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確藝術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培養目標
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往往模仿本科的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進行系統化音樂知識的灌輸,忽視對學生音樂技能即歌唱、彈奏、舞蹈能力和綜合音樂素質的培養。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既不能開口唱,也不會動手彈,理論知識不能夠很好地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形成了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巨大差異。因此,藝術高職的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不能完全套用本科院校音樂人才的培養模式,而是應在市場的引領下,明確學前教育(音樂方向)的培養目標,即幼兒園音樂教師及各類音樂培訓機構專任教師,把職業教育和藝術教育的特點結合起來,培養具備一定音樂教學能力、能為幼兒階段各個年齡層次和各種音樂門類開展教學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確立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課程開發與設計的原則
1.以市場需求為引領
職業崗位與教學計劃的緊密結合就是以清晰而準確的本專業方向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為引領來安排教學。及時把握學前教育市場的發展動態和音樂行業的發展趨勢,了解市場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幼教音樂人才”和“缺乏什么樣的幼教音樂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樣的“幼教音樂人才”。如前段時間,市場上刮起了一股中國風,幼兒園的孩子們紛紛學起了中國民族樂器,各類藝術培訓中心和琴行也相繼開設了古箏、琵琶、葫蘆絲等民樂課程,民樂教師們供不應求。我院學前教育專業瞄準這一時機,開設《民族樂器入門》、《鋼琴與民族樂器維護》等課程,以滿足市場對民樂教師們的需求。
2.以崗位能力培養為重點
崗位能力即作為一個現代職業人所必備的適應崗位需要的技術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就職業教育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可見,在未來的六年中,職業教育的發展應該以學生對職業崗位技能的熟練掌握與應用為依托。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的學生,所必備的崗位能力:
(1)能夠演唱、編配大量的兒童歌曲,并具備從事童聲歌曲編排與指揮的崗位能力。
(2)能夠彈奏,編配大量的兒童歌曲即興伴奏,并具備在兩升兩降調式以內熟練移調的崗位能力。
(3)掌握大量的兒童舞蹈動作,并具備從事兒童獨舞、集體舞、音樂劇創編的崗位能力。
(4)掌握音樂教學法的內容,并具備從事兒童音樂課程、音樂活動、音樂晚會設計的崗位能力。
因此,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的課程設計應該以學生職業崗位能力的培養為重點,避免傳統學科式課程建設片面注重理論知識灌輸,或單純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著眼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將職業崗位對應的工作流程、職業道德、職業意識、職業素養等滲透到整個課程建設中去,給學生以充分的、真實的工作過程體驗,使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便能感受到強烈的工作氛圍,體驗到未來的工作中所要求達到的規范操作和職業標準。
三、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課程的開發與設計
所謂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的課程,不僅僅是某一門藝術學科的知識、創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流派等內容的綜合,同時還是音樂、美術、戲劇、舞蹈、影視等多種藝術學科的綜合以及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是一門新型的、綜合性學科。將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的課程設計為四個板塊,不同板塊的課程在結構和內容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同一板塊間的課程內容按基礎能力、核心能力、綜合能力和拓展能力呈縱向螺旋上升。
1.聲樂板塊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不同于一般音樂專業的聲樂課,一味追求演唱技術、技巧的高難度,而是應該降低對學生演唱技術、技巧的要求,拓展學生聲樂學習的領域。聲樂板塊不僅可以將《兒童歌曲演唱》和《兒童發聲方法及嗓音開發與保護》等與幼兒園教學實際息息相關的內容納入進來,而且還可將《視唱練耳》《聲樂作品鑒賞與分析》《童聲合唱與指揮》納入進來。同時,結合幼兒園的實際,選擇一些新創作的優秀幼兒歌曲或幼兒園教材中的歌曲,將其充實到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板塊的教材中,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感受到到幼兒園歌唱教學工作的實際。
2.器樂板塊
器樂教學板塊包括《鋼琴》《電子琴演奏》與《手風琴入門》等基礎課程,《和聲學》《鍵盤即興伴奏》等拓展課程也可以納入進來。由于《鋼琴》是技巧性較強的一門課程,對彈奏者手指能力要求較高,而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大多在入學前又沒有接觸過鍵盤樂器,所以學生對這門課往往是既感興趣又有點恐懼。同樣,《和聲學》是一門純音樂理論課程,既生澀又難懂,學生面對它,往往會望而生畏。如果只為達到較高的演奏水平而一味地要求學生像音樂院校的學生那樣反復地彈奏練習曲,或者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和聲學》的教學內容,那么,他們的學習熱情就會被消磨殆盡。鑒于為兒童歌曲編配即興伴奏才是幼兒園音樂教師最常用的工作技能,所以器樂板塊的教學就應在學生初步掌握鍵盤正確的彈奏姿勢、正確的觸鍵方式及正確的指法運用后,適時地加入對作品進行和聲分析的內容,即《和聲學》內容,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不同的和聲語匯與伴奏織體產生的不同音響效果。在此基礎上,開設《鍵盤即興伴奏》課程,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有關即興伴奏的正確方法,掌握常用和聲語匯及伴奏織體,掌握各種不同體裁、不同風格歌曲(主要是兒童歌曲)的伴奏方法,使之能夠完全勝任幼兒園的音樂教學工作。
3.舞蹈板塊
與普通專業舞蹈院校培養在舞臺上獨當一面的表演型人才不同,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方向)舞蹈課程的設計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從事兒童音樂教學時,不僅能夠運用舞蹈這一手段對幼兒進行肢體語言的訓練,用形象的舞蹈語言讓幼兒進行真實的生活體驗,而且還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幼兒獨舞、集體舞蹈的創編與排練。因此,在這一板塊中,可以適當降低舞蹈基本技術、技巧的難度,減少《舞蹈基訓》的課時,同時,將《中國民族民間舞》《舞蹈作品鑒賞》《幼兒舞蹈創編》等課程納入進來。
4.音樂教學板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音樂教學板塊的核心課程,它的精髓是把音樂、表演、朗誦、形體動作等結合在一起,用節奏作為統一它們的標準和紐帶,把復雜枯燥的純理論的樂理知識分解為簡單的節奏、固定的音型.易記的旋律,使每個孩子都能很快地學會,并且樂于去學、樂于去做,從而激發孩子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表現力。《兒童音樂活動設計》也是音樂教學板塊的課程之一。這門課程要求教師作為幼兒音樂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支持者與合作者,能夠準確抓住幼兒生理、心理特點,帶著一顆童心,選擇貼切的主題來進行音樂活動的設計與創作,充分激發幼兒的情感和興趣,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感受音樂、實踐音樂,喜愛音樂。
作者:胡藝 單位: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計研究】相關文章:
上一篇:社區學前教育資源整合及改進
下一篇:農村學前教育教師隊伍的建設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