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是幼兒成長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所以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當前,幼兒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時會出現以下問題: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中忽視幼兒的根本需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設計過于程序化,缺乏創新性; 教學方法過于重視書面講解、缺乏技巧。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幼兒教師應該正確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同時讓教學內容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最后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游戲性和操作性。通過這幾項改進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教學 幼兒園 數學教學活動
一、幼兒園數學有效教學的相關概念
(一)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指的是以教育為主要目的而形成的幼兒園班級集體所進行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教師借助專業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讓幼兒通過參與教學活動,理解客觀世界的數字關系、邏輯思維的整合。教學活動是一個發現和認知的過程,在日積月累中慢慢豐富對數學的感性經驗,從而建構表象水平,初步理解數學概念[1]。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
1.幼兒園有效教學
幼兒園有效教學是指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個人需要并“對癥下藥”。盡可能花費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去實現最好的教學效果,降低教學消耗,增大教學所得[2]。幼兒園有效教學的前提是遵循一般幼兒教學活動的規律、原則,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完成教學內容。
如今,幼兒園數學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有個基本的理念――“以學論教,學教結合”。從本質上來說,幼兒園數學教學是教師組織幼兒所進行的有計劃、有規模、有目的的系統學習的過程,建立在幼兒、教師與教學內容三者之間的新型學習關系,三者之間相互作用并且相互影響。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幼兒教學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是幼兒數學學習的組織者。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銘記學習是讓幼兒主動學習,并不是自己一味地去教,讓幼兒被動接受。這種理念強調幼兒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心理上的探索、碰撞和融合。
2.幼兒園數學有效教學活動
幼兒園數學有效教學是指教師按照數學教學的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以預設或生成的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材料和教學環境為中介,指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借助一定的教學材料,對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以及空間形式(數、量、形狀、時間、空間等)進行感知、觀察、發現、操作并主動探究的活動[2]。
在有效教學的過程中,幼兒會對教師所講的大量知識進行整合歸納,日積月累地提高自身在數學方面的知識與經驗,在腦海中積極主動地構建初級數學的基礎模型,掌握簡單的數學技巧和計算方法。一般來說,教師大多會在課堂上創設一些“生活場景”來強化幼兒對數學的理解,這樣的教學方式為幼兒提供了扎實的數學思維和方法,讓幼兒在生活中感受到學習數學所帶來的幫助,這樣的“生活場景”兼顧了幼兒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則和實踐原則。
二、幼兒園數學教學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教師教學目標的鎖定沒有依據幼兒的根本需求
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幼兒數學教學活動的重要起始環節,將直接影響數學活動開展效果。因此,選擇適宜的教學目標是整個數學教學有效的前提條件之一,應該綜合考慮制約幼兒園數學教學目標的各因素。幼兒園數學教學目標在幼兒的教學過程中起著導向、鼓勵的積極作用。有教學目標作為依據,才能讓幼兒教師在實施教學課程目標的過程中,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按照一個方向完成,最終達到自身所期待的結果。有的教師的數學教學活動的選定與制定的目標不明確,對于自己要講的重點、難點,沒有指向性,沒有體現三維目標要求。出現目標文字描述沒有以幼兒發展為主,文字描述不規范等問題。
(二)教學內容過于程序化,缺乏創新性
從教育內容的選擇上來看,教師往往對幼兒的真實水平缺乏認識,再加上來自家長方面的壓力,教育內容呈現偏深偏難、嚴重脫離生活的傾向,從而影響了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讓幼兒被動地去接受。
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上缺乏創新性,既不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規律,又不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生活邏輯,不能使幼兒感覺每節課的教學內容都有新鮮感,沒有為幼兒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注意到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
(三)教學方法單一,以講解法為主
大部分教師在設計數學教學活動時以講解、談話為主,忽視了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數學教學活動作為抽象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應以幼兒的直觀學習為主,應給予幼兒更多的感官參與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在數學教學活動的學習是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活動為主要學習途徑的。當前,教師忽視了數學活動的可操作性、游戲化等特點,對幾何圖形的學習、量的感知、數概念的學習等在教學方法上較為單一,缺少豐富性。例如,數學活動“5的組成”中,教師一味地告知幼兒5可以分成幾和幾,而很少去啟發幼兒。相關活動的圖片、操作材料等準備也不充足,活動過程中啟發和引導不足,教學方法陳舊。
三、提升數學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建議
(一)正確把握數學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
一切教學活動要以幼兒為中心,根據幼兒自身的興趣愛好,正確把握與選擇教學目標。但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指向性強,還要體現三維目標――認知、情感、態度,積極的情感和態度是幼兒學習數學的內在動力。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數學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應該是培養幼兒對學習數學感興趣。在具體目標的選擇和實踐中,要把這一點放在首要地位,避免與幼兒園數學教學的基本理念相矛盾[3]。教師還應該依據自身的教學經驗,準確合理地判斷什么樣的教學目標符合什么樣年齡段的幼兒,從而讓教學目標更加科學化和合理化。
(二)教學內容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
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在這個階段教師應該讓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教學內容,而不是硬生生的概念。在對幼兒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讓幼兒明白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內容上要具有探索性和生活性。例如,幼兒學習加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生活的場景:“小明的媽媽今天買了四個蘋果,三根香蕉,那么小明一共有幾個水果呢?”這樣的引入能讓幼兒真切地感覺到數學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它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重視幼兒的探索、假想和判斷能力的形成,激發幼兒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輔助的方法便是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幼兒切實感覺到生活中所熟悉的方方面面離不開數學[4]。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游戲性和操作性
教師是幼兒園數學教學實施的計劃者和引導者,但是學習的主體一直都是幼兒,這一點教師必須時刻銘記。幼兒由于自身的特點,興趣愛好很容易受到外來因素而發生改變,那么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幼兒個體,明白他們自身的需要。這種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便是在教學方法上豐富有趣,注重游戲性和操作性[5]。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小游戲來加深幼兒對數學的認知。
參考文獻:
[1]姚利民.幼兒數學教育有效教學初探[J].現代大學教育,2004(4).
[2]田興江.幼兒園數學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3]徐苗郎:幼兒數學教學有效化的探索[J].幼兒教育,1998(9)
[4]胡勇軍:在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6).
[5]梁慧琳,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設計[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1).
(責編 趙建榮)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探究】相關文章:
• 香港幼兒園開銷幾何
•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理念引領下幼兒園管理策略研究
• 淺談農村幼兒園如何開展家園合作
• 游戲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 幼兒園證券化為何火速中止?
• 淺談幼兒園的感恩教育
• 幼兒園公共區域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因素及對策
• 淺談幼兒園如何建設優秀班集體
• 幼兒園游戲與發展
• 幼兒園繪畫與古詩的教學初探
• 跨越幼兒園中年教師發展的“高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