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學習語言的目標是能夠聽懂語言交流對象發出的語音信號,最終能夠運用較完整的語言與大人溝通交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各種方法、形式也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但是隨著幼兒入學低齡現象的普遍化,以及早期閱讀范圍的逐漸拓展,還有家長對幼兒前讀寫力培養的需要,拼音的學習已成為學齡前幼兒學習的內容之一。本文通過對比試驗證明了聽音訓練不僅能夠加快幼兒學習拼音的速度,而且能偶提高了幼兒的認讀能力,進一步挖掘了幼兒自學的潛能,在幼兒實踐教學中值得普及應用的一種有益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聽音訓練;拼音教學
引言
長期以來,我們對待幼兒拼音教學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這種教學模式是標準的小學化模式,從模式上看符合拼音本身的特點,也符合人類語音發音的特點,可是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拼音字母作為人類語言發展的高級形式,它不具備具像的特點,而學齡前幼兒雖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但主要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感性認知多于理性認知,而這種模式就是讓幼兒教師把抽象的字母強行灌輸到幼兒腦子里,以此種方式教學,時間一久會導致幼兒對學習拼音的興趣不高,拼讀有困難。原因在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是沒有將抽象化字母轉換成具象記憶[1-3],并與生活中常用語音聯系來,讓幼兒較易在語音中尋找到;二是幼兒不易找到拼讀規律,使語音信號的字母沒有形成穩固的記憶,不利于書面拼讀,從而陷入拼讀困難。
1 應用聽音訓練效果對比
傳統拼音教學模式方法單一,對幼兒紀律性要求高,容易使幼兒感到枯燥乏味,同時幼兒學習能力弱、興趣不高。拼讀是幼兒認知銜接的橋梁與紐帶,如果幼兒錯過形成正確語音關鍵時期,拼讀困難將影響其識字和學好普通話,以及幼兒未來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能力。為了能夠很好地驗證聽音訓練在幼兒拼音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實驗將同班30名幼兒隨機分成人員相等兩組,由兩個經驗豐富的老師分別按照傳統拼音教學模式和聽音訓練模式進行教學,分組情況、教學方式、試驗周期與課時分布。
實驗教學效果比較,開始B組處于落后狀態,可當A組按步驟進行教學時,B組已解決拼讀規則問題,認讀字母數不斷增加;3周后B組認讀字母數速度明顯加快,當A組依計劃進行新內容時,B組已進入實際拼讀詞句階段,最終B組比A 組提前兩周達到相同認讀字母數。
在實際教學中,A組與B組都應用的特色教學,極盡所能為幼兒創設語言應用的情境環境,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引起幼兒的注意和學習興趣,如采用色彩記憶和游戲活動記憶等,都為教學用的字母制作了圖卡和插圖。同樣的教具圖卡和插圖以及相同的游戲活動。A組循序漸進推進幼兒對拼音字母學習與練習,并聯系到生活中具體的人和物名稱便于幼兒加強記憶,B組則采用離散的方式將拼音字母自由組合幼兒關心的人和物名稱來加強記憶,但兩者的教學效果明顯B組好于A組。
2 應用聽音訓練效果分析
幼兒主要是通過形象進行記憶的,孩子容易被他們喜歡的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以及強烈的視覺刺激引起幼兒視神經中樞興奮,而字母作為符號單獨存在對幼兒是沒有意義的,而沒有意義的識記對幼兒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將字母組合拼音放在幼兒關心的人和物,他們視神經中樞興奮時間就會持久,這樣枯燥乏味的拼音就能引起他們強烈的興趣,進而激發了幼兒頭腦里潛藏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提高了學習效率,變被動為主動,幼兒的智力就得到了開發,進而促進了幼兒對拼音的學習。
A組采用傳統的傳統拼音教學模式即把字母拼讀當成幼兒一無所知的內容來教授,忽略了幼兒與生俱來的對語音的感受力,造成了人為的學習障礙;B組是把字母拼讀結果當成幼兒已知,即便碰到個別不相同音時幼兒利用拼音規則加以排除,所以拼音教學進度不取決于幼兒拼讀字母數量,而只取決于幼兒對已學過字母拼讀運用能力,2周后A組字母拼讀進度慢于B組的原因,正是幼兒對已學過字母拼讀運用能力不如B組。
3 結束語
幼兒語音的培養從“0”歲開始的,從丫丫學語開始的,聽音訓練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符合拼音是語音的高級形式,所以在幼兒拼音教學中抓住實質。同時對幼兒教學不一定要貪全,可以從點入手,用細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做出文章,幫助幼兒從其已知的經驗中獲取知識,養成 “發現式”學習的習慣,進而從小挖掘幼兒自學潛能。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創新的方式激活幼兒的智慧,重視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調動幼兒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和舊的教育觀念,要用不破不立的思維方式大膽地進行教學實踐,為幼兒從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起到奠基鋪路的作用。
【聽音訓練在幼兒拼音教學中的作用】相關文章:
上一篇:如何提高幼兒園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