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從幼兒教育抓起的,優質的幼兒教育能夠在孩子成長的幼年發掘其潛能,從而有利于其后續的成長和學習。語言能力是幼兒教育中的重點教育項目,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邏輯思維的構建,有利于人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本文首先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然后簡要介紹了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評定標準,最后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立體化培養方案。旨在為各大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研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
學前教育;語言能力;立體化培養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語言能力培養是教育全面貫徹深化改革的具體行動,對于學前教育專業而言,其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涉及到傾聽、說話、朗讀、演講、幼兒作品仿編和幼兒作品演示等內容。處于幼兒時期的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沒有壓力的對身邊環境中的語言進行模仿來進行的,所以學前教育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對孩子有重要影響。
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家長是孩子的首任教師,當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視,從小將孩子送到幼兒園中學習,所以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幼師。具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和說話能力,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與家長之間進行良好的溝通。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樹立幼兒教師的良好形象,打破傳統的幼兒教師只是哄孩子的保育員的偏見。
(二)有利于孩子孩子的語言啟蒙
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和機械記憶能力,孩子語言學習主要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狼孩的故事就很客觀的說明了這個道理。學前教育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說話標準而有親和力,孩子們也會乖巧有禮貌。良好的教師語言能力本身就是良好的教學資源,在無形中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有正向的積極影響。
(三)有利于孩子語言文學的積淀
幼兒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學生的溝通就會非常順暢,這樣有利于教學活動效率的提高。省去了維持教學秩序的時間,可以對孩子進行更多的語言類的教學活動。幼兒階段的三字經和唐詩三百首以及各種歌謠等都是很好的教學內容,教師具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可以在生活中借題發揮將這些文學內容融入其中,無形中提升了孩子的文學基礎。為孩子的語言文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有利于孩子日后的語文學習和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
二、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標準
(一)語言表達的準確性
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升高,中國話也成為了世界上流行的語言,全球有多家孔子學院進行漢語教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作為培養中國頂尖人才的首任教師,必須保證語言表達的準確。語言表達的準確既包括用詞的準確,又包括發音的準確。根據教育部的相關標準,幼兒教師的普通話等級至少要是二級乙等。標準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有利于孩子的語言學習,作為學前教育階段,良好的語言表達直接有利于幼小銜接中語文教學。
(二)語言表達的規范性
語言表達在網絡時代后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為了達到吸引人眼球目的的廣告詞層出不窮。例如,“非常蘋果”“神馬都是浮云”。原意是非常好的蘋果,什么都是浮云。作為語文基礎知識尚未形成的小朋友來說很難分辨,只是將這些詞語機械性的記住了。在其后續的語文學習中,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因為這些不規范的語言已經先入為主了。因此,幼兒教師在校園生活中要有意識地規范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三)語言表達的藝術性
在幼兒階段的語言表達藝術性主要是指說話語氣和肢體語言的藝術性,并非是邏輯幽默方面的藝術性。具體說來,不論是觀點相同的表達,還是觀點相悖的表達,都要保持語速正常、語調平穩、聲音大小適中,從而避免大哭大鬧大笑帶來的語言表達上的夸張。語言表達要給身邊人帶來舒服和愉悅的感覺。在這方面老師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孩子都隨老師,老師性格急躁,學生也情緒不穩定。老師做事張弛有度,學生的校園生活也會有條不紊。所以,學前教育教師要注意語言表達藝術性。
三、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語言能力的立體化培養方案
(一)將語言能力列入學前教育專業必修課程
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計劃中將“語文”、“兒童文學”、“教師口語”、“幼兒園語言活動設計與指導”等課程作為必修課開設,做到有足夠的教學和訓練課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是對必修課傾入大量的精力,對于選修課不夠重視。語言能力的提升,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高等教育中生本教育理念的踐行。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一方面要在課堂上調整教育方法,另一方面要通過教學課程的調整來督促學生加大學習力度。
(二)構建師生互動式課堂
學生語言素養立體化培養的課堂,構建師生互動式課堂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可以充分利用課堂實踐進行說話能力和演講能力的提升,并且教師還可以對其表現進行專業性的指導。這是一種新型的學習陣地,強調教學是一種多邊活動,提倡“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著重探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結構、方法、模式和教學手段的選擇應用,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取知識、形成技能、拓寬思考,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真正實現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
(三)將終身學習理念融合到學習評價當中
語言素養立體化培養中需改變對學生傳統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變終結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要打破“一考定終身”的舊觀念,堅持多元化、個性化和客觀、公正、發展、辯證的原則。過程性評價應涵蓋課前的準備、課堂上的學習活動、學習效果等環節。主要包括:預習情況、學習態度、參與體驗和感知等實踐活動的程度、與教師的配合、認識和理解能力、質疑和解析能力、學習技能和方法的應用、學習質量等要素。同時課外語言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也可作為評價的標準之一。
(四)深入幼兒園參與幼兒活動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明確了語言能力的要求之后,要在課堂學習和課下自學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語言能力。由于語言能力的深度優化需要一個良好語言環境,在幼兒教師掌握了語言能力的基本要素之后,需要大量的實踐活動來提升自己。深入幼兒員參與幼兒活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方面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在觀摩幼兒教師的執教活動中積攢經驗,另一方面可以與孩子們親密接觸,更加了解孩子們的特點。在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積極配合幼師的各項活動,并且讓自己扮演孩子來配合教師,這樣可以更好地從學生的角度來組織語言;融入活動后,要調整自己的角色到幼兒教師,從而鍛煉自己應對小朋友們突如其來的各種問題的能力。例如,有小朋友問“老師為什么地球總是圍著太陽轉”?老師機智地回答說“因為地球非常頑皮”。這樣的回答可以在歡笑中解決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專業地理知識的空缺和孩子聽不懂專業解答的尷尬。
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對于這些準幼師的后續工作有重要意義,準確、規范且富有藝術性的語言表達能夠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有利于孩子語言啟蒙,有利于孩子從小積淀語言文學。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要對其進行立體化的培養。首先學校要將語言能力類課程劃為學生的必修課程,然后建立起師生互動式的課堂,這樣可以讓準學前教育教師積極參與到語言能力學習課程中。對學生語言能力的評價要進行階段性的測評,從而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此外,要讓準學前教育教師參與到幼兒教學活動中,只有浸潤在寶寶的世界中,才能將自己的語言和思維與其無限靠攏,最終有利于幼兒語言教學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的學前教育教師教研工作者要全方位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綜合提升。
作者:齊婷艷 單位:江西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何靜姝.淺談如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語言教學能力[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3(02).
[2]陳馥.淺談幼兒語言的培養能力[J].群文天地,2012(11).
[3]董楠.幼兒師專學生從師語言技能培養策略與實踐研究[J].亞太教育,2015(06).
【學前教育學生語言能力立體化培養】相關文章:
上一篇:學前教育學生認同感調查分析
下一篇:中職學前教育實踐課程探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