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詩歌教學的思索——新編山東省學前班教材《綠蜻蜓》教學感想。“呀,我頭一回看見這么美麗的綠蜻蜓”這是詩歌《綠蜻蜓》的首句。正是這一個嘆詞“呀”,驚訝、感嘆的聲音把孩子的注意力帶進《綠蜻蜓》的活動中。“頭一回”口語化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到一個充滿童真、童趣的世界中。“兩只大眼亮晶晶,細長的身體綠瑩瑩”押韻的詩句朗朗上口,形象化的疊詞運用創設了詩的意境。“它是變成了一片樹葉,還是變成了一根草莖”富有童趣的問題揚起孩子想象的風帆。“你要真愛綠蜻蜓,就要愛一切綠色的生命。”點題的語言引發孩子的會意微笑,深深思索。詩歌中故事化的情節,口語化的語言,饒有趣味,富有童趣,易于孩子理解、掌握、運用,符合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流暢優美的語言,字里行間回蕩著詩一般的節奏和韻味,對幼兒有著強烈的藝術力量,是一篇發展幼兒語言感受力、表達能力、創造性運用能力的好教材。
運用省新編教材設計活動時,依據教師用書把情感目標確定在首位,但在實施中對于70多個孩子真正感受、體驗到多少一直讓我疑惑,認為文學作品的美不同于藝術類的直觀,距離會更遙遠,但這群每天竄上跳下,精力充沛的令人頭大的孩子表現的卻讓我大吃一驚。在詩歌語言所創造的溫馨優美氛圍中,小小的臉上洋溢著淡淡微笑,他們感受著詩歌帶來精神愉悅,內心被輕輕觸動,優美的語言撥動了他們心中柔美的琴弦,連多動的王釗也沉浸在其中,安靜的欣賞。
一次詩歌教學活動引發了探索中的我對孩子、對自己的重新審視。新編的《山東省幼兒園教材》從《綱要》出發,把情感教育放在活動目標的首位,徹底改變了以前重知識獲取、能力培養而輕情感熏陶。幼兒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技能,而應以幼兒生命活力的不斷增強,生命內涵的不斷充實作為幼兒教育的終極目標。營造溫馨的成長氛圍,創設健康的成長環境,引導幼兒精神成長,無疑應該是每一位關注孩子成長的教師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貫徹《綱要》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
永遠不要小看這群孩子,他們的內心豐富多彩,他們的想象千奇百怪,他們有對美的渴望,對美的向往,小小的心靈更容易被文字編織的優美所感動。在對文學作品欣賞、表現和創造過程中,接受美的熏陶,提升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文學帶給孩子的是恒久的心靈關懷,為孩子的生命涂抹上明媚的精神底色。
【學前班教材《綠蜻蜓》詩歌教學感想】相關文章:
• 在日常談話中培養3--4歲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 語言教育活動的組織原則
• 真實性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理解兒歌的幫助作用
• 淺談幼兒早期閱讀的指導
• 走進夏天-甜甜的雪糕水
• 在地方戲活動中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
• 淺談對早期閱讀教學若干問題的認識
• 如何促進幼兒語言能力
• 思考:“早期閱讀”我們關注什么
• 小議大班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
• 幼兒閱讀圖畫故事書的教學對策
• 幼師要努力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