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種植活動課程的知識較為多元化,幼兒在理解植物知識的時候,認知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增強種植教學活動的互動性,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提升幼兒核心素養。文章分析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探究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種植活動;師幼互動策略;綜合素質;核心素養
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是綜合實踐課程,為幼兒的探究提供了直接的觀察對象,有利于幼兒愛護植物、關心環境、親近自然、珍惜資源科學探究素養的形成。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部分幼兒缺乏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表達意愿不強烈。教師往往依靠講解的方式銜接教學步驟,使幼兒缺少表達的時間和機會。在農村幼兒園,幼兒雖然能參與到活動中,也能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表達,但表達的機會比較少,因為種植活動每一個步驟都非常緊湊,留給幼兒自主思考、操作的時間非常有限。在這種情形下,活動氛圍沉悶,幼兒不愿意表達,創造力得不到有效培養,這勢必會影響其長遠發展。因此,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必須要鼓勵幼兒多進行表達,這樣才有助于幼兒的成長。
一、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現狀
在農村幼兒園的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的氛圍有所欠缺。這并不是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不好,而是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沒有采用一些適合幼兒的引導方式,沒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在活動中,教師往往采用指令式的教學方式,這種強制性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幼兒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能有效激發幼兒對種植活動的興趣。長此以往,幼兒會形成思維的惰性,不會主動思考和創造,求知欲會慢慢降低,同時也失去了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意義。
二、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師幼互動存在的問題
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一些教師缺乏一定的創意,導致教學活動的開展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主要與教師種植活動的專業素養有關。大多數農村幼兒園在開展種植活動的時候,還是采用游戲的形式,構建一定的生活場景,讓幼兒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對一些基本的種植活動進行學習和操作。這種教學形式往往比較重視對種植知識的傳授,以教師的講解為主,通過講解引導幼兒進入到種植活動的場景中。這是基于種植活動知識較為抽象的角度而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缺乏有效的師幼互動,忽視幼兒的主體性。講解部分如果過多,就會讓幼兒覺得場景過于復雜,不利于幼兒進入到活動當中。而講解部分如果過少,就會出現種植活動缺乏針對性、幼兒對場景理解不充分等問題,還會導致操作時間過長,從而影響種植活動開展的效率和質量。因此,在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恰當地扮演引導者、協作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選擇合適的時機介入到種植活動當中,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這也是在種植活動中如何維持一種良好師幼互動關系的問題。
三、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的策略
1.體現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用
在農村幼兒園開展種植活動,教師不僅要利用好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還要在活動中增進師生情感,保持良好的師幼互動,更要體現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用。同時,師幼互動模式要統一在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下,根據教學目標開展幼兒園的種植活動。從現在的教學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村幼兒園在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還是采取比較落后的方式,這些方式無法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對幼兒的多元思維啟發缺少應有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注重反思,要擅長在活動中進行多元化闡發,這樣才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多元思維。例如,在種植花生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激發幼兒對種植活動的興趣,還要注重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到種植活動中。比如,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花生要種到什么地方才能生長?它的生長過程包括哪些階段?在種植花生的活動中進行提問,并鼓勵和引導幼兒進行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花生種植的相關資料,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幫助幼兒理解花生種植的相關知識,提高幼兒對花生種植活動的認知,提升幼兒的科學素養。這樣,幼兒在種植活動中不僅能觀察到花生的生長和孕育過程,還可以用手中的畫筆將花生的生長過程畫出來。開展這樣的種植活動,既可以提高幼兒對于植物生長的認知,又可以提高幼兒的繪畫素養,還可以將幼兒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種植活動過程中。
