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豐收的季節,我們實施了主題活動《豐收的秋天》。正好在這個月份中有幾個節日: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我們都隨機加上一些情感方面的教育。由愛親人到愛教師然后上升到愛祖國,這些情感類的教育不同于1+1=2這種知識,你講明白了,孩子們學會了,情感、品德方面的教育是貫穿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的,我們幼兒園也把這種情感教育的活動滲透到每一個環節中去,使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不斷地得到激發和強化。讓幼兒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中秋節之際,是親人團聚的日子,在這個時候組織《我為親人獻愛心》的活動,我覺得這是一個合適的機會,讓幼兒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父母愛孩子,孩子也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很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處在中心地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整天被愛包圍著,生活條件具有獨特性,現在的家庭經濟水平都顯著提高。家長們有能力并樂意滿足幼兒的一些要求,幼兒便有一種要什么有什么的想法,他們在家里處于“獨特”的位置,扮演著“獨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夠與之分享物質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現在的家長都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寶,對其寵愛過渡,唯恐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受委屈。于是孩子在家長的溺愛下,形成了不少弱點,其中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愛心,心目中只有自己而不合群,不關心他人;不會與同伴和平相處,打架、沖突時有發生,這會嚴重影響幼兒的發展。因此,“愛心”教育迫在眉睫。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
活動中,我們要求父母“身教勝于言教”,畢竟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家長要以身示范,做孩子的榜樣。
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讓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讓孩子從小學會關愛他人,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品質。
活動后,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以及看到家長反饋來的記錄。我們也很感動。父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洗腳的情景,每個人的眼里含著淚花,心中涌動著感動,此時,充分體現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每個人胸口堵著感動,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給自己的父母洗腳,怎能不感動?
活動中,我們要求父母“身教勝于言教”,用自己的行動來感染孩子,讓尊敬長輩的優良品質發揚光大。活動后,通過與家長的交談以及看到家長反饋來的記錄。我們也很感動。父母給孩子的爺爺奶奶洗腳的情景,每個人的眼里含著淚花,心中涌動著感動,此時,充分體現了“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意境,每個人胸口堵著感動,多少年來,還是第一次給自己的父母洗腳,怎能不感動?
——這就是我們組織本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孩子懂事了,知道問媽媽累不累?知道替奶奶捶背……”家長這么反映。孩子回家給媽媽洗腳,看到媽媽腳上厚厚的繭子,天真地問:“媽媽,這是什么?我怎么沒有?”
“這是繭子。”
“為什么會有繭子呢?”
“媽媽經常走路,工作奔波的結果。”
“媽媽,疼不疼?”
“剛開始疼,后來就不疼了。”
孩子用自己嫩嫩的小手輕輕撫摩腳上的繭子說:“我好好給你搓搓,每天給你用熱水洗洗,繭子就會沒有了。”
…………
這時候,媽媽已是熱淚盈眶,是感動?是欣慰?……
孩子回家給爺爺奶奶捶背,輕輕地問:“奶奶,你的腰為什么是彎的?”“是干活多了累的!”“那你腰疼嗎?”“你給我捶背就不疼了。”“那我以后經常幫你干活!以后經常給你捶背!”奶奶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笑著看著自己的小孫子,“我的孫子長大了,懂事了!”
孩子們的愛心體現在對老師身上,如果老師偶爾說出:“唉,累死了!”他們就會湊過來圍在老師周圍:“老師,我給你捶背吧!”“老師,我給你按摩!”這時,老師真的不覺得那么累了……
孩子們也學會了互相關愛,比如有的幼兒摔倒了,就有小朋友來扶起他,學會去主動的關愛同伴。個別幼兒生病了,幾天不來上幼兒園了,其他幼兒就問老師,然后打電話去問問他的病情。我覺得愛心就是這樣一點點一絲絲地滲入孩子幼小的心靈。
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永恒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收到豐碩的果實。
中秋節期間我們還組織了活動《臺灣兄弟》,通過活動,孩子們了解到臺灣是我們中國的,我們親人團聚的時候,而臺灣人民還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愛心教育的意義】相關文章:
上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下一篇:幼兒責任心培養的對策研究
QQ客服
微信客服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