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但它又具有現實性,來源于現實生活。新《綱要》在數學教育的目標中指出:“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在生活和游戲的真實情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意義;在不斷遇到各種新挑戰和不斷成功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自信心,感受到和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數學的滲透教育,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運動和生活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活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幼兒教育中數學相當重要,而如何讓孩子在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的真諦,正是趣味數學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們不斷努力和追求的。
一、什么是趣味數學
趣味數學是一個增強讀者數學興趣的欄目。數學歷來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識,是自然科學的有力工具。在遠古時代,人們最先掌握的科學知識就是數學。其實,數學并不是像一般人認為的那樣枯燥,而是非常引人入勝,有時更是非常有趣的。幼兒園趣味數學教育較注重幼兒興趣上的培養,通過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新穎、實用的操作材料,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將數學知識巧妙地滲透于游戲、運動、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學中,使幼兒從具體材料和各項活動中進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動內化為內部的思維活動,并用語言促進思維,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在這個探索了解事物本質的過程中,幼兒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也體會到了探索的樂趣,從而促進幼兒更好地學習。
小班幼兒由于其年齡和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游戲和運動,而數學由于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
在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游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設定,在組織小班數學活動時,我就著手進行數學知識與游戲運動相結合。以下是我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個實例:
在小班的“按顏色分類”這一教育活動中,開始我是這樣設計的:老師叫到黃樹葉的時候,手持黃樹葉的幼兒站起來揮動手中的葉子,其他幼兒蹲下不動。結果在活動實施時,發現這個游戲的設計忽略了小班幼兒的直覺思維和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點。不僅沒有達到隱含的教育效果——按顏色分類,而且教師的指導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發現問題后,我立即改變了方法,優化了這一游戲活動。先讓幼兒撿到一片自己喜歡的樹葉以后,隨音樂做游戲。游戲停止,樹葉娃娃都回到樹媽媽的身旁,紅樹葉找紅樹媽媽,黃樹葉找黃樹媽媽,綠樹葉找綠樹媽媽…….
這樣一來,幼兒情緒高漲,全身心投入,也都能按要求自主地做好分類活動,在多次的交換樹葉中,幼兒都能在自由的游戲中按顏色進行分類,教師也實現了在游戲中引導的教育價值。
二、趣味數學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體現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必須是在生活中進行的,一切教育必須通過生活才有效。”另外,新《綱要》的字里行間也無不向我們透露著“整個世界就是孩子的課堂”,在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任何物體,任何現象都與數學有著密切關系,教師要引導幼兒了解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真正做到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
1、將趣味數學滲透于游戲中
玩具是幼兒的天使,游戲是幼兒的伴侶,幼兒就是在游戲中、在玩中一天天長大和進步的。游戲深受幼兒喜愛,融入數學知識的游戲或者將數學活動設計成游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因為利用游戲形式進行抽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輕輕松松、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
2、將趣味數學結合在運動中
有人說,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世界的,由于年齡原因,小班幼兒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游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如:“拍皮球”是個傳統的體育游戲,我結合“1”和“許多”的教學和3以內的點數,在原來的游戲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許多下”、“拍三下”等,讓幼兒練習邊雙腳跳邊回答:“跳一下”、“跳許多下”、“跳三下”。改編后的體育游戲更切合教學實際,也更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知識。
3、將趣味數學體現在各領域教學中
新《綱要》明確要求:“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中。”因此,教師應在各領域中滲透數學教育,將數學內容與其它課程整合,讓它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滲透,共同提高。
