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進行表現時能對機槍的大致結構有所把握做出了機身和把手,但忘記了扳機,后經老師的暗示引導,他制作了扳機,就這樣在制作的同時,孩子對某些科學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掌握,也正是有了科學依據,使藝術表現的東西更為形象。由此可見科學與藝術是緊密相連的相互促進的。
活動內容:編織區“編織蜘蛛網”
觀察對象:大班
提供材料:各種顏色的毛線,蛛網示意圖,結網的流程圖,經線緯線等
案例記錄:
孩子們最喜歡的全園性視覺探索活動開始了,冰冰來到了編織區。在編織區的一個角落里,拉著放射狀的繩子(表示蜘蛛網的中軸線)。墻上掛著一些不同顏色的毛線和細包裝帶,貼著一張:蜘蛛網的示意圖。冰冰問老師:“這是干什么的?”老師告訴他可以編蜘蛛網。他答了一聲表示很新奇并馬上走到角落,隨手抽出一根綠色的毛線,開始在原先拉好的繩子上纏繞起來。剛開始手中的毛線始終在一根線上做反復的纏繞。老師在一旁輕輕的提醒他:“想一想蜘蛛是怎樣結網的?”他似乎受到了一些啟發。開始將纏繞后余下的冒險向另一根中軸線拉去,拉到后又開始反復纏繞。老師又輕輕拍了拍墻上的蜘蛛網示意圖,并用手指在示意圖上畫蜘蛛網的走向,從一根中軸線拉向旁邊一根,再拉到旁邊一根依次畫三個圓。冰冰看后大受啟發,手中的毛線拉向旁邊一根中軸線,第一根毛線用完了,他又取了一根同樣顏色的在下面重新開始拉網編織起來,但是沒有規律。老師告訴他:“蜘蛛網很有規律的很有次序,一圈結完再結一圈,可是你剛才那圈還沒結完。”冰冰連忙抽回毛線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結起網來。就這樣一連用綠色的毛線結了三圈。師問他:“這里有這么多顏色的毛線,能不能讓你的蜘蛛網變得更漂亮呢?”這回冰冰用黃色的毛線結了兩圈,又改成綠色的毛線編了兩圈。就這樣兩種顏色交替編織,終于完工了。老師和同伴看見說:“你編的蜘蛛網真象,而且顏色一層一層真漂亮。冰冰高興極了,拉著旁邊的同伴來欣賞他編織的蜘蛛網。
案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冰冰對結蜘蛛網這樣一個活動產生了新奇感并因此選擇了嘗試編織蜘蛛網。但是對于蜘蛛網是什么樣子的,蜘蛛是如何結網的這些科學知識,冰冰顯然還不了解,而導致他剛開始在一根中軸線上反復的纏繞,但經過老師言語、動作及墻上貼著的蜘蛛網示意圖的暗示,冰冰終于能用毛線在幾根中軸線上依次拉網了。這也說明了原先不了解有關蜘蛛網的問題解決了。在學會結網的同時老師還注意藝術審美的開發,通過語言的暗示使冰冰產生了采用兩種顏色的毛線交替織網的行為,使蜘蛛網更具藝術的美感。此案例反映出幼兒在活動中的思考和老師知道的層次性,也充分體現了藝術與科學的巧妙結合,關鍵在于活動的內容既具有科學性、并且有較強的表現性。
案例:我來做機關槍(大班)
活動內容:操作間“動手區”
觀察對象:大班幼兒
提供材料:各種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
案例記錄:
老師帶孩子們來到操作間,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工具:空瓶,空罐,空盒,管子,繩線等物,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一些兵器。
智彥說“我想做一把很厲害的機關槍。”接著在材料區走走看看,走到瓶灌區,他停下想了想,然后拿起了兩只細長的可樂瓶,將它們口對口用膠帶綁在一起,綁完后,智彥看了看自言自語說在:“好像太短了。”接著又取來了一只可樂瓶將它用膠布接在原來的兩只后面。隨后他又從筐中取出兩只酸奶瓶,并用雙面膠把它們粘在機身下面做把手,可是不知怎么總要掉下來,師在旁邊輕輕提醒:“可以試試厚的雙面膠。”于是智彥取來厚的雙面膠,果然將兩只把手一前一后的粘在機身下面,一把機關槍已初具雛形。他得意得將機關槍拿給老師看。老師說:“真不錯,不過好像少了些什么東西,智彥摸摸腦袋似乎不太明白,老師又說:“你去看看機關槍的模型,要發射子彈,必須要些什么?”他真的仔細地把玩玩具機關槍,不一會兒他恍然大悟地叫到:“我知道了,必須要有一個扳機。”說著他取來了粗細不同的吸管,從中剪了一小段用雙面膠固定在兩個把手中間,還剩下一些細的吸管,只見他將管子彎曲折疊后塞入了機身一頭的瓶口,露出長長的一截在外面,老師不解的問:“這是什么?”智彥說:“這是正在發射的子彈。”老師肯定了他的想法,并肯定了他的機關槍真厲害,智彥高興地拿機槍給同伴看,一起玩起了“打仗”的游戲。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記錄的是智彥制作機槍的整個過程。機槍的造型結構、功用是科學知識,而將機槍做出來則是一種藝術表現。做機關槍這一活動過程充分體現了科學藝術的整合。孩子在進行表現時能對機槍的大致結構有所把握做出了機身和把手,但忘記了扳機,后經老師的暗示引導,他制作了扳機,就這樣在制作的同時,孩子對某些科學知識有了更深一層的掌握,也正是有了科學依據,使藝術表現的東西更為形象。由此可見科學與藝術是緊密相連的相互促進的。
【案例:大班案例:探索活動】相關文章: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