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人才競爭的社會,未來人不僅要“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更要學會創新。只有具備創新精神,敢于大膽想象,獨辟蹊徑,與眾不同,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才能跟上飛速發展的時代步伐。實施創新教育則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課題,培養創新意識或創新精神更是核心之核心。幼兒時期是好奇心和好勝心強,沒有過多的思想束縛,敢想、敢做的時期,擁有著成人所少見的創造素質——好奇、冒險、自信。充分地開發幼兒的創造素質,為培養幼兒創新意識提供更廣闊的教育空間,是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所謂創新,概括來說就是創造和出新。當今世界提倡創新,更需要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教育創新……各個領域都需要開拓創新,激發人們的巨大潛能,為社會人類的發展作出貢獻。創新用為一種素質,一種精神,己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我們需要培養“創新精神”。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人類發展的需要。創新精神必須從小培養,從娃娃抓起。
創造能力潛藏在每個孩子身上,幼兒期是重要的啟蒙培養階段。如果能夠及時,科學地進行開發,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就會得到理想的發展。
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就要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提問題,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鼓勵他們異想天開,標新立異。
一、創新教育將滲透于一日活動中。
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可以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關鍵在于教師是否具有發展幼兒創新能力的意識,是否有能力發掘出普通環節中潛在的創新教育內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機。只要教師具備這些意識和素質,就能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如:幼兒喜歡玩水,洗手時長時間沖洗,久久不愿離開,就可以組織幼兒討論:“水有什么用?假如沒有水會是什么樣子?”幼兒說出了水的許多種用途,設想了沒有水的種種后果。這樣,既激勵了幼兒的發散思維,豐富了幼兒的想象,又讓幼兒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二、創設主體參與情境,激發幼兒創新的熱情
在教學中,我采取師幼互動的創新教育教學活動,鼓勵幼兒大膽創新,還幼兒主體的地位,并為其提供創造的機會和條件。現在我采取創新教育教學活動,解放幼兒,讓幼兒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想,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去感受自然和社會是最重要的。這樣成長的幼兒不愁沒有創新的興趣和精神。在實踐中我是這樣做的:
1、呵護幼兒的好奇心,允許孩子犯錯誤。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幼兒好奇心很強,能頻繁地提出各種問題,并會自作主張地去解決某些問題,結果會做錯事。這時,教師和父母應主動、熱情、耐心地對待幼兒的問題,決不能采取冷淡甚至反對的態度。對幼兒的錯誤,要積極分析原因,在給孩子耐心講明道理的同時,對孩子的這種探索精神應加以肯定和鼓勵。例如幼兒想知道水的性質,可能會因此而弄濕自己的衣服,教師就不能指責幼兒淘氣,而是要注意正確引導他們。
2、鼓勵幼兒幻想,幻想是創造想象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來活動的。人類就是因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動力,世間無數發明創造,都是有了人們所謂癡人說夢般的幻想才成為現實。因此,教師和父母要鼓勵幼兒異想天開,大膽聯想,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例如在“傘的世界”主題活動中,我從多方面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并與他們一同進行討論和大膽幻想,從而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動力。
3、要多給幼兒提出問題,設置情境,啟發、引導他們通過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獲得知識、解決問題。鼓勵孩子獨辟蹊徑,與眾不同,甚至獨立做到“一問多答”。例如在“給你一封信”主題活動這個情境中,我就從怎樣寫信,怎樣設計信封、郵票等入手進行全面引導幼兒去獲得信的有關知識。
三、創造有利于創新能力發展的環境
物質環境。我們墻飾的布置、活動區的設置中,應充分考慮創新教育的因素。如:開設結構游戲區、講述區、娃娃家、手工區、音樂區等活動區域。并可在活動區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兒操作,引導幼兒將各種聯想加以具體化。豐富的活動內容和多變的活動材料,為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插上了翅膀。
精神環境。對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來說,精神環境比物質環境更為重要。在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時,不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開發,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開發。要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優秀的個性品質,要注重激發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冒險性和挑戰性。教師、家長都要多給幼兒一些選擇的自由,不要包辦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創新能力得以發揮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要為幼兒創造寬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環境,使幼兒的創新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四、捕捉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在幼兒生活中,經常綻放出創新的火花,倘若視而不見,任這些教育機遇流逝,就會埋沒幼兒的創新潛能,這是傳統教育的敝端所在。在長期的幼兒教學和生活中,我始終要求自己做一個有心人,不失時機地捕捉每個契機,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一次,園里分給幼兒每人一塊西瓜,吃完后有些幼兒便拿著西瓜皮玩起來,我留心地觀察,看到有的幼兒把西瓜皮當成“電話”,在“喂、喂”地互相打電話。于是我抓住時機,及時加以引導:“小朋友們,西瓜皮還可以做什么?”孩子們這下可高興了。他們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說出了若干個答案。就這樣,我緊緊抓住了這個教育契機,不落痕跡地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意識。蘇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奧秘之一正在于:幼兒從一個好老師那里很少聽到禁止,而經常聽到的是表揚和鼓勵的話。”“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不去用學校里的條條框框限制他們,鼓勵獨立工作——創新。”因此,當幼兒對某一個問題表達出與眾不同的見解時,我總是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一般地說,在班級中比較聽話,能夠順從老師的意愿,遵循班級活動常規的孩子,也就是說循規蹈矩的孩子可能更多地被老師視作好孩子,這種做法很能得到社會的認可。然后,久而久之,幼兒只會跟著教師的指令行事,而失去自己探索求新的意識,出于這種考慮,在評價上我更多地注重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鼓勵幼兒異想天開,只要幼兒有一些新的想法和行為,不管它在成人的眼中是多么的滑稽可笑,甚至荒謬,都熱情地加以肯定,以強化幼兒的創新意識。
一位哲學家曾說,對于不懂的問題,疑問是一種明智;對于未知的事物,探求是一種才智;對于前人的定論,挑戰是一種大智;而對于未來的世界,創新是一種睿智。兒時的好奇、冒險、自信,萌動著可貴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若得到充分地發掘和培養,就會化作強烈的求知欲、進取精神和創造潛能。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合作意識與能力的培養
下一篇: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