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縣第二實驗幼兒園 閭征華
我們的教育對象,將是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和創造者,他們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和熟練的技能,而且需要創造性地學習,具備迅速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革新、創造的本領,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現代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創造能力,相當于他的知識量與發散思維能力的乘積。也就是說:不依常規,運用想象、聯想、直覺或類推,尋求多種方案的思維方式。在二十一世紀初,瑞士的達爾克洛茲創設了體態律動學,即讓學生將身體作為樂器,再現音樂,他認為這種教學能喚醒天生的本能,培養節奏感,激發想象力、創造力,建立身心和諧。體態律動學讓音樂回溯它的本原——律動節奏,讓人類重尋自己的本能——以全身心感受音樂。
一個世紀過去了,體態律動、現代舞、健身操已日益為人們所肯定,其精神得以發揚,自然律動也在其精神的啟發、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所謂自然律動,就是人在音樂的感染下主動地體驗音樂,身體隨著旋律的起伏,自由地、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再現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動態。在幼兒園開展自然律動,是一種有利于幼兒創造力和音樂能力的活動。在平時的工作中,我是這樣開展自然律動的。
首先,要選擇適當的樂(歌)曲。自然律動是一項需要豐富想象力和獨創性的活動,由于幼兒的生活積累、記憶儲存、想象都不盡相同,所以在選擇樂(歌)曲時,應考慮到是易于幼兒理解的,且具有鮮明的特點。音樂或表現寧靜、安詳的搖籃曲;或表現雄赳赳、氣昂昂的進行曲;或歡快、活潑的舞曲等,以啟發幼兒相應的情緒、聯想和創造。如:用一段以跳音為主的樂曲,請幼兒表演,小朋友們能很快感受到音樂活潑、跳躍的特點,表現出小兔、青蛙、袋鼠等動物跳躍的形態。又如:在一段輕柔優美的音樂中小朋友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表現蝴蝶飛舞、小魚戲水、樹葉柳枝隨風擺動……
其次,創設特定的情緒氛圍,引導幼兒聯想、創作。在樂曲聲中,幼兒對音樂有了一定的反應時,教師應肯定幼兒的正確反映,啟發幼兒主動地以身體動態感受來表現音樂,并對動作遲緩的幼兒加以適當的鼓勵,帶動他們與音樂、同伴的交流,然后通過談話、提示的方法,引導幼兒去現象,使他們互相啟發。有時,也可以將全班的幼兒的聯想、現象,引向同一個具體目標。如:大象走、小鴨戲水等。有時又可以引向同一個主題,如:動物世界、游樂的情景等。在這種感受、表現音樂美的氛圍中,幼兒的身心都融入這樣的情緒中,達到和諧,從中萌發出創造的幼芽。
再次,在自然律動活動中,注重幼兒的自由創造。自然律動即使是表達的具體目標或某一主題,對幼兒的創作也還應該給予自由,讓他們能自由發揮,不拘一格地表現,這里關鍵就是“放手”和“自由”。由于幼兒的動作協調性、現象力、創造力等綜合心理活動能力不盡相同,對于能力強的幼兒來說,自然律動當然是他們施展才智、提高水平的好機會;而對于能力弱的幼兒,也能通過自然律動,使能力得到改善,創造許多出人意料的表現。如:在一段表現動物的樂曲中,有的幼兒雙手著地,兩腳登地,脖子向前,舌頭一伸一伸地學著青蛙跳起捉害蟲;有的則是抓耳撓腮,不停地眨著眼睛,摘桃吃的頑皮的小猴;還有的則標新立異地學著公雞跳,這讓人感到奇怪,公雞經常這樣跳嗎?孩子們卻說:“公雞打架就是一跳一跳的”……小朋友們隨著音樂,展開現象的翅膀,自由地創造出為之驚喜、新穎獨特的動態,
最后,對于幼兒的創作,應適時地加以評價。在鼓勵幼兒積極參與,主動投入的同時,更要注意,幼兒在參與律動時,往往是現象、聯想、創作一氣呵成,必須保持著一過程的連續性,若破壞了這一有序的運動,創作靈感的產生就會受到影響。對于具有獨特表現的幼兒可以作為典型,以帶動全體幼兒加以模仿,這是一個最直接的啟發,在此啟發下,有可能還回創造出新的律動。
當今的教育,以促進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為目標,重視發掘人的潛能,強調創造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自然律動沒有固定的程式、框框,使不同水平層次的幼兒在音樂中,身心感應和肌體運動緊密結合,不僅喚起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天性本能,更重要的能激發幼兒去聯想、去現象、去創造。
【自然律動與幼兒創造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上一篇:音樂使你快樂嗎?
下一篇:音樂——幼兒美育的理想形式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