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課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價值的載體,確定了以構建學前創造教育課程及其理論為中心的研究任務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園;教育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3)11-0097-02
一、學前創造教育課程及其理論概念
從教育學角度看,創造教育是以促進兒童創造性的充分發展為核心,整合其能力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素質的健康發展,為兒童將成為創造型人才奠基的素質教育。創造教育是在挑戰傳統教育的過程生成和發展的,因此要想更加全面具體地把握創造教育這一概念,十分有必要將其與傳統教育進行細致的比較。
由于學前創造教育是由"學前"和"創造教育"兩個概念復合而成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下定義:學前創造教育是對學前兒童(這里主要指3-6歲的幼兒)實施的創造教育。具體而言,學前創造教育是旨在使幼兒最大限度地內化人類的本質與本質力量,內化人類優秀人性,獲得更大自由與幸福的奠基教育;是以幼兒創造性的充分發展為核心整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和人格素質的健康發展的素質教育;是依據創造原理和創造性發展規律,把造就創造型幼兒作為培養主體,實現個體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教育。
研究和發展學前創造教育意味著要從守成性教育、維持性教育向創新性教育轉化;從注重教育的文化承傳功能向注重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轉化.學前創造教育將在挑戰一般學前教育過程中發展,這必將帶來學前教育課程目標、內容、實施以及評價標準的全方位的變革。
二、學前創造教育課程目標的設定
課程目標的科學設定不能憑主觀任意所為,而是要自覺反映相關的哲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文化學等理論的規定性,才能保證所定課程目標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現實性。
1.創選型人才的特征與課程目標
(1)創造型人才的動力特征
眾所周知,人的任何活動的展開都需要動力推動.人的創造性活動亦然。驅動活動進行的動力系統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決定人的積極性的誘因系統,由需要、動機和興趣構成;第二層次是決定人的活動方向的意識傾向系統,由理想、信念、世界觀(人生觀)構成。許多對富有創造性成果的各類人才的研究均表明,在動力系統方面他們有著十分相似的特征:
第一,他們具有強烈的創造需要和動機,從而使他們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能不斷發現創造目標,推動自己去創造。
第二,他們對創造活動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常常自發地,十分投入地從事創造活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由興趣愛好所引發的內在創造動機比為了獲獎或避罰等外部動機更有利于個體創造活動的產生和創造力的發展與發揮。
第三,他們擁有很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時時表現出求新、求異、求特的沖動,并以此為最大的滿足和快樂。這些滿足和快樂又強化了他們的創新需要,從而誘發新的創造動機,開始了新一輪的創造活動。
第四,他們擁有正確的、科學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具體表現為強烈的成就動機、事業心、進取心和責任感。這些構成了他們進行創造活動的永不衰竭的動力,構成了他們創造活動的方向盤和調節器,從而保證了他們創造目標和人生價值的實現。
上述創造型人才所表現出的動力特征就應納入學前創造教育的課程目標之中,從小激發和強化幼兒的創造需要和動機,創造興趣和愛好、創造意識和精神;從小培養他們正確、科學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雖然真正意義上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不可能在幼兒時期形成,但較為直接、具體的活動目標、活動態度與價值判斷是幼兒能意識到的,我們可以由此出發,不斷將創造型人才的正確而科學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觀滲透其中,逐漸內化。。
(2)創造型人才的思維特征
眾所周知,創造型人才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較之一般人要多。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的核心要素,是創造才能的集中表現。因此我們將從思維心理學的理論和創造型人才實際表現出的創造性思維特征二者的結合上確立學前創造教育課程目標。
雖然一般人在進行創造性思維過程中也能表現出上述某些特征,但卻較微弱,而不像創造型人才表現得那樣突出和典型。從創造性思維特征的不突出、不典型到突出和典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前創造教育雖然不能使幼兒時期就凸現這些特征,但卻要瞄準這些特征,以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方法、途徑,不失時機地去培養和強化這些特征。
2.社會的高創新性與課程目標
我們已經生活在一個高創新社會,面對著一個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迫切需要創造型人才的未來社會,一個不創新就無地自立的社會。這一方面是由于電腦的普及將人推到了一個創新的角落,只有高創造力的人才能在這一角落里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是由于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主要表現為科技創新能力的競爭和知識創新的競爭,而這些竟爭的實質都是創造型人才的竟爭。因此"學會創造"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呼喚,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出的強音。我們的全部教育(不僅僅是學前教育)都應將培養創造型人才群體作為主體目標。而造就創造型人才至少要從三個方面設定學前課程目標:
第一,培養幼兒的創造興趣、創造動機、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等動力特征。
第二,培養幼兒創造性的認知特征。具體而言,要以豐富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以發散思維為核心,加強對幼兒的直覺、想象、靈感的培養,提升幼兒的智力水平,通過各種教育活動和生活環節,加強幼兒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以及思維能力的訓練。
第三,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人格特征。
三、學前創造教育課程的目標體系
總體目標相對于幼兒園課程其他層次的目標屬于宏觀目標,因此具有概括性強、方向性強、整體性強、引導性強等特點。本課程的總體目標主要由四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是哲學層面的課程目標,主要內容是:通過讓幼兒盡可能多地掌握人類的知識經驗、技能技巧、思維方式、語言文字、行為規范等。(1)使幼兒獲得初步的使用和創造"工具"的主體性(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2)使幼兒在學會交往、關心和合作等基本人性的基礎上,逐漸內化人類的優秀人性,使幼兒形成與社會、自然、自身的和諧關系;(3)初步形成正確的態度、價值觀和自我意識,提高他們的價值判斷能力和自我認識、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心理學層面的課程目標,主要內容是:(1)讓幼兒初步形成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和好奇心等誘因系統與創造意識、創造精神等意識傾向系統。(2)為幼兒形成高自控性、高自主性、高興奮性、高有恒性、高探索性、高獨創性、高靈活性等創造性人格特征和協調發展的自我意識、良好的人際適應能力、對挫折的耐受能力等健康的心理特征奠定堅實的基礎。
【芻議幼兒園學前創造教育課程目標】相關文章:
• 如何讓新生適應幼兒園環境
• 人工智能時代幼兒園教育活動思考
• 關注幼兒心理健康 全面實施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 對幼兒園邊緣兒童現狀的思考
• 快樂體操在幼兒園的推廣
• 幼兒園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思考
• 試析幼兒園的美育途徑
• 淺析幼兒園游戲環境的創設
• 幼兒園大班合作游戲開展問題及策略
• 基于傳統節日文化教育視角的幼兒園教學研究
• 論幼兒園教育中的游戲活動
• 新西蘭幼兒園質量評價之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