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樂由情起”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構成音樂的諸多因素中,如果把節奏喻為音樂的“骨骼”,把旋律喻為音樂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樂的“靈魂了。也許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師在教過程中,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幼兒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的任務。
陳鶴琴先生說:“音樂的真正價值,在于我們和音樂的接觸。可由節奏的美,使肉體和精神共感,而表現節度的行動;由和聲的美,使人感到調和統一。而養成調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統一,而養成統一性,因此,我們要憑著音樂的生氣和興味,滲透到兒童生活里面去,使兒童無論在工作,游戲和勞動的時候,都能有意志統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現,使兒童生活音樂化”。因而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注意“活動型”“創造型”,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豐富感情,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
一。“情”之起
“樂由情起”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在構成音樂的諸多因素中,如果把節奏喻為音樂的“骨骼”,把旋律喻為音樂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樂的“靈魂了。也許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使之受到美的熏陶。教師在教過程中,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幼兒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地完成“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的任務。
達爾克洛茲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所以,音樂教育的重點應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體驗,只有抓住這一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創設育情的活動環境
《規程》第20條明確提出:”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的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現代教育十分重視環境對兒童發展的作用,人們已普遍認識到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物質環境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環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為優美和諧的氣氛能積極地,有效地促進幼兒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
1)培養師生情感,創造育情的心理環境
音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這種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一級,幼兒為另一級的交互作用過程。努力創造一種平等,互愛,輕松,愉快,直到師生間相互需要得到滿足的和諧氣氛,才能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一個“學習者”與幼兒共同學習,共同體驗音樂中的氣氛,讓幼兒覺得教師只是他們中的一員,沒有了距離感,幼兒感到輕松,學習也充滿了樂趣,因為這是幼兒的空間,屬于幼兒他們自己,心靈得到了放飛,幼兒對教師就有了親近感,信賴感,期待和力量也就化作了學習的動力,創造出和諧,融洽,活躍的心理環境,讓幼兒思維更積極,記憶更深刻,情感更豐富。
2)教師情感投入的表演,能激發幼兒的情感表現。
【音樂教學的情和趣】相關文章:
下一篇:舞蹈編導與幼兒舞蹈的含義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