戶外游戲的主要空間玩耍區域。紫色為操場,集體活動場所,如升旗、運動比賽等。總體地勢有些起伏。
通過場地調查,筆者認為武夷學院附屬幼兒園雖
屬于民辦幼兒園,但總體面積較充裕,綠化面積較廣,能夠提供
較為寬敞的戶外游戲空間,且幼兒教師對戶外游戲的重要性普遍表示認同,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非常關注,大多數老師能保證每天開展戶外游戲等。
2.該園幼兒戶外活動概況
該園幼兒的戶外活動通常在教師專門安排的戶外活動時間里進行,以班級為單位,從早上入園到下午離園,幼兒的全天戶外活動時間均為兩個小時左右(除天氣等特殊因素),符
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對幼兒活動時間不得低于兩小時的規定。其中戶外活動時間也分段進行,兩次較長時間的戶外活動分別是早上入園后進行的晨間活動和午休后的戶外活動,其余的戶外活動,如課間休息等時間較短。各種活動嚴格的按照活動時間表進行戶外活動。戶外活動空間一般由教師安排,并由全園統一調配,各班分塊使用院內的空間區域。每班的活動區域里,通常又為不同的活動器材劃分了一個個較小的活動區域。活動器材有計劃提供、安排,幼兒可以在教師的計劃范圍內進行一定的選擇。
(二)存在問題
筆者圍繞下列幾個問題對該園戶外游戲空間進行調研:首先,幼兒園戶外環境功能空間是否滿足要求?其次,游戲活動場地內容是否豐富?再次,幼兒園戶外的自然環境是否滿足兒童游樂需要?
通過實地考察后得出以下結論:
1.戶外活動環境現存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戶外面積充裕,但沒有充分利用。如場地劃分模糊,閑置區域多。
2.場地設計內容空洞、器材器械單一等問題,并且在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缺乏專業教師給予的適時適當適度的指導。
3.院內戶外游戲環境缺少自然元素。如沙地、動植物等。
4.游戲空間規劃對滿足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的不同需求略顯匱乏;
5.游戲區域設置流于形式,玩具設施添置和更新的速度慢。
(三)問題分析
幼兒園的戶外游戲區不僅是他們嬉戲玩耍的地方,更是幼兒接受教育和學習的空間,對于提升幼兒智能、體能、創造力和社交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個戶外游戲空間的規劃所考慮的因素,不應只是在院內放置一些游戲器材,提供兒童跳躍、奔跑、嬉戲,就稱之為戶外游戲區,而是應該把它看做室內教學活動的延伸。小皮亞杰說:“兒童游戲乃是一種最令人驚嘆不已的社會教育。”完善的戶外游戲場地能培養和鍛煉兒童各方面的能力。若配以創造性設計,就為兒童提供了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表現機會,對兒童心智發展也是非常有益的。一成不變或流于形式的游戲空間設計,只能抹殺兒童娛樂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可能性。戶外游戲區是孩子們天性釋放的場所,若玩具設施一成不變或更新速度緩慢,也會無法滿足兒童對戶外游戲環境的需要。
(四)該園戶外游戲空間的優化策略
幼兒園的建設在提供一個學習休息的室內環境之外,還要考慮建設一個合理、適宜的5
戶外環境。通過實地考察該園和收集來的材料,從存在的問題入手,擬定改造方案。針對幼兒園戶外空間類型提出了一些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優化方案。
1.場地劃分
首先充分利用教學區外的場地資源,進行游戲區域的劃分。如植物園區、迷宮區、種植區、操場、器材擺放區、沙石區等。
植物園區:栽種各種樹木,包括果木、花木等,保留樹林的土質地面。樹木旁邊要有標示植物名稱的牌子,可以讓孩子學習到各種植物的樣式、用途等。讓幼兒通過觀察自然界(如植物的生長變化)認知自然。
迷宮區:方形植物墻建立迷宮,從中有提示可以通過自己思考穿越迷宮。孩子們在其中尋找出入口,提高自我判斷的能力。
種植區:為每個班的幼兒開辟一塊種植區和養殖區,孩子們親手種植蔬菜、養殖魚等,感受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每塊區域采用“實名制”的方式,配以班級和姓名標牌,由孩子們自己栽種、養殖、管理。這種體驗式的勞作方式,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也體會到了勞作的不易。通過種植區的活動,孩子們還可以觀察隨季節變化的植物景觀、小動物的活動以及各種蔬菜和動物的形狀、顏色等,這些從勞動中獲得知識的方式更有助于加深兒童的記憶,激發他們感受自然的變化,探索其中的奧秘。幼兒這些生活經驗的積累,會讓他們更加的珍惜糧食和愛護小動物,還可以逐漸喚起他們客觀看待事物的思維方法,
軍事場地區:建立障礙區,通過攀爬,提高身體素質。大多數幼兒園活動空間模式基本上是呈現班級與班級,學生與學生之間沒有任何交集。而現代幼兒園戶外活動模式應打破這樣的局面,實習開放式的模式。這樣開放性的空間可以促進同年齡段與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之間的交流,培養起一定的社會習慣和生活態度。