2.突出師幼互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特別是種植活動的形式和種植活動的內容,都應該采取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這既能激發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興趣,又能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教師一定要打破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幼兒被動接受的局面,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和思考,讓幼兒對種植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種植活動中,使師幼互動更加多元化。例如,教師可以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農作物進行種植,并認真觀察它的生長過程。在種植之前,教師要收集幼兒的意見和建議,并進行整合,從而選擇一個最佳方案,以調動幼兒參與種植活動的積極性。這既能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又能推動種植活動的高效開展,還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開展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索種植方式。比如,一些幼兒選擇了玉米,而另外一些幼兒選擇了小麥。不同的農作物種植應該注意的要點是什么?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思考,討論交流。幼兒也可以通過詢問身邊的叔叔伯伯,了解農作物種植方面的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邀請有種植經驗的農民為幼兒講解種植方面的知識。在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幼兒可以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提出來,大家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科學素養和思維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
3.共同參與活動減輕幼兒互動壓力
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教師要注重與幼兒的互動交流,對于幼兒遇到的問題要及時進行引導和解決。農村幼兒性格靦腆,與教師交流會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往往不會主動提出自己遇到的問題。為此,教師要與幼兒共同參與活動,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減輕幼兒的互動壓力。幼兒家長也可以與孩子共同參與種植活動,以將幼兒園種植活動擴展到家庭。比如,幼兒選擇某一農作物后,既可以在幼兒園指定的區域進行種植,又可以在家庭種植。在種植過程中,家長可以對孩子進行指導,讓孩子動手操作。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學到相關知識,又可以培養孩子動手操作能力。無論是在幼兒園內部的種植活動,還是在家庭中的種植活動,教師都要予以關注,積極與幼兒進行互動,從而讓幼兒有勇氣與其他幼兒或教師進行交流。種植活動能拓展幼兒的社會認知,為幼兒人際交往提供足夠的知識儲備和信心支持。在師幼互動中,必要的心理支持極為重要。對幼兒園種植活動進行擴展,既能解決幼兒只是默默地參與活動,卻不主動進行交流的困擾,又能擴大種植活動的知識外延和社會交往外延,提升幼兒綜合素質。
4.提高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互動積極性
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提高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互動積極性,以活躍氣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為此,教師要從提升幼兒核心素養這一角度出發,優化活動設計,提高活動設計的針對性、趣味性和目的性,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教師要根據農村幼兒的特點,設計一些比較有趣的互動活動,讓幼兒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主動表達、樂于表達,感受到種植活動的樂趣。例如,教師可以從提升幼兒語言核心素養出發,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有意識地引入繪本閱讀和故事講述。比如,可以選取一些幼兒已經種植的植物,并且找到與這些植物對應的繪本,讓幼兒進行閱讀。還可以開展“種植故事大王”的主題活動,讓幼兒發揮想象力,根據自己的種植過程并結合繪本內容,講述種植活動中有趣的故事。比如,幼兒有過種番薯的經歷,教師就可以選擇《地瓜的果實在哪里》這一繪本,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閱讀。番薯的果實到底藏在什么地方,幼兒不知道,它不像一些木本植物一眼就能看到它們的果實。因此,幼兒會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番薯的種植活動,同時又能夠根據繪本內容,了解到番薯的果實原來深藏在地下。番薯為什么要將果實藏在地下?教師可以讓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講述。這時,幼兒就會積極地參與到故事的講述中。“番薯是因為害羞躲在了地底下”“番薯是因為怕冷躲在地底下”,幼兒任意馳騁自己的想象,可謂天馬行空。幼兒根據自己平時閱讀的一些童話故事,將地瓜人格化。故事的講述,既可以提高幼兒對于農作物的認知,又可以讓幼兒充分體會到種植的樂趣,也有助于幼兒語言核心素養的提升。農村幼兒往往羞于表達,不敢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與教師交流存在一定的壓力。為改變這種局面,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到種植活動中,深入挖掘種植活動中的有趣元素,讓他們感受到種植活動的樂趣。這樣,幼兒就會樂于和同伴交流,樂于和教師交流,就能提高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此外,在幼兒園種植活動中,教師要善于結合一些有效的教學資源,讓種植活動更加豐富多彩,以增強幼兒互動性。
綜上所述,基于種植活動課程的知識較為多元化,幼兒在理解植物知識的時候,認知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增強種植教學活動的互動性,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熱情,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發展幼兒的綜合素質,提升幼兒核心素養。在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教師要體現種植活動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用,突出師幼互動中幼兒的主體地位,共同參與活動減輕幼兒互動壓力,提高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互動積極性,切實提高種植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助力幼兒成長。
作者:曾寶英 單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龍山小學
【談農村幼兒園種植活動中師幼互動策略】相關文章:
下一篇:幼兒園游戲教學分析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