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有效教學,是指通過教學讓幼兒獲得具體真實的進步或發展,即幼兒學有興趣,學有發展,學有創意。《綱要》中提出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怎樣操作,才能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呢?
一、游戲互動,關注幼兒主體地位。
游戲活動中教師要敢于放權給幼兒,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進行充分實踐和操作,條件具備了,幼兒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幼兒經歷知識的發生過程、引導幼兒去探索、去發現,讓幼兒去體驗成功與失敗,在成功中品嘗喜悅、從失敗中尋求經驗,鼓勵幼兒動腦、動手、動口,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游戲活動中顯示自己的才華,鍛煉自己的能力。
二、激發興趣,因材施教,用好賞識教育這把尺子
關注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是否主動參與學習,是否有濃厚的興趣,是否去主動探索研究,尊重個性差異,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要區別對待不同層次的幼兒,對同一問題的回答、對相同任務的完成程度、對同一問題的認識,不同層次的幼兒會存在差異,教師應能針對不同的水平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
三、教師智慧,釋放課堂生命力
生成是課堂教學無法預約的“美麗”,是無法事先設定或無法預料的。如果教師在生成面前不懂靈活變通,那么課堂就會失去生命力。但如果老師們善于調節與利用這個課堂資源,那么我們的課堂就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活力無限。僅僅讓幼兒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還要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提升幼兒生命的質量。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從而構建起一個現代人所應有的價值觀,而這一切的獲得是不能強迫的,是不能靠教師灌輸的,只能讓幼兒在平等的被欣賞和被關愛中獲取。老師只有關注幼兒的生活實際,把握幼兒的主體情緒,通過點撥和引導,才能讓幼兒的心動起來,讓幼兒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能力。
四、開心教學,輕松引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
“每天改變一點點,創新其實很簡單,少一點華麗,多一點平實,少一點控制,多一點自主,小教學大智慧。”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敖穎園長獨道的見解,新穎的教法,人格的魅力,淵博的知識無不影響著我,感染著我,使我明白教學要轉變思想,自己要提高能力,轉變教學思想,由重知識傳授變為能力培養,一定要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我們不應該僅僅教給孩子們知識,還應該教給孩子們學習的能力,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中,課堂上孩子們是主體,因此,我們要盡量不要面面俱到的去講解,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時間、空間自己去學、去探索,調動孩子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
五、小處抓點,大處著眼,小教學需要大智慧
小處抓點――抓具體可操作適合孩子的點,大處著眼――抓對孩子發展最有意義的點。細節決定成敗,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既要腳踏實地,更要仰望星空才能讓每次的活動都精彩,精彩就是教學內容的美:在選材上下功夫;精彩就是教學結構的美:活動的環節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精彩就是教師的感染力:教師用自己巨大的熱情和對幼兒的關心就能激發幼兒對知識的酷愛的情感,激起幼兒相應的情感體驗,同時,對看課的老師來說就是被吸引,精彩就是教師智慧的綻放:教師會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做到有效回應;精彩就是有創意:精彩就是有新意,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幼兒有興趣,積極思考。
教學活動的好與差,不取決于教師自己的“表演”,如果幼兒基本是在老師的“壓力”和一再要求下完成活動,即便有配合的表象,也是被動的,其教學效果也是打了折扣的,好的教學活動, 幼兒是積極的、投入的、感興趣的,胸懷大愛,立足微塵,教育需要大愛,做好每一件小事,才有可能成就大事,當我們具有了這樣的心態,我們也可以像教育家一樣自豪地說,為了上好一節課,我是一輩子都在認真思考的……
【淺談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 培養幼兒園創造型教師勢在必行
• 幼兒教師團隊建設反思
• 南京市第二幼兒園與大豐市萬盈第二中心幼兒園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 幼兒園課堂游戲化教學實踐探討
• 幼兒園管理方法分析
• 幼兒園雙語教育初探
• 如何參加幼兒園的開放日
• 淺談幼兒園建筑設計中智能化應用
• 信息技術幼兒園教學論文
• 幼兒園開放性游戲環境的創設研究
•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現狀與策略
• 幼兒園美術教育中幼兒興趣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