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的設計,應該考慮到文化性、獨特性、科學性、安全性等原則。研究發現,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的開發與應用中,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沒有全面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家園合作形式單一、取材單調、評價標準專業性不足、投放區域不均衡、幼兒參與度不高、玩教具利用率低、未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本文提出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與應用的建議:優化自制玩教具的家園合作方式、提供幼兒教師參加幼兒園玩教具培訓的機會、豐富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材料來源、滿足幼兒的個性化教育需求、體現幼兒園玩教具功能的多樣性、制定專業的徽文化自制玩教具的評價標準。
【關鍵詞】 徽文化;幼兒園;玩教具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兒讀物,支持幼兒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的愿望。”因此,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在學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兒園自制玩教具,不僅能夠激發幼兒的綠色環境保護意識,樹立節約意識,還能提高幼兒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水平,增進師幼感情,能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能加強幼兒教師與家長在學前教育中的合作,讓雙方在教育幼兒時能夠產生共鳴。也能形成校園文化特色,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著積極作用[1]。而玩教具中加入徽文化元素,既體現了具有本土資源、文化特點的玩教具,又有利于幼兒從小了解本土文化,為培養幼兒愛家鄉、愛祖國之情奠定基礎。
一、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設計原則
(一)文化性
S市幼兒園要根據當地具有的徽文化特點及元素,設計和制作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幼兒園玩教具,把徽文化元素融合在玩教具的制作中,使幼兒在玩教具的操作中,體驗、學習徽文化。
(二)獨特性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應該根據園所情況及幼兒的特點進行設計,應該體現幼兒園玩教具的獨特性,具有與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玩教具不一樣的特點,可以彌補商品玩教具功能上的不足。
(三)科學性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應該體現科學性原則,既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也要體現玩教具功能、設計原理的科學性,把徽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合在幼兒園玩教具中,引導幼兒通過操作玩教具學習。
(四)安全性
融入徽文化元素的自制玩教具往往取材于本土資源,取材時要考慮到原材料的安全性,應該選擇邊角圓滑、完整的材料,盡量選擇自然、無污染的材料,選擇大小適合、不會使幼兒誤吞的材料,保證幼兒操作玩教具時的安全。
二、幼兒園自制玩教具設計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全面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求
一些幼兒園教師在徽文化玩教具設計與制作中,側重于對徽文化元素的探究,但是沒有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導致各個幼兒年齡班級設計與制作的玩教具缺少差異,雖然體現出了徽文化的特點,但沒有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個別教師認為自制玩教具能體現個別化教育的需要,多數班級的教師認為自制玩教具很難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認為自制玩教具只是為了做而做,應用效果不好。
(二)家園合作形式單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幼兒園自制玩教具中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在調查中發現,家長參與幼兒園玩教具制作的方式主要是給教師收集材料,但是如果教師經常要求家長收集材料,或者家長收集的廢舊材料不符合老師的需要,就會給家長帶來負擔。在自制玩教具的過程中,家長很少參與,表明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形式單一。
(三)自制玩教具取材單調、投放區域不均衡
研究發現,幼兒園制作玩教具的材料,雖然一部分由家長提供,但多數還是源于幼兒園的已有材料。幼兒園自制玩教具選用的材料多數是紙質、布質、毛絨的材料,材料來源及選擇相對單一。觀察發現,幼兒園自制玩教具主要投放在益智區、藝術區,角色游戲區、閱讀區域的投放數量較少。這也體現了幼兒園自制玩教具在設計與應用中,沒有均衡各區域的投放。
(四)自制玩教具的評價標準專業性不強
幼兒園在對徽文化元素自制玩教具的評價中,往往更注重是否包含徽文化元素、玩教具的功能是否復雜化、樣式是否美觀,而對于是否適應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各領域的教育需要等,考慮較少。尤其是很少關注幼兒的參與性。雖然大多數幼兒教師知道在幼兒園玩教具制作中,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其參與制作,但幼兒參與的機會較少。主要原因是教師認為幼兒對徽文化了解不是很多,動手能力較低,所以幼兒教師只是在作品完成時,請能力相對強的幼兒在玩教具上面進行簡單裝飾。因此,在整個玩教具制作過程中,未能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五)徽文化玩教具利用率低
