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不僅有助于民族語言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能夠促進我國與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但是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中,多種語言教學的開展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本文主要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相對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少數民族;語言教學;幼兒園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越來越普及。然而,由于很多兒童在家中與家長交流都是采用母語(當地語言)進行交流,對于漢語的接觸較少,而很多教師尚未具備“漢語-母語”雙語言資質,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教師與孩子之間語言的障礙,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受到相關部門的極大關注。筆者結合當地少數民族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情況對于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一、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存在問題
1、幼兒園師資力量不足。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都存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部分幼兒園有上百名學生(分大、中、小三個班),但是教師只有3至5個,在一個班級中,教師兼任藝術、健康、社會、語言、科學等課程,教師配置不合理,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同時,幼兒園評聘尚未在“民族語言”這一方面對于教師作出要求,因此,很多教師不具備雙語教學的資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采用漢語與學生進行交流,這為不會漢語的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困惑[1]。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就是城市中一些少數民族兒童,由于父母從小就和他們采用漢語進行交流,進入幼兒園中,教師也是采用漢語進行授課,孩子沒有接觸民族語言的機會,隨著“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民族語言文化逐漸喪失。以上兩種情況都是影響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2、家園合作關系不成熟。家園合作是促進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重要途徑,除了教師加強對于學生漢語的教學之外,還可以通過家庭的力量加強孩子的民族語言能力。但是實際上,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幼兒園家園合作關系并不成熟,對于多種語言教學的開展沒有起到太大的幫助。部分農村家長文化程度較低,或者是小時候沒有接受過教育,因此不會講漢語,在家里無法用漢語與孩子交流,對于孩子漢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沒有任何幫助;還有部分家長認為,采用民族語言與孩子進行交流不利于孩子的漢語表達水平的提高,會導致孩子語言邏輯或者發音受到影響,所以通常在家里都用漢語與孩子進行交流,甚至不希望孩子學習民族語言[2]。而部分幼兒園中的教師沒有主動與家長進行交涉,與家長建立合作管理,共同完成對于孩子的雙語教學,因此家園合作關系不夠成熟。
3、教學活動過于形式化。由于教育局較為重視幼兒園的教學質量、教學設施設備等,因此常常進行一些檢查。而這些形式化的檢查并未使得幼兒園的教學水平得以提高,反而使教學活動過于形式化。部分教師表示,為了迎接教育局的檢查,有時候需要做很久的準備,甚至將一堂課進行反復演習很多次,不但造成時間上浪費,同時也造成一些物資的浪費[3]。很多玩具購買了,但是卻沒有時間去開展活動,教學視頻也很少用。這樣的形式之下,教師根本就沒有心思來對于教育、教學本身進行深入研究,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也難以克服。
二、如何解決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相關問題
1、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師資力量。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一些政策上的補貼,鼓勵青年大學生積極加入到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師隊伍中。同時,在對于教師的評聘中,可添加“母語-漢語”雙語言要求,使教師具備雙語教學資質。基于此,政府可出臺一些政策,鼓勵大學生回鄉支持幼兒教育,一方面,本地大學生能夠精通當地民族語言,在與孩子的交流上沒有阻礙;另一方面,大學生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水平,除了能教給孩子流利的漢語,還能適當開展一些英語教學,非常有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4]。總之,政府部分應該加強對于少數民族兒童教育的關注,給予相應的經濟或政策支持,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師資力量。
2、教師應該積極建立家園合作關系。幼兒園教師應該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鼓勵家長同時采用民族語言和漢語與孩子進行交流。對于一些不會說漢語的家長,教師應該建議家里一些會?f漢語的親戚朋友多與孩子采用漢語進行交流,從而提高孩子對于漢語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多與班上漢語表達能力較好的孩子進行交流,小伙伴之間相互幫助,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一些不支持孩子學習民族語言的家長,教師可適當對其開展一些思想工作,說明多種語言教學的好處,勸說家長支持幼兒園多語言教學,并能夠在民族語言教學這一方面給予家庭方面的支持,讓孩子民族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3、相關部門應以關懷取代嚴格檢查。政府部門應該多給予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一些關懷,并采取寬松的政策,讓幼兒園中的教師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教學研究上,并能夠不斷學習,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及個人修養,提高教學效率[5]。同時,政府可給予一些物資上的補貼,減輕農村幼兒園開園的壓力,并能夠讓農村的孩子有機會接觸一些比較先進的學習工具,例如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習機等,通過這些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教學視頻,從而減少鄉村教師“發音不準”對于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對于學生語言的學習非常有利。與此同時,還能夠拉近農村兒童與城市兒童教育水平的差距。
三、結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語言的學習與傳承與漢語言的學習同等重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教育部門應該給予幼兒教育教育更多的重視與支持,不斷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教學水平,同時要關注幼兒園中多種語言教學的發展情況,鼓勵孩子采用多種語言進行學習和交流,為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陶秋月,甘甜.對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思考――基于和一位幼兒園老師的交談和探討[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4,12:155-156.
[2] 邵明星.少數民族幼兒園民漢雙語教學實施問題探討[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7:126-129.
[3] 孟繁慧,鄧紅紅,宋麗雙.農村幼兒園語言教學改進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08:89-91.
[4] 孫萍.淺談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情境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152.
[5] 貝竹君,徐捷.少數民族農村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的選擇――以廣西富川農村4所幼兒園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06:136-140.
【基于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多種語言教學的思考】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課程與游戲融合探究
• 新手幼兒教師職業壓力及對策
• 淺談幼兒園的保育工作
• 幼兒園管理要素及策略初探
• 芻議幼兒園的語言教育
• 天價幼兒園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 幼兒園社會性主題活動設計初探
• 誰來“供養”幼兒園
• 幼兒園的新年演出
• 培養幼兒漢語水平發展探索
• 幼兒園性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
• 案例分析:孩子在幼兒園不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