例如,在繪畫、泥工活動中,幼兒可以獲得有關空間、形狀、對稱意識以及體積、重量等感性經驗;在健康活動中,幼兒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形成空間方位意識;在科學教育中,幼兒可以自然地運用測量、數數等方法發現物體之間的數量關系和空間關系,提高數學應用意識,發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藝術欣賞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孩子欣賞自然界中蘊含數學美的物體,如貝殼、花朵、蝴蝶、向日葵花盤等,使幼兒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與和諧美,感受數學的魅力。
4、趣味數學體現于日常生活中
生活是幼兒獲取數學知識的源泉。幼兒在生活中遇到的是真實、具體的問題,真正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因而最容易被理解,而且解決起來比大人給他們的那些問題容易得多,他們還會感到輕松、自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對幼兒進行滲透性、隨機性的教育,培養幼兒注意發現、獲得、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趣味數學的指導方法
面對富有抽象性和嚴密邏輯性的幼兒數學教育,我們在指導 幼兒 對其產生興趣的同時,可以用以下幾種方法來引導:
1、觀察法
平時多帶幼兒散步、參觀以及參加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特征。例如:幼兒在收放玩具時可引導他們學習排序;分點心時,擺椅子時,讓幼兒感知物體的數量以及與小朋友的一一對應關系;幼兒在園過生日分蛋糕時,引導幼兒學習等分;春天,在花壇里,可引導幼兒觀察蝴蝶在花叢中飛舞,感受蝴蝶花紋的對稱,并提出問題:“先來了幾只蝴蝶?又飛來了幾只蝴蝶?”讓幼兒學習自編應用題;秋天,還可以帶領幼兒拾落葉,引導幼兒按大小形狀、特征不同進行分類計數;散步時,可引導幼兒觀察路邊有幾棵樹,哪棵樹粗哪棵樹細,有幾排樓房,哪排高哪排矮,哪排離我們近哪排離我們遠,這邊的柱子粗還是那邊的柱子粗,哪塊地磚是正方形的,哪塊地磚是梯形的,幼兒園有3個班,是單數……通過教師和家長經常引導,可提高幼兒對事物的觀察比較能力。
2、引導法
一個人的習慣很重要,學習需要良好習慣,而思維方式其實也是有習慣的,我們要善于引導。一天,洋洋告訴我:“媽媽買了蘋果和梨。”我問他:“有幾個蘋果和梨呢?”“六個蘋果,啊,忘記了。”可是,下次他就會告訴我:“媽媽今天又買了2個蘋果和3個梨,共5個。”我跟孩子們聊天的時候說:“昨天,老師家里來了2個客人,后來又來了1個客人,一共來了3個客人。”有些孩子很快就領會,過幾天,跑來告訴我:“昨晚,我和爸爸媽媽去吃飯,后來叔叔阿姨也來了,一共有5個人。”這就是引導的效果,也是思維的習慣,孩子們會互相影響。
3、操作法
平時,教師應經常發動幼兒將廢棄的物品帶到幼兒園來,制作成較實用的教具及一些可操作的活動材料,讓幼兒自愿、自主動手,提高積極性,充分利用環境,使其最大力度地發揮作用,因而營造一種氛圍,在動手的過程中,牢固地掌握其中的規律和意義,比我們口頭說一千遍要強,這樣,孩子間互相研究,師生間互相探討,還可以培養一種彼此合作的精神和建立互相信任的情感。除了制作材料的過程可以提升幼兒的知識水平與經驗水平以外,利用這些材料設計的游戲,也可讓幼兒輕松地參與,有效地學習數學知識。如健康活動中,當“小貓”捉到“老鼠”后,我組織幼兒點數小貓捉到了幾只“老鼠”,比一比哪只小貓捉到的老鼠多;炸完“碉堡”,請幼兒揀手榴彈時,我會讓幼兒數數自己揀了幾個手榴彈,看看誰揀的最多;玩桌面游戲時,我會請幼兒看看自己系了幾粒鈕扣、拼了幾朵小花、玩了幾樣玩具;在玩小雪花結冰的游戲時,幼兒扮演小雪花,聽到教師指令后自由組合成3片小雪花結冰或者4片小雪花結冰;在晨間活動玩飛行棋的過程中,讓幼兒認讀數字,并學會按要求前進或后退;在玩“小兔采蘑菇”的游戲時,讓幼兒扮演兔寶寶,跟隨兔媽媽學本領(采蘑菇),從中可以學習“比較多少”、“比較大小”、 “1和許多”、 “點數4以內的數”等知識;在玩“捉迷藏”、 “逛公園”的游戲中,我讓幼兒在不同的地方找到其他小朋友和小動物,并能完整的講出:“我在樹上找到小松鼠,小貓藏在桌子下。”等,使幼兒在游戲中認識“上下、前后”……在游戲活動中進行數學教育,幼兒玩得高興、學得認真、練得積極,效果非常好。
4、滲透法
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幼兒參與各項工作,如小組長在分餐具的時候,問他“你們組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有幾個小朋友已經分到了,幾個還沒有分到?”;在區域活動結束后,要求幼兒將物品歸類整理;節日到了,張貼燈籠和彩旗時,引導幼兒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張貼,如按大小、顏色或者形狀進行有規律地排列;學習健康活動前的準備工作,“幫老師搬來4個小椅子”、“拿來2個皮球”、“哇,擺的真好”,等等,不僅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到有關數的知識,而且還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這些,對于老師來說輕而易舉,卻給予了孩子們生動活潑的課前活動,同時也刺激了他們能夠自主能動地參加課堂的教學,使老師能輕易地教,幼兒輕易地學,何樂而不為呢?
可以說生活中到處是數,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學”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處充滿數學,在教師有意識地引導下,通過觀察比較,促使他們在不經意間學會很多新的數學知識,從而領略到學習的快樂。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確立整合的教育觀,根據孩子生成問題中的求知解惑、學習及發展等需要,將相應的有關數、量、形、時空等方面的數學內容較自然地與主題、與其它教學領域、與孩子的一日生活相整合,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去觀察,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索,我們就能感受到幼兒數學帶給我們的無窮魅力,這也需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把握各種契機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激發他們對數學活動的興趣,讓我們的數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
【淺談幼兒園趣味數學的滲透性教育】相關文章:
上一篇:課題整理隨想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