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推動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教師是關鍵。校以師而強,園以師而立。一所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未來的持續發展,依賴的是教師隊伍的素質。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關鍵是新教師的成長和發展。
新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走出校門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滿懷熱情、表現欲強,但缺乏實踐經驗;他們雖擁有比較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缺乏保教工作的技巧和方法;他們敢想敢做,渴望成功,但缺乏遭受挫折的能力。一名新教師初涉教育崗位,必須接受嚴格的指導和訓練。因此,一所好的幼兒園要保持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必須重視對新教師的培養,為他們積極創設良好的發展環境,促使他們快速成長。一名新教師如果處于一個溫馨的教育環境中并得到恰當的指點,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就有可能成為一名品教兼優的名師。我園充分認識到對新教師培養的重要性,對新教師專業化成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一、給一根“拐杖”,讓他們省時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園為了加快新教師成長的腳步,讓她們盡快適應由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換,并讓他們不斷地享受到在平凡的工作中帶來的快樂和自信。我們給于每一位新教師一根“拐杖”:幼兒園整體合力及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讓每一位新教師們拄著拐杖前行,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省時省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利用“話語系統”引領新教師快樂成長。記得有位專家說過:有意義的同伴互動,是在構筑對話的平臺,是在運用教師們共創的話語系統進行交流、溝通、分享和協商。這樣做不只是在解決教學的技術性問題,而且是在更高的水平上產生合作學習,共同建構的意義。每次幼兒園集體教研會或每周園務會前的“互動游戲”,園領導班子成員引領教師們一起談論教育觀念,相互交流教育方法。老教師的實踐經驗讓新教師掌握了與家長溝通的藝術,同時讓新教師懂得了管理孩子的秘訣是“一雙善于發現孩子優點的眼睛”。讓每一位新教師都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可取之處。如科學家通過觀察蒼蠅的眼睛,而發明了圖形處理器。何況我們身邊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每位幼兒的閃光點。在這一次次心與心的交流中新老教師共同學習,相互促進共同成長。
2.“以老帶新”:我園為了讓新教師少走彎路盡快成長,實行了師徒結對制度,新教師自選老教師結隊。老教師教學時間長、教學經驗豐富,駕馭一日活動能力強,新教師可學的東西很多:如一個教學活動方案的設計、一日活動各環節的指導、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大型活動的組織,與家長溝通交流的技巧等等。要求每周徒弟跟班觀摩一次師傅的半日活動組織,大膽提問、虛心請教,相互交流。
3.“以新幫老”:新教師多為一些年輕教師,他們多媒體教學技術嫻熟,有熱情,有干勁,易于學習并接受新知識。新教師可以幫助老教師學習多媒體教學技術,使新教師的特長得以發揮、價值得到體現,讓新教師也體會到獲取成功的快樂。無論是在回家的路上,還是在園內到處都可以看到師徒之間無私親密的交流場景。在這樣互動的環境之下,我園的年輕教師成長很快,老教師也充滿了活力,新老教師共同成長。
二、搭一個“舞臺’,讓他們充分展示自我
幼兒園不斷地創設機會,助推新教師快速成長。在日常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經常開展觀摩、演講、說課、講課、反思、外出學習、交流等活動,讓每位新教師都有可能成為“第一”,從而充分地展示自我,體驗到成功與快樂。
1.比賽:比賽是一種動力,能激人奮進,教人奮發。比賽能在教師們中間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樹立一種努力拼搏、積極向上的精神,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挖掘出教師的潛力。我園每學期都會認真開展優質課評比、專業技能比賽、聽課筆記、
教案觀摩評比、玩教具制作評比、健美操比賽等各項比賽活動。通過這些比賽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每一種比賽就像一面鏡子,可使教師看到差距,找出自己的不足,繼而樹立目標。可以說比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教師自我提高的能動性。