操場:即現有的操場位置,主要是進行集體活動游戲的場地,一起升旗做操,還有上體育課,還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如玩風車、玩沙包等。讓幼兒經常開展戶外活動,充分進行日光浴和空氣浴,促進骨骼和運動技能的增長。在操場區域鋪設塑膠地面或人造草坪。場地的四周種植高大的喬木樹種,保證夏季提供綠蔭。
器材擺放區:主要是指攀登架、滑梯這樣的大型組合玩具和秋千、蹺蹺板、轉椅這樣的中型玩具區,設立在教學樓前,現有的器材區上,相互之間要有一定的距離,并在幼兒出口著地處鋪設軟墊,周圍種植草坪與灌木。
沙石區:邊緣可以用輪胎等進行軟化處理,孩子們除了可以在沙地玩耍,還可以利用沙石材料堆砌各種造型。
76
2.游戲設施的優化和游戲方式的升級
首先是游戲設施的造型要具備體驗性、趣味性、知識性。如某國外幼兒園在活動區域的地面上擺放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交通指示牌,不僅使地面更豐富多彩,同時也教給幼兒交通法規知識。
其次,游戲活動的開展要考慮到讓每個孩子主動、自發的參與其中,這就要求游戲設施必須具能夠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注意力不持久的幼兒也能從中體驗到快樂,成功和自信。這種游戲化的教學手段是傳統游戲活動的升級,這種將游戲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是教學生動活潑的一種組織方式。幼兒與環境互動,幼兒在游戲中的角色地位被凸顯出來,提供給孩子自然發展的條件,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會共享、交流、經驗的分享等。老師在整個游戲中以“游戲介入法”“材料提供法”“語言指導法”來參與游戲,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筆者認為類似這樣的活動區域在游戲空間規劃中應重點考慮。 8
三、結論
兒童戶外活動空間內容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單純游戲性質的活動區域,它是將娛樂、學習、體驗三者合為一體的綜合式的空間環境。幼兒園的戶外游戲空間主要服務人群是兒童,是幼兒長身體和長知識的場所,因此,戶外游戲空間設計必須立足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未來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的發展方向會更加重視對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開發,而越來越多以“角色式”體驗為主的游戲方式將成為開發重點。將兒童從游戲中獲得的思想與實踐感悟與課堂內的教育形成互補,引導兒童從非書本教條的途徑中獲得教育及認知等附加價值。當然,以目前現有條件來達到這個目標,絕非易事,但是為使幼兒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園和教師的付出和努力是必要的,也是值得的。
參考文獻
[1] 鄭晶.武漢市幼兒園戶外游戲現狀與對策的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0
[2] 劉焱.兒童游戲通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李婷.幼兒園戶外活動環境的優化研究[D].遼寧:沈陽體育學院,2014.6
[4] 幼兒園設計 [EB/OL].(2009-12-17).道客巴巴網.
http://www.doc88.com/p-995292527321.html
[5] 陳俊君.給寶寶們一個歡樂谷——如何完善幼兒園戶外游戲區的設計[J].美術大
觀,2011.5
[6]Siny.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的構成[EB/OL].(2012-8-16).兒童空間網. http://www.ertongkongjian.com/?action-model-name-design-itemid-8459.
[7]蘇曼.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規則 [EB/OL].(2009-12-17).安康家園網. http://www.ankang06.org/space/?action-viewgroup-itemid-1003597486
[8]樣蕓.創設游戲環境--讓幼兒園真正成為孩子的樂園 [EB/OL].(2012-05-16).安吉教育
網. http://www.ajedu.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4537
【幼兒園戶外游戲空間環境設計研究】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