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良好師幼關系的構建
其他論文 日期:2019-03-27 作者:聽、最悲傷的歌︺
【摘要】本文分析當前師幼關系中存在忽略幼兒需求、教師不夠專業、教師角色單一化等問題,論述構建良好師幼關系教師應做好引導者,強調幼兒的主體地位;加強幼兒教師團隊建設,提高教師業務能力;豐富幼兒教師職責,實現角色多元化。
【關鍵詞】幼兒園 師幼關系 主體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2A-0064-02
隨著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逐漸認同每個孩子都應有一個盡可能好的人生開端,有足夠的機會挖掘自身潛力,幼兒園為此提供了條件和環境。幼兒園教育是在幼兒接受系統教育之前開展的,對幼兒以后所接受的教育而言,是非常基礎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園教育不重要。這一階段要順利開展教學活動,使教學計劃得以最大化實現,就要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尤其是要構建良好的師幼關系。師幼關系是指教師和幼兒在教育學習活動中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它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幼兒教育活動的質量關系著幼兒的發育發展,還關系著人類社會的繁衍和進步,而師幼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良好,又對幼兒教育起著重要作用。
一、構建良好師幼關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略幼?盒棖?
筆者在對幼兒園進行調研時發現,幼兒本該快樂游戲、積極參與、享受戶外活動時,部分教師因害怕幼兒在活動時出現各種問題,而將幼兒園中開展的活動課程取消,直接改為知識性課堂;一些教師或擔心課堂氛圍太過活躍,導致課堂紀律渙散不受控制,而未考慮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狀況等因素,將本應活潑生動的課堂模式改造成沒有生機和活力的普通授課模式;一些教師為了讓家長滿意,沒有考慮幼兒是否具備接受學科知識的能力,為了日后升小學時更具競爭力而進行復雜科目的教學等。
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除了幼兒園管理不當、規范化管理不到位、管理者的不作為以及社會普遍追求教育提前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的教育理念影響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師幼關系中,教師并未真正考慮幼兒成長過程的必要條件,也就是忽略了幼兒生理、心理發育過程中的切實需求。這樣的師幼關系直接造成在幼兒園課程中,教師成為主體,一切活動以教師指令為中心開展,而不是“一切為了孩子”,沒有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二)教師不夠專業
幼兒教師崗位的特殊性,要求教師應富有活力與生機。很多年輕幼兒教師剛走上工作崗位,都懷揣著對新工作的熱情和喜悅,但很快會因為園內各種瑣碎的工作產生矛盾、無所適從的心理,尤其是在處理師幼關系方面,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斷。這是因為新教師缺乏教育幼兒的工作經驗,更重要的是這些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夠,使得業務能力大打折扣。部分新教師在參加教師培訓時,未受到專業理論的指導;同時,在業務會議之初,很多幼兒教師對“多元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概念和理論一頭霧水,缺乏與幼兒溝通交流的經驗,對業務會議的熟悉度不夠,種種因素影響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關系。在此情況下,師幼關系略微緊張,教師教不好或是不敢教,幼兒也就容易對教師產生排斥或抵觸心理,使得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教師角色單一化
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職責設定都會在師幼互動過程的各個環節中產生作用,深刻影響著師幼關系。而今不少幼兒教師對自己職責的設定過于單一,他們將自己定位為幼兒的管理者,認為管理好幼兒在園內的飲食起居、課堂課后行為就算完成工作了;或將自己定位為教育活動中的控制者,僅僅圍繞大綱要求或者自己安排的課程活動,而對幼兒的切身體驗考慮不足;或將自己定位為知識的傳授者,把幼兒單純看作教學對象,而不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對自己職責定位單一的情況下,幼兒教師會過分追求對幼兒課程活動的紀律約束,缺少對幼兒心理及生理正常發育需求的關懷,也不能深入幼兒群體之中傾聽他們的真實想法;同時過于注重對幼兒進行知識傳授,缺乏與幼兒之間最基本的情感交流。教師和幼兒之間良性的教與學活動無法開展,良好的師幼關系也就不能建立起來。
二、構建良好師幼關系的相應策略