2.“請進來,走出去”:讓教師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今年我園特聘請全國著名的美術講師來我園授課,使全體教師不出門就能受到名師的指點。通過學習老師們從理論到具體的實踐操作,都感到受益匪淺。另外,我們還經常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參加省市縣業務培訓,每年學習人數達二十多人次,凡來到我園的教師,每個人都有外出學習的機會。“請進來,走出去”的學習活動開闊了教師的視野、增長了教師的見識。
3.豐富的幼兒活動:通過組織講故事比賽、才藝展示、合唱比賽、跳繩踢毽子比賽、折紙繪畫比賽,科藝小制作比賽等活動,不但豐富了幼兒的生活與情感、提高幼兒的多種技能,而且更是對教師的一種磨練。豐富的幼兒活動既加強了教師與幼兒、家長間的互動,改善了家園關系;既提高了教師的親和力,也增強了家長們的信任度。真可謂是一舉多得。
4.匯報課展示:各年齡段教師與新教師一起分析教材、設計
教案、設想處理活動中可能出現的突發性事件等。在反復研討的基礎上,新教師自信大膽地進行展示。課后,由執教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再邀請骨干教師進行評課活動,最后匯聚集中聽課教師意見,詳細分析每個環節的成敗得失,贊其成功,勉其意志;找出差距,鼓其干勁。
三、造一種“氛圍”,讓他們自我成長
一個整天被媽媽抱在懷里的孩子,學會走路肯定要比別的孩子晚,只有大膽放手,他才能在跌倒、爬起的過程中成長。對于新教師也一樣,只有給她們充足的自主空間,她們才會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快速成長。
1.“自我接受性”管理。在教育教學的管理上,新教師來到幼兒園后,在了解本園發展目標和宗旨的基礎上,自我診斷――選定目標――向老教師學習――動嘗試――理性反思――創新實踐。從取得最初步的、哪怕是一些小小的成功開始,讓她們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和力量,以強化其自信心,激發其積極性、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
2.給予自主。為給予教師充分的教學自主權,我園規定了三個允許:允許教師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自行研究,設計適合本班教學實際的課程計劃;允許教師建立相對穩定而有彈性的活動日程,在時間分配上作出彈性的安排;允許教師依據主題活動目標和自己的特長,班級的需要而布置合理的環境。這三個允許能讓新教師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更加富有創意的開展工作。
四、練一種技能,讓他們體驗成功與自信
我園通過各種才藝展示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發揮個人專業特長,并達到了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根據教師的不同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先后成立了多種興趣小組:
舞蹈、唱歌、器樂、繪畫、書法、讀書、朗誦、演講、編織等諸多內容,由在某方面具有特長的教師任組長,組織開展學習探討。比如應教師要求設立了“毛線編織小組”,老師說:“平時工作也挺忙的,就想周末的時候大家聚在一塊互相交流學習。”她們說,“鉤個小花帽啊、小手套、小動物,覺得挺有趣,挺有成功感的”。幼兒園里會編織的人不多,我們就找了一個有編織基礎的保育老師邊學習邊教大家花樣。周末編織小組確實獲得了不小的成績。興趣小組的開展,極大地培育了教師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使教師們掌握了更多的技能,體驗到了自己工作的成功與自信。形成了一支志趣高雅、真心奉獻的知識型復合型的教師隊伍,更好地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的發展。從而推動了幼兒園的文化建設,更好地構建和諧校園。
總之,新教師專業化成長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復雜的工程。幾年來,我們通過不斷地加大對新教師培養的力度,深深的感悟到: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已不再是單純的任務執行者,而應是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實踐者、創新者和需要不斷發展的專業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建設好一支熱愛幼教事業、熱愛孩子、思想作風好、業務能力強的一流教師隊伍,使幼兒園成為環境優美、保教條件先進的園所,讓幼兒得到身心健康、幸福快樂的健康成長。
【淺議幼兒園新教師專業化成長的策略】相關文章:
• 關于幼兒園游戲的學前教育思考
• 學前教育音樂課程設置研究
• 學前教育中德育滲透探析
• 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防范管理
• 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 幼兒園如何進行識字教學
• 幼兒園剪紙教學有效指導
• 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的研究
• 打造農村幼兒園優秀教師團隊策略
• 幼兒教師團隊建設反思
• 談幼兒園節奏樂活動指導
• 治好幼兒園門前“擁堵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