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通過對幼兒園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設計中碰到的困惑和問題的調查,我們發現了以下問題:不知如何尋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對各年齡段幼兒進行數教育的要求,教師心中無數;內容整合時難以把握某一領域的特質;數學知識如何與主題相結合;教師對數學概念的表述既要規范又要能被幼兒聽懂、理解,等等。
在設計教案時,教師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資源等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找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首先,加強對幼兒日常生活的觀察。觀察的過程中,幼兒處于自然狀態,而教師的觀察是有目的的。如“幫助兔奶奶”活動,教師在游戲中提供幼兒各種蔬菜圖片和實物玩具,讓幼兒模擬炒菜,借以了解幼兒對蘿卜的感知,隋況。
其次,創設機會給幼兒表達表現,呈現幼兒的現實水平。有時在設計活動之前,教師為了較好地把握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還可以創設一些機會讓幼兒把這方面的經驗激發出來。
明確教學的方向與要求
教師要熟知并把握“學習活動”的基本經驗以及與本活動相關的核心經驗;熟知并把握相關年齡段的階段目標;熟知并把握相關領域本年齡段幼兒發展的內容與要求。
目標定位
首先,要基于對幼兒現實發展水平的分析和對幼兒發展要求的理解,確定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定位。教師在準確了解本班幼兒現有發展水平和該年齡段幼兒的發展要求之后,在發展要求與幼兒的現實水平之間尋找教學的切入點,從而通過教學提高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
其次,目標定位要適切。教學活動目標既要體現知識、能力、情感與態度的有機整合,又要在整合中抓住特定活動最精要的核心經驗,體現其領域特質。
最后,目標要準確、簡明。一方面,目標涉及的“點”不應太多,寫入目標的應是本次活動想解決的主要問題。目標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有所體現,而在過程中涉及到的內容,不一定都寫入目標。另一方面,目標的表述要準確,要突出重點、簡明扼要,須針對本次活動。
教學內容與形式的選擇
首先,教學內容與目標要相匹配,教學的素材能承載活動的”核心經驗”。如“幫助兔奶奶”活動的核心經驗是“按不同的特征進行分類”,教師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是蘿卜,它具備了多重特征(蘿卜的大小、顏色、形狀等不同),所以此活動的內容與目標是相匹配的。
其次,教學內容要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思維特點與情趣。在設計“幫助兔奶奶”活動時,教師根據小班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思維方式,從觀察實物蘿卜的外形特征入手,讓幼兒邊操作,邊觀察,讓幼兒的思維伴隨著活動而逐步展開。同時,教師將“幫兔奶奶辦蘿卜宴”的情節貫穿于活動中,受到幼兒的歡迎。
最后,要研究何種教學內容適合何種活動的形式。在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下,哪一種活動組織形式能更有效地達成目標,這需要教師的慎重選擇。由于數學知識是以個體建構為主的,在很多情況下適合在區域性活動中進行。數學集體活動則有利于概念的提煉與提升、操作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表達、想法與經驗的交流以及對共同學習氛圍的感受等。
教學過程設計
首先,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能引起幼兒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設計的問題,隋境要與目標相匹配,從而使問題的設置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其次,教學各環節層次要清晰,做到層層推進(某類知識是怎么讓幼兒一步步學會的),每個環節設計要有目的(這個環節想讓幼兒做什么,達到怎樣的效果),每個環節結束要有小結(這個環節給幼兒的知識或經驗帶來了哪些提煉與提升),環節與環節之間要有呼應與銜接。
最后教師的提問要以開放式的問題為主,幼兒應能聽懂、聽明白。
教學媒體的運用
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應利用生動、有趣的畫面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其次,呈現幼兒曾經參與過的活動或幼兒的圖畫、搜集的資料等,幫助幼兒回顧經驗。再次,借助動畫把抽象的概念直觀而形象地呈現出來,幫助幼兒理解。
【幼兒數學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策略】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