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工作是幼兒園立園之本、興園之策、強園之路。教學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軸心,而教育科研工作應是教學工作的核心。為此,我園科研工作立足本園實際,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中心,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各位老師的參與下,扎扎實實的開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在我們全園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建構出具有實踐與推廣價值的園本課程,探索出一條課程園本化的建設之路。
一、教科研的管理
教科研是幼兒園不斷前進和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教師對教育規律的深入探究,是教師對教育教學現象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必由之路。
記得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有真學術,才有真教育,有真學問家,才有真教育家。他們的學問或是學術適宜人類思想文化的精華為背景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自然就有超出一般的精神氣質。”這種“精神氣質”就是課堂教學的真諦所在,它是以“真學術”、“真教育”為底蘊,也就是說要有教科研能力,沒有教科研能力的教師是不稱職的教師。因此,制定必要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是規范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幼兒園跨越式發展,提升幼兒園辦園品位的需要。根據我園開展教育科研的現狀及取得的成績,我們修訂了幼兒園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組織教師進行了專門的學習,使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從制度上得到保證,發揮它的規范作用、指導作用和監督作用。
首先成立了科研組,由園長主管、業務園長主抓,科研組成員由在職一線教師組成,在不斷的教育科研實踐中培養和發展了一支強有力的研究隊伍。為了促進教改科研工作,提出了“向科研要質量”的口號,在科研工作中實現了教育科研神秘化向大眾化轉變,從理論向實踐科研轉變,從個體科研向集體科研轉變,從單純寫教研
論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轉變;其次為了完善幼兒園科研制度,還制定了《科研崗位職責》、《幼兒園科研常規管理制度》等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體系,從各方面對學校教育科研活動進行了要求和規范;再次我們堅持做好各項常規工作,如:結合區教育局、區進修校科研室的中心工作、不定時的召開科研工作會,研究、布置科研工作;科研組每月堅持上旬、下旬的學習制度;教師經常閱讀和研究教育、科研理論的有關文章;教師根據本學年組的小課題寫專題小結;為幼兒記錄成長檔案;科研組經常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二、教科研的研究
轉變教師觀念,建構園本課程。對理論、業務學習做一些改革與嘗試。一方面,向大家推薦一些好文章,教師可根據需要利用業務學習的實踐學習,并收集有價值的資料。以便“為我所用”。另一方面,組織教師一起來開展業務學習論壇,形成一種研究性的業務學習,大家一起來分析文章的精髓,結合教育實踐談體會與啟示,提出相關的問題與思考,在集體探討、質疑、辯論等一些列思維互動過程中,教師建構自身的現代教育理念框架。我園的《注重游戲 輕松美育》課題于2005年3月結題,幼兒園被評為國家級美育先進單位;實驗課題《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于2006年5月解題,幼兒園成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在2006年我園承擔了國家級實驗課題“以園為本的教研制度建設”,全園教師共同探討“如何在幼兒園、家庭、社會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幼兒園與家庭的雙邊教育”。目前我園承擔了中國教育學會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學校心理素質養成教育研究》子課題《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研究》。通過強化園本培訓和園本教研,更多的教師正走向研究型教師之路。有多名教師獲得了省、市、區優秀教師、教學能手的稱號,多次優質課評比一等獎。所有這些,都得益于這些年來重科研、深入開展研究的結果。
教育與科研結合,不斷提高教育質量。隨著幼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們都已經掌握了一些正確的教育觀念,但在實踐過程中,卻并沒有將理念在自己組織的教育活動中體現出來,究其原因是理論與實踐脫節。為此我們轉變做法,在教師業務學習中,請教師觀摩各種活動,進行各種案例研討活動,并結合實際,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交流看法,最后形成共識,這樣使教師明白,幼兒的主體地位主要表現在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凡是幼兒能想的,就讓他自己去想;能做的,就讓他自己去做。以充分的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而牢固樹立以幼兒為主體的觀念,促進觀念與實踐的統一。同時,為了幫助教師能獲得最新的信息,每次參加外出參觀、學習、培訓活動的教師都要將自己學習的最新理論制作成PPT,在業務學習的全園大會上進行講解,與大家交流分享,大家積極參與討論,從中吸納好的東西為我所用,使教師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同時也幫助教師通過先進的理念和他人的經驗對照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如:園長和主任將到省里參加培訓的內容――如何學習、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后,立即將新思想、新精神帶回來與全園教師進行分享,在市區還沒有進行系統的培訓時便率先垂范帶動大家學習,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結合《指南》進行剖析、應用。讓科研活動的學與思、教與研的有機結合,重視學習與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幼兒園教師整體的理論水平。
三、 教科研遵循的原則
要實現從辦園思想到辦園行為的演繹過程,必須打破長期以來的以經驗來指導管理行為的模式。必須采用科學的思想方法來建構自己的管理方略。我們堅持以科研為先導,全面提高幼兒園的保教質量,遵循了以下原則:
1、“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我們努力營造寬松、愉悅的研究氛圍,廣開言語,活動中將近階段的工作重點、熱點拿出來進行討論。如:在幼兒園創設區域角的活動中,每位教師都從自己的理解、體會來領悟哪些活動更適合本班幼兒,如何進行班與班之間的調整、更換,更有利于資源的再利用。
2、遵循互動式原則。
互動式教育積極的提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理論和實踐之間的雙向溝通,鼓勵教育者積極參與反應和創造。交流是一種社會的互動,也是一種信息的互動。本學期,在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我們結合幼兒園特點,開展了小課題《幼兒園的教育安全》、《幼兒園與家長間的雙邊教育》、《區域環境的創設》的研究,初期制定實踐研究目標及實踐研究活動內容,通過實踐不斷改進目標,努力完善課題實施效果。
3、堅持“實踐――反思――在實踐”的原則。
“實踐――反思――在實踐”是教師研究的關鍵,教師研究和理論研究工作不同,其目的是為了改進教育工作,我們的研究是:為了教育的研究,具體來說,教師進行“實踐――反思――在實踐”是為了促進教師對其行為的理解,使教育活動更趨于專業化,更好的促進幼兒發展。(在參加全市青年教師觀摩教學大賽的活動中,劉嬙老師的一節教學活動就是通過實踐――授課教師的個人反思――教師集體共研,在此基礎上,劉嬙老師又進行了教學展示。)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獲得了專業技能的提高,也是我們在進行科研活動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
4、終身學習的價值觀。
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增強教師的自我提高意識。
提高教師素質,關鍵就是讓教師樹立其終身學習的意識。我們借助于園內的市、區、園骨干教師,讓她們接受更多的學習機會,武裝她們的教育理論思想,提高她們的教學能力,并在園內發揮她們的骨干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其他教師的共同成長。
總之,重視課題研究,不斷提升辦園品味。科研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通過科研活動,可以暢通信息渠道,是教師從中獲得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培養和鍛煉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促進教師由經驗型向理論性轉變。
【教研活動在幼兒園工作中的重要意義】相關文章:
• 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研究
• 幼兒園活動區創設策略探析
• 博凱幼兒園致力足球啟蒙
• 幼兒園教師工作價值觀的初探研究
• 幼兒園收費亟待制度規范等
• 幼兒園后勤資源的信息化管理
• 新入職幼兒教師培養策略
• 對于幼兒園大班游戲活動的總結
• 幼兒園教育的主要內容
• 政府扶持民辦幼兒園思考
• 幼兒園如何改正孩子的缺點
• 加強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