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女兒上幼兒園不久,老師就告訴我,她太膽小了。在幼兒園里,她總是一個人待在角落里,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整天都是愁眉苦臉的樣子。有時候其他小朋友不小心碰到她,她會憤怒地大叫,與小朋友格格不入。
請問孩子這么小,性格就這么孤僻,受到大家的排斥,會不會造成社交障礙?家長該怎么做,才能調教孩子的孤僻行為?
解 析
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來講,每一個爸爸媽媽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沒有過往的經驗可以借鑒,遇到的所有問題都需要用心探索。孩子的社交出現了問題,他們除了不能享受人際交往的樂趣以外,還會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發展,所以家長要及早幫孩子走出困境。建議您從以下幾個角度去尋找答案:
了解孩子內心,讓她有安全感
當一個孩子每天都愁眉苦臉,不讓小朋友靠近時,這個小孩內在一定有些小困惑,自己無法解答。例如有的孩子家庭情況比較窘迫,孩子會擔心爸爸媽媽失去工作;自己的長輩親人病重,家長忙于照顧病人,疏忽了對她的看護,孩子會陷入失去長輩的擔心中;爸爸媽媽經常吵架攻擊彼此,孩子在家里感覺不到安寧和平靜,擔心爸爸媽媽會分開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內心世界。
弄清了孩子內心究竟在擔心什么是很重要的。如果是家庭窘迫,家長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給孩子安全感。如果家長陪孩子的時間少,那就要想辦法多陪孩子、多跟孩子聊天,讓孩子學會與人交流的技巧。
教孩子學會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有了負面情緒不可怕,就怕做情緒的奴隸,無法駕馭這個情緒而害己害人,傷及無辜。
孩子有了負面情緒,家長要給孩子正向引導。首先要讓孩子覺察自己的狀態:我現在狀態不對了,很糟糕,處于負面情緒的狀態。然后,帶著孩子尋找原因:什么事情讓我這么憤怒呢,是哪里出了問題,我要為這個事情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家長可以讓孩子先把這個情緒放一放,冷靜看待自己和他人,為和諧關系的建立承擔自己要去承擔的責任。家長也可以教孩子通過多種方式去發泄自己的憤怒情緒,比如做運動、把憤怒的原因表達出來、請求大人的支持等。
讓孩子看到人際交往的樂趣
父母每天可以用行動影響孩子;經常將微笑掛在臉上,做有樂趣的事情,為家庭營造開心快樂的氛圍;多帶孩子外出參加團體活動或做小志愿者的活動,教會孩子愛別人,欣賞別人,樹立服務他人的意識。
獨生子女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寵愛有加,孩子就覺得自己獨大,唯我獨尊,看不到別的同學的優點和長處。家長可以以身作則,讓孩子看看爸爸媽媽是如何和別人交朋友的,如何把自己的好東西拿來給別人分享的。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愿意社交時,看到爸爸媽媽能夠開心快樂享受交往的樂趣時,孩子也會愿意主動交朋友。
家長朋友,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你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家長是孩子的榜樣,是孩子信念系統的締造者,你若安好,孩子也便安好了。
【為何孩子在幼兒園不擅長人際交往】相關文章:
• 幼兒園“對話式”教學的實踐反思
• 幼兒園戶外活動及其質量提升
• 淺談幼兒園常規教育的重要性
• 日本幼兒園教孩子什么
•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素養培養
• 如何做好幼兒園音樂活動課教學反思
• 農村幼兒園的田園情緣
• 如何提升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
• 淺談幼兒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 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粗略嘗試
• 我國幼兒園學前教育的現狀及發展
• 讓幼兒園成為德育教育的前沿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