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正處在成長階段,對待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幼兒這一年齡段的特點,把游戲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學習。同時,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與創造力,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將數學游戲有效地引入數學課堂,讓數學游戲為數學教學服務是很有必要的。
一、創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
創編數學游戲首先要注重趣味性。趣味來自于老師對幼兒生活的觀察,對幼兒心理活動的了解,不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創編不出好的教學游戲。我根據幼兒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創編和改編了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有趣的游戲,使幼兒積極、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如游戲“七星瓢蟲”,主要滲透了認識數字“7”及理解7的實際意義的要求;又如游戲“樹葉變變變”則是讓幼兒通過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運用樹葉進行美術創造活動,使幼兒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編制游戲時,我還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游戲,個別玩的游戲、結伴玩的游戲、小組玩的游戲及集體進行的游戲。如在游戲“飛舞的彩球”中,幼兒既可以自由玩彩球,又可以結伴玩彩球,還可以進行小組傳球比賽。這些游戲既可提高單位時間內幼兒學習的密度,又適合不同個件、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需要。
只有經常參與和觀察孩子的生活,了解他們的心理,知道他們常想些什么,愿意做些什么,才能編出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游戲,使教學妙趣橫生。
二、靈活指導各種性質和形式的游戲
在不同形式的游戲中,我分別以不同的角色身份進行指導。在幼兒個別玩的游戲中,我一般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幼兒的游戲,當幼兒需要幫助時,作一些間接的指導,以不干預幼兒的游戲為準則。在幼兒結伴玩的游戲中,我主要以觀察為主,并以參與者的身份或以游戲角色的語言提出建議,進行間接指導。在合作進行的小組游戲中,我以組織者或評判者的身份進行與教學要求有關的指導,并組織幼兒議論、交流,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在幼兒的游戲中還包含豐富的認知成分,主要包括觀察、想象、記憶、思維等,這些認知成分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言語和操作貫穿于整個過程。游戲活動中的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不僅構成了游戲的前提條件,而且貫穿于游戲的整個過程,如在建構游戲中,幼兒會先對所提供的材料的顏色、形狀、大小等進行觀察,并思索“把它們做成什么”,然后邊觀察邊操作,最后做成心目中想做的物品,可見游戲是發展兒童觀察力的有效手段。在游戲中,幼兒的想象思維將得到充分發展。比如中班幼兒在以“秋天的顏色”為主題的教學游戲中,在教師的啟發下,能從樹林、湖水聯想到大海,從小草、楓葉、菊花聯想到松樹,進而仿編詩歌。因此,我在設計游戲時有意識地滲透各種認知成分,如設計結構游戲時,充分考慮觀察成分,設計角色游戲時,充分考慮兒童的想象力,設計智力游戲時,則更多地滲透思維成分,同時協調安排各類游戲,從而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
三、數學游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配合
數學游戲與其他教育形式的配合很重要,如配合適當,則效果更佳。生動的故事情節與數學游戲的配合,往往會提高幼兒參加數學活動的興趣。如在給小班講“認識圖形”時,我把教學內容編成《小松鼠蓋房子》的教學游戲,開始之前我先講了一段小故事:“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可是,小松鼠的房子要倒了,門窗擋不住風雪,墻壁能透過冰霜,怎么過冬呢它決心要在大雪到來之前,蓋起個新房子……”在講了這一段故事之后,再組織幼兒輪流戴上用紙板做成的能拼成房子形狀的大型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頭飾,扮演小松鼠去“蓋房子”,這樣的教學游戲使他們興趣更濃,并增添感情色彩。
幼兒園的“數學游戲”是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教學活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對未來幼兒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方面。
1.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
游戲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動手操作、演示、學習語言交往的教學活動。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插入一些動手操作的游戲,不但能促進學生思維,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課中凡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都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等,在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次數學課上,我在黑板上出了這樣一道題:把一根長12米的繩子,分給甲乙兩人扎包用,甲包裹大,應多分2米,問甲、乙兩人各分得幾米我要求學生先分組討論,看怎么分好。再根據討論意見,把各組準備的繩子拿出來分分看。這時學生中拉的拉、量的量、剪的剪,個個興趣高昂。從各組匯報情況來看,基本上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繩子一端先卷起2米,后將余下的部分對折,再從對折處剪斷,列式為:乙分得(12-2)÷2=5(米),甲分得5+2=7(米);第二種是先把繩子對折,然后從對折處的一端退后一米剪斷,列式為:甲分得12÷2+2÷2=7(米),乙分得12-7=5(米)。這時我分別請兩名學生量一量兩根繩子的長度是否與計算的結果相符。這種訓練學生動手操作的游戲,不僅形象易懂,而且學生興趣盎然,思維始終活躍。
2.有利于增進師生和生生有效的交流
從學生學習數學的角度講,數學游戲中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起聯系,幫助學生把實物的、圖畫的、符號的、口頭的及心智描繪的數學概念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學生對數學的理解。數學游戲是以開發和利用課堂中人的關系為基點,以教學目標設計為先導,以群體參與性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或個人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游戲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根本目標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因此,數學游戲教學可以很好地改善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師生個別對話”或“生生個別對話”的情況,可以給學生更大的進行合作交流的空間,達到教室中每個成員都參與到游戲中,促進同學交流,從而使層次不同的同學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總之,游戲是兒童為滿足自身需要的自發的活動,是兒童的生活方式,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游戲能滿足兒童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需要,幫助他們自由表達意愿,從而達到智慧和情感的平衡目的。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指要】相關文章:
•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家長工作
• 幼兒園學會共同生活教育的途徑選擇
• 加拿大幼兒園“深”體驗
• 新課改下幼兒園民間美術教育之我見
• 幼兒園課程應當推動家長共同發展
• 幼兒教育體制思考及重建
• 幼兒園數學教育探究
• 幼兒園跳繩活動游戲化教學初探
• 幼兒園“效能期待”略析
• 淺談幼兒園的管理
• 淺談幼兒園教師與家長交流溝通
• 背上書包陪女兒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