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背景:時代背景:對于如何促進孩子心理健康這個話題,是當今整個社會都在關注的問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交往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是學校素質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研究的新課題。當前在各級各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正蓬勃開展,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實施。但對學校來說,心理健康教育還有諸多理論和實踐問題需要探討、解決,否則學校方興未艾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難以深入開展下去并取得真正實效。
課題背景:我園承擔了國家教育科學"十五"規劃《中小學生心理監護系統的建構和運作》課題子課題《幼兒情緒發展的監控與維護》的研究!赌愕男那楹脝幔俊酚涗洷揪褪菫榇苏n題的研究而設計的一本幼兒心情日記。孩子們每天都將自己的心情記錄在《你的心情好嗎?》記錄本。教師可以通過幼兒記錄的內容,預知幼兒的情緒狀態,優化對幼兒情緒的維護,預防幼兒心理問題的出現。同時根據幼兒的記錄情況進行心理分析、統計、整理和研究。家長也可以通過《你的心情好嗎?》及時了解幼兒在園時的情緒。幼兒則通過自己的記錄,學會了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情緒,在教師的幫助下學會自我控制情緒、自我調節情緒。
活動背景:大班幼兒對《你的心情好嗎?》的記錄是從《情緒溫度計》活動開始的。在《情緒溫度計》活動中,幼兒知道了每個人都會有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要經常保持開心的心情;學會了用"情緒溫度計"的方法記錄下自己每天的心情;并且感受了情緒與色彩的關系。在幼兒一個多月的記錄中教師發現:有些幼兒的記錄中只有開心的事,有些幼兒記錄的事情內容比較單一。幼兒出現的情況是不能回避的,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引導。因此,我設計了這節心理輔導活動--《你的心情好嗎?》。主要目的還是要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要經常保持開心的心情,并且學會主動尋找解決不開心的方法。
活動名稱:你的心情好嗎?
活動目標:
1.繼續學用《你的心情好嗎?》記錄自己不開心的事情。
2.學習使用情緒統計表,學會主動尋找快樂起來的方法。
3.能夠較大膽地向別人講述自己的心情。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記錄《你的心情好嗎?》一個月.
物質準備:《你的心情好嗎?》手冊人手一本 投影儀 情緒統計圖表 水彩筆活動過程:
一、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你的心情好嗎》。
教師:小朋友們,你在心情日記本上記錄過什么樣的心情事件呢?愿意和我們大家說說嗎?
二、幼兒繼續學記《你的心情好嗎》記錄薄。
1.師生共同欣賞攝影作品《難過》。
教師:請你來欣賞這幅圖片,你看到了他是什么樣的心情?
2.教師:你有沒有這樣的心情呢?今天,就請你在《你的心情好嗎?》上記錄下你最不開心的一件事。
3.教師巡回了解幼兒的記錄情況,并幫幼兒做文字記錄。
三、師生共同討論快樂起來的方法。
1.教師出示并介紹情緒統計圖表。
2.師生共同填寫情緒統計圖表。
教師:你剛才記錄了什么不開心的事?
教師:你不開心的事是屬于哪個(游戲、生活、學習)方面呢?
幼兒填寫圖表。
3.師生共同分析情緒統計圖表并討論快樂起來的方法。
教師:你能從這張圖上看出在哪方面不開心的人數多呢?
教師:你們在生活(學習、游戲)中有什么樣的不開心呢?
教師: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不開心,你是怎樣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呢?
4. 師生共同游戲智力ABC,學習和辨別生活場景中合理的情緒渲泄方式 。
(1)教師:當我們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該怎么辦呢?
(2)請幼兒觀察圖片,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并說出理由。
題目一:"今天我住園,我就有點不開心。"這時我該怎么辦呢?
A:一直生氣。B:生一會兒氣我就不生氣了。C:我和我的朋友或者老師說說。
題目二:"他和我搶球,我很生氣!"這時我該怎么辦呢?
A:我就生氣、我就哭,我就不玩了。B:我就和他搶,看誰搶過誰!C:我和他商量商量,輪流玩。
題目三:"這道算術題我怎么也做不出來,我很著急、很難過。"A:我是個笨孩子,我不做了。B:看看邊上小朋友的答案吧! C:我就問問老師或者小朋友怎么做。
四、結束。
師生共同表演唱《歡樂頌》,用歌曲演唱的形式體驗快樂的情緒。
關鍵性細節設計:
在《你的心情好嗎?》這節心理輔導活動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相互之間對《你的心情好嗎?》記錄情況的交流,讓他們了解到同伴的開心事有哪些,不開心事有哪些,從而喚起幼兒的回憶,豐富孩子體驗的內容。
一、情緒喚醒--藝術解釋科學、健康的行為信息傳遞時,也應該符合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和情感接受程度不同,有時必須將科學的身體知識以擬人化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加以說明。情緒情感在人的心理是深層次的心理反映,不容易覺察,活動中對攝影作品《難過》的運用就是運用了生動形象的圖片體現本節活動所要討論的情緒--不開心這一主題。從而喚起了幼兒的一種情緒體驗,喚起幼兒去主動回憶生活中難過的體驗,自然過渡到活動中的下一個環節。
二、情緒認知--科學歸納"情緒統計圖表"的科學運用也是本節活動的關鍵性細節。在活動中,教師用了三次"情緒統計圖表"。第一次是教師介紹"情緒統計圖表"的記錄方法,讓幼兒了解嘗試科學分類、歸納的方法。第二次是與幼兒共同記錄"情緒統計圖表",使幼兒了解自己(個體)情緒的傾向。第三次是利用"情緒統計圖表" 使幼兒了解同伴(全體)的情緒情感傾向。此時,教師與幼兒共同分析和討論快樂起來的方法,這樣一來調動了幼兒主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充分體現了教育的雙主體性。對下一環節即幼兒尋找情緒問題解決方法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情緒態度--游戲解讀《綱要》中強調:兒童是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因此,心育活動更離不開生活,應該來源于生活。游戲"智力ABC"中的游戲內容是選取了幼兒生活中的經驗和常見的生活場景,是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讓幼兒學習辨別遇到不同事件時應選擇何種合適的調節情緒的方法。教育者采用游戲形式,把他人的認知轉換為幼兒自我認知,并伴隨語言和動作,幼兒在"玩一玩,選一選"中,情不自禁地學習了把握適度情緒的方式。
活動反思:
此活動整合性強。教師在活動中整合了科學、藝術、健康等領域的相關內容和手段,使得教學形式活潑內容豐富,滲透性強。
此活動操作性強。教師在活動中采用了多種操作形式,如:語言的操作、撕貼姓名的操作、繪畫的操作,都能夠以幼兒為主體,讓他們把想說的說出來,把想畫的畫出來,展現出真實的心理世界,為教師教育策略提供良好的幫助。教師能有的放矢的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心理輔導。
此活動與生活緊密結合。教師選擇的心理輔導內容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和活動中發現了孩子的情緒問題,在此活動中注重運用多種形式幫助幼兒體驗生活中的情緒,再通過多種形式幫助幼兒選擇渲泄生活中不良情緒的方法。
附攝影作品《難過》:附情緒統計圖表:
【幼兒園大班心理健康系列活動設計:你的心情好嗎?】相關文章:
上一篇: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健康日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