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
音樂教育是現代學前教育的重要構成,而以游戲化模式實施
音樂教學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幼兒,提高幼兒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本文對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模式深入探索,以便于為廣大同仁提供部分策略化意見。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 游戲化模式 興趣 策略化意見 探索
【基金項目】本
論文得到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國內國際訪問學者項目經費資助及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經費資助(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2-0203-02
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音樂游戲是一種常見的活動形式,能夠借助游戲化的方式讓幼兒去切身體會到音樂的魅力,用唱唱跳跳、玩玩鬧鬧的形式來表現出音樂的內容,進而去娛樂了孩子的內心。幼兒對于事物有極大好奇心、活潑好動、喜歡去摸索,而這樣的游戲化模式的音樂教學可以說是最順應幼兒心理需求的。在實施游戲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去其他孩子進行配合,對音樂進行體驗與感知,用自己的聲音與動作去表達了內心的感受。而優質的音樂游戲活動可以去快速提高幼兒審美能力,撫平他們的情緒,調動他們的心情,也能夠鍛煉了肢體協調能力。
一、幼兒音樂教育游戲化意義與目標
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對教師選擇音樂教育方式與手段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為兒童思維相對弱下,會用自己的眼光與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的發展過程,會用自己的感覺、觸覺、嗅覺等方式來形成自己對世界的主觀認識。而我們針對兒童具有強烈好奇心的特點,可以去設置相關的游戲模式,調動幼兒參與游戲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用開心愉悅的方式去接受我們的教育。設置音樂游戲,充分地順應了兒童的游戲意識,可以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借助游戲的過程來讓他們去理解音樂的概念,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并且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去培養幼兒的自信心與自尊心。
二、幼兒音樂教學游戲化實施策略探索
1.內容體裁順應兒童心理發展規律
在實際音樂游戲設計內容中,務必要符合兒童心理發展,要以幼兒可以理解的事物來作為素材進行教學。簡單易懂的歌曲內容更能夠讓幼兒去深入理解教師教學理念,所以教師選取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進行教學,遠比一些抽象的歌曲表達效果好一些。
例如在教授《丟手絹》這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在設計丟手絹的游戲環節,可以讓小朋友們圍成了一個大圓圈,讓其中一個小朋友在圓圈外丟手絹的形式。當歌聲停止之后,拿著手絹的孩子要將自己的手絹丟在隨便一個小朋友的后面,這個“得到”手絹的小朋友就要向前進行追趕。假如追趕失敗了,就要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來表演音樂
舞蹈節目。這樣的游戲方式能夠順應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讓孩子們對音樂有著具象的理解。
2.游戲內容設計的趣味化與情節化
眾所周知,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氛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唱歌活動《辦家家》就是很符合這一原則的例子。幼兒習慣于玩“過家家”的游戲,所以說這首歌曲對于孩子們來說是很熟悉的內容。然而這首歌曲有一段“念白”,而這樣的說與唱之間的不斷交替,很容易讓孩子們混亂。在第一次教兒童的時候,我一直是單一地練唱,讓孩子跟著我生硬地學習,盡管一節課下來會讓孩子勉強熟悉了歌曲,但是卻難以有效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所有的幼兒只是在被動地學習唱。因此在第二次教的時候,我試著讓幼兒一邊唱一邊玩,一邊唱一邊演,果然孩子們展現出的是一個十分生動、融合了對話、交流、表演為一身的游戲場景。一些孩子能夠在歌曲的“念白”環節中去做炒小菜的動作,也能夠根據其中的歌詞來照顧好寶寶,喂寶寶吃飯等?梢哉f孩子們對每個音樂角色都融入了極大的興趣,因此明顯改善了教學效果。
3.巧用特殊符號,讓音樂更形象
音樂是一種借助聲音元素來展現某種事物或者思想的藝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較為抽象的。然而幼兒思想是具象的,對于較為抽象的東西是難以理解的。這時候的“符號”變成了一個個字,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們知道,這一時候的音樂在說的是什么,我們能夠做什么。顯然這些符號元素并不是我們教師一個人去專門規定的,而是由幼兒與教師商討后一起得出的。
例如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是一個打擊樂的音樂活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會與孩子們一起討論,在什么時候去拍哪里,用什么樣的圖來表現,去畫出了肢體動作的譜子,當孩子們看到這些具象的圖之后就能去明確地做動作了。而我只要用小棍去指到其中一幅圖的時候,孩子們就能夠去根據音樂節奏來作出拍腿與拍手的動作。
4.貫穿教育意識,培養精神素養
我們進行游戲化音樂教學的目標之一,就是要對幼兒融入教育意識,引導孩子去理解歌曲作品內部的價值,培養出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內容中描繪的是母親對于孩子的愛,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母親對于孩子的照顧,所以能夠給予幼兒一種從小孝敬父母的思想意識,培養孩子們的感恩思想。
在《學習雷鋒好榜樣》中,能夠從小對孩子灌輸學習雷鋒的樂于助人的精神,構建起完善的價值觀念。因為這首作品較為抽象,所以我們在教授這首歌曲的時候,能夠通過日常小朋友生活、學習過程中,來結合著去傳授,例如讓小朋友學會分享玩具,可以洗手后隨手遞給其他小朋友毛巾等,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道德品質。當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局限在音樂理論與節奏培養上,還要對孩子們的道德品質進行長期熏陶與培養。
三、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音樂教學中游戲化模式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模式,可以讓幼兒主動地進行音樂學習,音樂的所有表現形式都能夠去被幼兒所接受與喜愛,去主動探索音樂。我們在注重對孩子們想象力與創新能力開發的同時,也要給予幼兒分享的意識,進而讓他們在不斷成長中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楊華.“打擊樂器”演奏活動與幼兒合作能力培養[J].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2]裴彩云.整合音樂活動 促進幼兒多元發展[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年35期
[3]張漢萍.音樂活動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幼兒的審美能力 [J].基礎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4]仝開芳.幼兒園音樂游戲化發展性教學評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見福增.中國幼兒音樂教育問題與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作者簡介:
杜亦林,女,山東省萊蕪市人,生于1968年6月,本科學士,音樂教育(學前音樂教育)。
【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