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快樂音樂,主體情感”唱歌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他們的主體情感得到充分展現,他們在歌唱中愿意主動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幼兒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是他們學習探索的最佳時機,作為教師應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使他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獲得發展。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快的心情。“歌聲飛出心窩窩”是一首歌曲中的一句,它充分體現了孩子在歌唱活動中感受到的快樂。但在一些歌唱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表現有些被動,只是重復地跟唱。雖然在老師:“喜歡不喜歡這首歌”時,孩子們能條件發射似地回答:“喜歡”,但不乏表情漠然,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的孩子,雖然在老師“注意表情”、“高興一點”、“嘴角往上揚”等言語的提醒下,他們會有所表示,但這些都不是孩子在感受基礎上的自然、主動的表現。
怎樣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在唱歌時感到愉快呢?在市級課題“轉變學習方式,展現幼兒主體”的大前提下,我園承擔了“快樂音樂,主體情感”的子課題研討活動。結合此課題,結合新《綱要》,我園設計了許多有關音樂活動的園本課程,從觀念轉變到行為轉變,從興趣著手,從快樂著手,嘗試著創設輕松的音樂環境,讓孩子自然地感受美、表現美,在音樂活動中自由地學習和創造。
一、鼓勵為主,在寬松環境中自由歌唱
著名的發展心理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加登納曾經說過:“在個體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賦中,音樂天賦是最早出現的。”可見,幼兒生來就對音樂有特殊的情感。在優美的旋律中,在音樂帶來的寬松氛圍中,能產生積極、愉悅的情緒,幼兒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表現他們內心的感受。如當幼兒大膽唱出一句歌詞,勇敢做出第一個動作時,教師贊許的目光,鼓勵的微笑,肯定的口吻(如“你真棒”“你肯定行”之類)等積極性評價都會使幼兒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從中獲得強大的推動力,產生發自內心的喜歡之情,快樂之感。
我班的甜甜小朋友膽子比較小,上課從不舉手,請她做什么事,她只會搖頭說:“不會”。在音樂活動中,也從不主動唱歌、舞蹈,為了使她積極主動參與活動,我沒有執意把她叫起來令她難堪,而是先請另一女孩和她一起唱,每次唱完后,我和孩子們一起給孩子鼓掌,并夸獎地唱得好聽。然后,我又請地所在小組唱歌,在同伴陪同下,在氣氛渲染下,她漸漸喜歡上了音樂,終于肯大聲演唱了,現在,我們常常能看到她那蕩漾著喜悅的笑臉。可見,對孩子來說,教育加贊賞等于教育的平方。
二、興趣著手,在整合教育中快樂歌唱
整合教育的觀念是全面發展的整合觀,是學科與領域相互滲透、相互支持的整合觀,兒童的自我建構,不是簡單的學科相加,是經驗與理性互滲的整合觀。整合課程尊重幼兒的發展,寓教于樂,深受幼兒喜愛。
在歌曲《唱臉譜》活動中,我覺得歌曲難度較大,一遍遍地反復練唱,只會引起孩子的厭惡情緒。于是在一周前,我圍繞主題,通過談話活動《我眼中的京劇》,讓孩子們各抒己見,談出了許多自己對京劇的見解,借孩子的高興勁兒,留下思考,讓孩子們回家收集有關京劇的資料、圖片、碟片……,自由布置了“臉譜欣賞區”;“設計繪畫區”;“欣賞放映區”;以及“模擬表演區”等,并邀請懂京劇的姜園長給孩子們表演,身臨其境,更進一步了解了京劇國粹之魅力。接下來孩子在學唱《唱臉譜》的活動中,一個個爭著學,一個個唱起來有板有眼,上課唱;游戲唱;表演唱。可可小朋友的媽媽說:“可可回到家就唱,連睡著了也會冒出一兩句……。”“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這曲調時時在耳邊回響,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也許就是快樂音樂的魅力吧!
三、特點出發,在差異教育中享受成功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是發現有一部分幼兒經常當演員,而一部分幼兒經常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去了學習音樂、體驗情感、表現自我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因此,對于不同層次的幼兒來說,要求應有所不同,使他們經過努力后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創編歌詞《家》中,針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幼兒,我進行了差異教育。對于能力強的幼兒,我鼓勵他們獨立創編,要求歌詞內容盡量豐富,并自編動作即興表演;對于能力中等的幼兒,我要求他們編出來的歌詞能合上音樂;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我引導他們編出簡單的歌詞,并鼓勵他們勇敢地唱出來。在我的啟發、指導下,孩子們的創編熱情很高,每個人都體驗到了成功,每個人都快樂地歌唱。
四、情感著眼,在活動中體驗快樂
許多音樂活動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體舞、游戲等。因為在合作中往往更能表現出同伴的快樂情感。合作性歌唱教學,它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很有趣,幼兒很喜歡,而且有一定難度,有一個給幼兒跳一跳的空間,它可分為單聲部合作演唱和多聲部合作演唱,單聲部合作演唱又分為接唱、對唱、領唱、齊唱,因此我們把個體的創造和群體的合作緊密地連成一個整體。我們選擇的歌曲《打電話》就是以對唱形式合作,呼應要求高,幼兒愛學愛唱,朗朗上口,情緒熱烈。多聲部合作演唱又可分為:輪唱、填充式合唱、音型伴奏式合唱等。又如:歌曲《柳樹姑娘》屬填充式合唱,用襯詞“啦啦啦”在每句的句后配唱,幼兒學起來可帶勁了,而且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都大大提高,你唱我伴,你伴我唱,百唱不厭。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人人有任務,人人有責任,每個幼兒都是團體中的重要角色,在合作歌唱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快樂的喜悅。
“快樂音樂,主體情感”唱歌能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他們的主體情感得到充分展現,他們在歌唱中愿意主動觀察、探索、合作、交流,幼兒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是他們學習探索的最佳時機,作為教師應善于抓住教育契機,因勢利導,使他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獲得發展。同時教師應尊重幼兒,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充分展現自我,展現個性,同時參與孩子的活動,走近孩子的心靈世界,成為孩子的玩伴。作為幼兒,他們更愿意接納與他們一起分享快樂的老師。愿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能快樂歌唱!快樂成長!
常州小百靈藝術幼兒園 陳瑋
【著眼情趣 體驗快樂】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