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戲在幼兒身心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對S縣農村幼兒園的調查中,發現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存在種種問題,通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最終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游戲;農村幼兒園;建議
為了解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現狀,發現游戲活動在設計、組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更好發揮游戲在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筆者展開了S縣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調查。本次調查采用問卷法、訪談法、文獻法等多種研究方法。
1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存在一些問題
1.1對游戲的概念認識不清
游戲是兒童追求快樂的一種行為,是兒童自愿參與、以娛樂為主要目的,通過模仿和假想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并伴有快樂情緒體驗的活動。許多幼兒教師認為只有具有建設性、目標性強的、對幼兒具有發展意義的活動才能稱之為游戲,而對幼兒自發的游戲,卻常不認可。常見的對游戲認識的誤區有:認為游戲等于“玩耍”,只要孩子在玩,就是在做游戲;認為游戲等于“表演”,其過程需要時刻指導;認為游戲等于“工作”,需要評判結果、效率和應用性;認為游戲等于“體驗”,孩子只需享受過程即可。有意義的游戲,一定是讓孩子在游戲中有最大程度的選擇權、能夠自由地互動和做出自己的選擇,并且不需要顧慮成人的意見和指導。游戲包括安靜的、活動的、室內的、室外的、傳統的、現代的等豐富多彩的游戲。只要能讓幼兒身心愉悅、健康向上的游戲,我們都要加以保護,不能橫加干涉和過多的指責。
1.2忽視游戲的重要性,重上課輕游戲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將游戲確定為幼兒的基本活動,但是在農村幼兒教育中,不少教師及家長仍然存有重上課、輕游戲的思想。有的教師嫌組織游戲麻煩,也擔心在游戲中出現意外事故,故很少組織游戲。在游戲組織實施中過分強調教學的因素,使游戲失去色彩。同時,許多家長一味看重兒童智力發展,認為游戲可有可無,忽視游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些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對孩子進行正規化的小學式教學活動:做算術題,寫漢字,讀英語,每天布置很多作業。家長對幼兒園和教師的評價也多從兒童學會多少漢字,會背誦多少古詩或數學計算能力強弱等智力因素方面進行考量,有些游戲活動需要前期花費時間精力準備材料或練習,反被家長認為老師“不務正業、事多”,教師組織游戲的積極性也被挫傷。
1.3不注重創設游戲環境,游戲場地不足,游戲時間有限,游戲材料匱乏
游戲環境的創設對游戲的組織實施以及游戲達成的效果有很大影響。游戲過程中往往出現幼兒似懂非懂,不能很好的掌握游戲的技巧和方法,更不用提發掘其創新玩法了。同時,由于辦園條件相對較差,農村幼兒園還存在游戲場地不足,游戲時間有限的問題。同時,建筑設計和場地規范都未能達到標準,活動結束時也顯得意猶未盡。
1.4對游戲的組織過于功利性及程序化
有些教師設計的各種游戲根據計劃、目標生搬硬套,認為幼兒在這樣的組織下就會得到發展。其實幼兒“玩得很累”。程序化的游戲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教師導演下的表演。程序化的游戲指導會使兒童喪失游戲的愉悅感。有時候幼兒所得到的并不是他們在游戲中本該得到的東西。在自發游戲中幼兒玩得很輕松,也愿意參加。通過這樣的游戲可以發現并解決幼兒身上存在的問題。有時教師單純的教育并不能解決的問題,而通過游戲,尤其是通過幼兒自發組織的游戲活動,通過游戲中同伴之間的幫助,反而可以解決。所以,教師要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問題的解決者、適當的支持者、合作者,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同時還可以培養同伴間的合作精神和友誼。
2對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的建議
2.1建立教師和家長對游戲的科學認識
首先,教師和家長應當拋棄傳統觀念,建立對游戲的科學認識。①把握游戲的含義,認識到游戲是“兒童自愿參與的,以娛樂為主要目的,并伴有快樂情緒體驗”的活動。②充分認識到游戲對兒童身心和諧發展以及認知、語言等方面的積極作用。③關注游戲的基本特征,尤其是“自主性”特征,即游戲是兒童自發的行為,不僅體現在游戲開設的動機方面,而且貫穿游戲的全過程。④科學對游戲進行分類,并能針對不同類型的游戲給予適當的指導。其次,要想達到對游戲的科學認識并在實踐中踐行,需要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教師層面,需要教師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相關培訓與進修,如網絡教研,聽課觀摩等以提升專業業務水平,學習先進理論并有效聯系實際。在家長層面,需要幼兒園和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開展家園合作,介紹傳播科學先進的理論,幫助家長轉變觀念,樹立科學的育兒觀。
2.2提高教師對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水平
通過調查發現,雖然大部分教師在思想上了解游戲對幼兒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動上卻存在極大的盲目性,游戲指導往往不得其法。目前,在學前教育領域,對于教師是否應該參與幼兒游戲,怎樣參與還存在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幼兒游戲活動開展離不開幼兒教師:幼兒園的游戲環境是教師創設的,材料是教師投放的,幼兒的游戲內容也是經過教師選擇的,教師對幼兒游戲的影響作用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參與幼兒游戲的過程中不能硬性干預,而是要在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在充分考慮到游戲的類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基礎上,教師的指導方式要因人而異,適時適宜。加強指導的同時,還必須建立相應的制度約束,讓幼兒和家長都參與評價。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游戲指導水平,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
2.3保障幼兒游戲時間和空間,提高游戲材料的利用與配備
教師不僅應當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還應當對教學計劃及教育活動的安排適當增加彈性,為幼兒自主游戲開辟時間和空間。3除了保障幼兒一日生活中的教學游戲和自由游戲之外,教師還應當充分利用各個活動環節之間的過渡時間和其他一些零碎時間開展游戲活動,如午飯前的時間可以做一些安靜的游戲活動,而不是一味的讓幼兒去看動畫片或是在大部分幼兒離園后,還剩個別幼兒等待離園的時間段內引導其自主游戲,以有效消除幼兒等待的焦慮。對于游戲材料的利用,教師之間可以積極分享和商討,也可以向別的幼兒園討教學習;同時鼓勵教師對游戲材料進行研究和改進,以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提高游戲的質量。針對農村幼兒園游戲材料稀缺的情況,幼兒園應在財務上撥出專款應于購買游戲材料。
2.4充分利用農村自然優勢,開發鄉土游戲
首先,農村幼兒園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因地制宜的開發戶外游戲場地。農村戶外活動場所充足,可以多開辟植物角、動物角等觀察區,既可以滿足了幼兒的游戲需要,又結合了當地特色,讓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進行。其次,農村幼兒園可以充分考慮到農村生活的先天優勢,開發一些更加貼近生活的自然資源游戲材料,如山、水、石子、花草、泥巴等。最后,農村幼兒園還可以對傳統民間游戲進行加工與改造,讓鄉土游戲具備當下時代特征,并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滲透,讓兒童不僅感受鄉土氣息,還能了解一些傳統風俗。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起到重要作用,通過對濉溪縣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的調查訪談,我們發現了由于城鄉差距等原因造成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的種種不足,但是只要農村幼兒園教師準確深刻認識游戲,將游戲的理論和實踐良好結合,并在游戲活動的實施上適時適當創新,精心指導,一定能夠改變農村幼兒游戲的現狀,讓生活中的游戲真正走進農村幼兒園,從而促進農村幼兒快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宗順,陳文華.學前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美華.淺談鄉土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J].青蘋果,2017(05).
作者:吳峰 單位: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農村幼兒園游戲活動調查】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談話活動開展探索
下一篇:教師主體地位幼兒園管理論文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