(一)做好引導者,強調幼兒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與幼兒互動的各個環節中出現許多問題,都與教師的角色定位有很大關系。幼兒教師不應將自己定位于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也不是單方面的管理者、控制者和傳授者,而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行為,成為幼兒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同時,還應該做到一切活動開展以幼兒為中心,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對幼兒的需要、想法及問題保持足夠的耐心,積極傾聽并反饋;研究幼兒的年齡、心理特點,分析幼兒的個體差異,了解不同幼兒的性情;為幼兒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創設健康、豐富的物質環境;在幼兒進行活動時,為其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引導幼兒之間平等、自由地交流;還要根據幼兒的現有水平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實時調整教育計劃,同時關注幼兒的興趣,并在課堂上有所體現,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例如,在進行語言活動《秋葉飄》過程中,教師向孩子們提問:“在大家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積極回答,有的說秋天會飄落葉,有的說秋天會變涼,但是有一位孩子說“秋天是秋老虎”,這個角度很奇特,教師此時不該對孩子的說法置之不理,而是要繼續詢問孩子“為什么說秋天是秋老虎?你是怎么認為的呢?”,通過將孩子放在主體位置的方法進行教育,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加強幼兒教師團隊建設,提高教師業務能力
針對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時經常出現的問題,同時為了教師能夠更好地適應幼兒教育工作,幼兒園應加強幼兒教師團隊建設。比如可以組織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行反復研討學習,深刻理解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意義;或是在本園開展
繪本培訓工作,對系列事例、案例進行研究討論、運用反思、教研互動等;還可以對新上崗的幼兒教師進行再次培訓,補充其在先前未充分掌握的幼兒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讓教師不斷進行業務學習,提高其業務能力,彼此溝通教育理念以及與幼兒的相處之道,讓幼兒教師團隊水平整體獲得提高。
例如,在給孩子們展示動物圖片的時候,教師不能只為他們指出這是老虎、那是獅子等,而要深入講解動物的特點。指出老虎的時候,教師可以告訴孩子們,老虎是萬獸之王,所以它的腦門上有一個“王”字,孩子們一聽不禁產生疑問,動物的頭上怎么會有字呢?他們瞬間來了興趣,仔細觀察圖片,發現老虎的頭上真的有個“王”字。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教師的教育能力,實現了本園規定的教學計劃和任務,而且能讓教師懂得并學會用更好的方式拉近與幼兒之間的距離。
(三)豐富幼兒教師職責,實現角色多元化
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缺乏安全感,他們離開家來到幼兒園,教師應給予足夠的情感撫慰和關心,由站著對幼兒提要求和指令,轉變為蹲下或坐下與幼兒平等交流,對幼兒的情緒變化、情感需要有充分的關注,使幼兒產生信任感、安全感和被支持感,而不能充當課堂活動中的管理者、教育環境中的控制者或是學科知識的傳授者。幼兒教師要成為一位會微笑的教師,在遇到幼兒之間發生爭吵的時候,不要單向地、冷冰冰地訓斥幼兒,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氣教育幼兒,這樣會讓幼兒感到恐懼甚至遠離教師,而要像媽媽一樣,“飾演”相應的角色,給幼兒足夠的關懷和溫暖,從而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
良好的師幼關系需要教師與幼兒共同努力構建,這一良好關系的形成又會對幼兒和教師起著深遠的影響,不僅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同時對教師的本職工作也能起到推動作用。
(責編 周翠如)
【幼兒園良好師幼關系的構建】相關文章:
• 幼兒教育媒體技術解析
• 提高幼兒綜合實踐能力
• 社區幼兒園培訓管理芻議
• 幼兒園繪本教學指導策略研究
• 幼兒園育人環境之我見
•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 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研究
• 幼兒園語言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 幼兒園大班幼兒整理習慣的培養
• 幼兒園課程與教學
• 幼兒園幼兒教育的探究
• 幼兒園怎樣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