一些幼兒園在制作玩教具時,為了體現徽文化的特色,創設了具有徽文化的墻飾。但是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玩教具只有觀賞性質、缺少教育功能,或者是玩法單一。所以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玩教具的使用率低,經常是在有上級領導和同仁參觀時展示,才拿出來使用。在參觀結束后,教師們就把自制玩教具搬進了空置的教室,擱置不用。幼兒園沒有把自制玩教具有機融合到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研究發現,有些幼兒園的自制玩教具在剛開始投放時,幼兒由于新鮮感,會經常操作,但由于自制玩教具玩法的單一、缺少創新性,幼兒往往對玩教具操作幾次后,就失去了興趣,失去了通過玩教具這一載體實現教育目的。幼兒園自制玩教具使用率低,除了玩教具功能、質量、使用時間等原因,還有教師方面的原因,即教師沒有把教育學、心理學以及創新思維、審美思維等運用到玩教具的設計與應用中,而且教師之間的手工制作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部分班級自制玩教具的利用率較低。
三、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與應用的教育建議
(一)優化自制玩教具的家園合作方式
在幼兒園自制玩教具過程中,教師除了請家長配合收集制作玩教具需要的廢舊材料,還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進行合作:一方面可以邀請有徽文化手工藝的家長到幼兒園參與班級玩教具的制作,這些家長往往比教師更有經驗把徽文化元素融入自制玩教具,教師可以把教育理念和想法說出來,引導家長與教師一起制作玩教具。另一方面,引導家長在家與幼兒一起用廢舊材料制作玩教具,這樣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系,還可以提高幼兒動手能力。幼兒園可以設立廢舊材料回收站,鼓勵家長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在保證清潔無毒的前提下捐贈給幼兒園,但廢舊物品的捐贈不可要求規格統一。這樣既可以為幼兒園提供充足的廢舊材料,又不會增加家長的負擔[2]。家長是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主體之一,教師應該調動家長參與教玩具制作的積極性。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各類廢舊材料,為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提供“百寶箱”;應該改變觀念,家園合作共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家長也應該為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提供創意,積極參與制作玩教具[3]。
(二)為教師提供參加玩教具制作培訓的機會
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如果依靠自己摸索與網絡、書籍上的學習,水平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為幼兒教師提供培訓、學習的機會,是幼兒教師應得到的權利,也是職后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通過參加玩教具制作方面的培訓,幼兒教師可以掌握玩教具制作原理,獲得理論支撐。幼兒教師運用正確的理論知識指導實踐,了解玩教具的結構和蘊含的教育元素,同時將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心理發展理論等融入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提升幼兒教師自制玩教具的能力,進而提升自制玩教具的質量。
(三)豐富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材料來源
在現有幼兒園玩教具制作材料外,幼兒園還可以購買一些材料,這樣新舊材料功能、內容有機結合,引發幼兒主動學習與思考。同時幼兒園提供多種玩教具材料,這樣可以在設計與應用中,選擇適合本班幼兒使用的玩教具材料。無論是教師收集、家長提供,還是購買材料,都應該體現多元化的特點,比如毛絨類、布類、木質類、塑料類、紙類等材料都可以應用到自制玩教具里面來。比如×幼兒園制作的《鼓樂坊》,使用了廢舊易拉罐、奶粉盒、餅干盒、鍋蓋、鼓槌等物品材料;S幼兒園的“獅王大變身”玩教具制作時運用了簸箕、稻草、編織袋、竹篾、瓶蓋、木頭、海綿、棉布等物品,通過縫紉、繪制、粘貼、木工等方式制作而成,豐富了玩教具的教育功能。
(四)滿足幼兒的個性化教育需求,體現幼兒園玩教具的多樣性
徽文化背景下幼兒園玩教具應該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在多個區域開展活動,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可以用同一玩教具玩出不同的方法,滿足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五)自制玩教具的評價要做到科學、合理
徽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園玩教具設計與應用,應該就地取材,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積極主動學習、啟發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能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
作者:王永杰 單位:黃山學院
【徽文化下幼兒園玩教具的開發和運用】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區教研共同體建設研究
下一篇:幼兒園體育器械的有效投放思考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