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孩子經常纏著大人講故事,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孩子們的心。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呢?
孩子經常纏著大人講故事,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孩子們的心。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于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呢?
一、選材很重要
故事種類很多,但并不一定適合孩子聽。我們應選擇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來講。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材也不應該一樣,給二三歲的孩子講,要選擇那些主題明朗,愛憎分明,情節簡單,人物單一的故事,而給五六歲的幼兒講,則要選擇情節比較復雜、曲折的故事,否則,給小的講復雜的故事,他們聽不懂,給大的講簡單的故事,對他們又沒有吸引力。
二、身體語言不可少
給孩子講故事時,身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因為孩子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在認識上也多是感性認識,所以當你借助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身體語言表達故事意思時,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增強印象,并給孩子一種親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歡迎。
三、讓孩子開口
一個故事講完了,可圍繞故事給孩子提出幾個問題。如:講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你可問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給了誰?”“孔融自己吃了個什么樣的梨?”……這樣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故事情節,鍛煉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孩子開口,鍛煉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而當孩子對你講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記憶和理解之后,你就應該讓他自己試著講述,忘了的地方給他提示,讓他接著講下去,這樣無疑會鼓勵他講故事的積極性,天長日久,這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相關文章:
• 利用日常語言教育提高幼兒語用能力
• 如何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 大班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提問技巧
• 在語言活動中進行有效發師幼互動
• 創設生活情景化的語言
• 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 幼兒園英語教育的多種途徑
• 小班語言能力培養之我見
• 在故事對話中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
• 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學兒歌和古詩
• 以故事教學研究為載體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 語言區域活動與日常生活語言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