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敢于嘗試的人物形象特征。
2、產生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fā)現問題,多動腦筋,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活動準備:
1、《幼兒畫冊》,配套圖片。
2、小鋸子一把。
3、收集魯班圖畫書供幼兒閱讀。
活動過程:
1、《魯班造鋸》的故事:
(1)出示鋸子,提問:你見過這種工具嗎?它有什么用?
(2)老師講述故事。
(3)引導幼兒思考:魯班怎么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2、《魯班造傘》的故事:
(1)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老師講述《魯班造傘》的故事:我國第第一把傘是誰發(fā)明的?
(3)看圖講述: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時會怎樣?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樣做的?最后,魯班造出了怎樣的傘?
聽了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一個怎樣的人?
3、簡單介紹魯班及其他發(fā)明。
4、激勵幼兒要像魯班學習,從小愛動腦筋,多發(fā)性問題,提出問題,還要多動手做做、試試。
【大班綜合《魯班的故事》教案】相關文章:
• 幼兒園園內傷害故事案例分析
• 娃娃的故事
• 盥洗室里的故事
• 我的故事
• 淺談生活化、故事化、形象化幼兒音樂欣賞教學模式構建
• 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伴奏
• 幼教隨筆:讀個故事給孩子聽
• 睡前故事-伴奏
• 幼教隨筆:喝水的故事
• 早晨同學(《托管班的故事》主題曲)
• 我的故事 (伴奏)
• 一個真實的故事-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