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童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教育價值。在幼兒園開展童謠教學活動,能實現幼兒整體活動效果的提升。通過童謠與各年級主題活動整合的研究實踐,從而探索出童謠與幼兒園主題活動融合的新模式,進一步促進了幼兒語言、情感、能力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 童謠 教學實踐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Practical Explore on Children's Folk Teaching of Our Country
WANG Jing
(Municipal Authorities Kindergarten of Taizhou,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Children’s folk is ar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very valuable for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teaching of children’s folk in nursery garden can help children’s entire action effect promotion. By reviewing children’s folks and different grades theme action integration researching implement, thereby find out new models about folks and nursery garden theme action confluence, further on promoting children’s language, emotion, capability concord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ldren’s folk; teaching practice; integration
童謠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它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節奏、聲韻的美感,內容貼近幼兒的現實生活,語言符合幼兒的朗誦特點,便于幼兒吟誦與理解,并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增長知識、擴大生活經驗、陶冶幽雅性情、提高文學素養。童謠對幼兒的發展具有如此大的教育價值,而我們傳統的童謠教學卻往往停留在讓幼兒記憶、朗讀的層面,重語言技巧,輕審美感受,童謠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那么幼兒園究竟如何開展童謠教學,如何實現童謠教學與幼兒園各主題活動的整合?
在實踐研究中,結合本園“童謠”課題的研究,我們通過尋找童謠與主題活動中存在的有機結合點來開展教學活動,實現了整體活動效果的提升。
我園通過童謠與各年級主題活動整合的研究實踐,依托教師研究和年級組開展定期的理論研討,以“一課多研”的方式為抓手,開展了童謠在主題活動中整合的研討,探索了童謠與幼兒園主題活動相整合的新模式,促進了幼兒語言、情感、能力的和諧發展,豐富了我園的教育手段,以下是我園此方面的實踐經驗總結。
1 選擇適合與主題活動相整合的童謠
到底什么樣的童謠才能與主題活動相融合,選材時我們盡量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童謠內容與主題內容相融合,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運用幼兒語言發展規律和幼兒心理學,深入分析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了解了各年齡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同時,我們從收集的大量童謠中篩選適合相關年齡段幼兒的童謠,在每一次活動前各年級組進行選擇童謠適合性的反思討論,通過對幼兒語言水平和對所選擇的童謠蘊涵的各要素的分析,確保童謠與主題活動整合的可實踐性與適合性;顒雍筮M行深入討論和分析,總結童謠與活動整合的成功之處與不足,從而驗證童謠在幼兒園各年齡班的適合情況,總結出選擇適合幼兒園各年齡班教學活動的童謠素材的原則和活動經驗。
2 童謠活動目標的研究制定
活動目標是幼兒通過學習活動之后在知識、技能、能力和情感上的變化,是預期幼兒活動的結果或預期的活動要達到的標準。它決定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環境的設計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是整個教育活動的歸宿,它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圍繞童謠與主題活動整合的目標制定,我園經過實踐研討,探索出活動目標制定時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
2.1 要結合《綱要》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各領域的內容應該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在制定學習活動目標時,要從“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和“情感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童謠與主題活動的整合活動要考慮上述因素,才能把握好活動的方向。
2.2 要考慮活動所融合主題階段的總目標
在教學中,童謠已經融入到我園的主題活動中,其目標制定必然要考慮其所處的主題目標和要求。如在進行《問答歌》的活動時,我們仔細研討了主題(動物大世界)中《不同的家園》的目標(了解常見動物不同的特點及其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我們設計了《問答歌》的活動目標:幼兒結合已有動物的經驗,大膽創編、表演童謠;幼兒大膽表達與合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2.3 要結合童謠自身的語言特質
童謠作為幼兒喜歡的一種語言表達方式,有著自身的語言特質,如語言活潑、節奏明朗、瑯瑯上口、易于傳唱、富于趣味性,因此在童謠與主題活動整合的目標制定中要予以考慮,才更能體現整合活動的價值。如活動《種樹苗》設計中,在活動目標制定前,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和“情感價值觀”三個維度,其次結合了主題(春天來了)要求制定了如下目標:感受
兒歌的節奏美,運用身體語言表現不同的節奏;在照顧小樹苗的過程中感受小樹生長的快樂。
2.4 要結合幼兒已有的經驗和主題內容制定活動目標
幼兒的學習過程不是割裂的,而是建立在已有發展水平之上的,因此在制定活動目標時要考慮到幼兒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經驗;同時,要考慮幼兒對童謠的節奏、韻律等方面的掌握情況,這樣的活動才具有可實踐性。
3 整合活動環節的設計
學習活動的環節,是教學活動的運動、變化、發展在時間連續性上展開所需要經歷的基本階段,它是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過程,通常包括導入、展開和結束部分,童謠在學習活動環節中的適當整合對活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童謠在主題活動中起的作用可以有區別,既可以作為環節推進的手段,也可以作為活動的總結和概括手段;既可以出現單一童謠,也可以多首童謠并存;既可以在活動開始時出現,也可以在中間或結尾出現;既可以是老師尋找到的現成的童謠,也可以是根據需要改編的,還可以是幼兒創編的。
4 整合活動后的反思
反思是教師在活動后運用相關的教育理論來分析、評價自己的教育行為的過程,反思活動對于教師專業化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恰當的反思對于以后的教育思想和行為有著推動作用。我園教師通過對童謠與主題活動整合的反思,提升了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中班活動《種樹苗》教學后教師的反思:
。1)在以前的教學活動中我們以感受、仿編等形式幫助孩子來理解童謠中的節奏,通過一個階段的研討活動之后,幼兒對節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理解,在平時的運動和生活活動中孩子們也能用自己理解的節奏來表達表現。基于孩子對
兒歌節奏的已有經驗,而且在主題《春天到了》的活動中孩子也有了種植樹苗和照顧樹苗的經驗,所以我借助童謠的手法,創編了比較有趣的兒歌《種樹苗》,里面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韻律性,讀起來瑯瑯上口,易于幼兒節奏的表現。
。2)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今天故事中隱藏的兒歌,并且能夠說出來。在這個游戲中,幼兒的思維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通過自己動手、動腦,不僅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有一種成就感,而且有很多膽小的孩子也敢于大膽嘗試,這樣的環節有利于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有了語言的感受,孩子們通過自選樂器
伴奏獲得了愉快的情緒體驗,在節奏探究的過程中氛圍顯得寬松,無絲毫壓力。
探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實踐證明童謠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整合是可行的,而有機的整合可以讓教育的手段得到更多的優化,在以后的實踐中,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童謠在幼兒園主題活動中的整合,讓童謠更好地滲透到幼兒園各領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
[2]幼兒早期閱讀研究與實踐.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淺談幼兒園童謠教學的實踐探索】相關文章:
• 農村幼兒園改革發展現狀
• 學前教育學生鋼琴的即興伴奏能力
• 幼兒教育中高質量“親子任務”的措施
• 淺談幼兒園的語言教育
• 試論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關鍵因素
• 幼兒園資源優化的探索與實踐
• 幼兒教育游戲的應用
• 幼兒園廁所的“秘密”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的作用
• 從事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幾點體會
• 談高校德育與心理教育融合研究
• 基于“思優”價值觀的幼兒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