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以及與學生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幼兒老師的溝通是尤為重要的。那幼兒教師應具備什么樣的語言魅力呢?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嘗試,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示范性
對于剛進入幼兒園大門的孩子們來說,他們正處于語言的敏感期,他們的語言大部分是通過沒有外界壓力的自然觀察而模仿來的。因此說教師的語言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語言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力求標準性和規范性,克服方言化
教師只有使用規范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幼兒產生正面的示范效應。像有的老師本場方言比較重,“n、l”不分,將“老牛”念成“老劉”;有的老師則會出現平翹舌不分:像 z和zh、c和ch等。由于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出現上述的情況是難免的。這就要求教師應有意識地矯正自己的發音,用心學習普通話,克服方言土語的干擾,加強語言的基本功訓練,盡量做到順暢、準確地使用普通話。
(二) 力求邏輯性,克服隨意化
比如說:教師在日常工作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話:“我看今天誰最聽話,有某某、某某、某某……”一個“最”字表達的是獨一無二的意思,在不經意中“最聽話的”后面說出了好多個。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錯誤,時間一長也會對幼兒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使用語言時應謹慎,力求邏輯性,避免出現因隨意而犯的錯誤。
(三)力求純潔性,克服粗俗化
粗俗的語言只能給幼兒帶來負面影響。有一次,陳佳杰在活動時總是調皮,我生氣了,對他喊到:“你這個調皮鬼!”當時,有幾個小朋友也跟著沖他喊:“調皮鬼!”。作為教師我們應避免使用“滾出去”“笨死了”等等不文明的語言。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應體現人性化
幼兒教師與幼兒是互動的雙方,作為互動一方的老師,其語言的人性化應從三個方面體現:首先要尊重幼兒。像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尿褲子是很正常的。經常會出現尿了褲子不愿跟老師說的,其實他是怕大家笑話,不好意思。在這個時候我們多為孩子考慮一下,多顧及一下他們的感受,不去責怪和質問,而是悄悄的去休息室換上干凈褲子,孩子們就取消了心中顧慮,對老師也會產生親切感和信任感。
其次是平等交談。 在組織活動中,我們常常會說這樣的話,“小朋友把小手放到背后”“請你跟我這樣做”等等。在這里教師是作為指揮者的身份和口氣跟幼兒說話。比如:區角活動后當幼兒不愿意收玩具時,我們經常會說“快點,收玩具了!”當幼兒在美工角活動時,為了防止幼兒亂扔紙屑我們會直接說“不許把紙扔在地上。”其實我們可以委婉的提醒幼兒:“你們需要一個垃圾簍嗎?”這樣幼兒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要把紙屑扔到垃圾簍里,而不能隨便扔在地上。多使用優美語言而不是習慣于用強制性的“要這樣做”“那樣可不行”“不許”“不能”等等語言,以商量的口吻和討論的方式指導幼兒的活動。
三、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做到藝術化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特殊群體,幼兒的年齡、思想等特點決定了幼兒教師的語言“三化”。
(一)“趣”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也不能太過“成人化”。教師的趣味性語言是應該能夠貼近幼兒心理的,能使語言更具活力。有一次教育活動開始之前,孩子們吵吵鬧鬧的,于是我說:“咦!我們班什么時候飛進了那么多小八哥,吱吱喳喳的,多吵呀!我們趕緊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游戲了。”孩子們聽了哄的一下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后便安靜下來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
(二)“激”化
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在進行科學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操作,總想依賴教師,這時教師就可以說:“你們去嘗試一下,會成功的。”“你試試看”“這件事應該難不倒你的。”用這樣的語言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為幼兒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當幼兒有自己的發現和看法時,教師也應及時鼓勵,不要吝嗇“嗯!太好了”“你真棒”“你的想法很好!”等等這樣的語言,因為這些語言能給幼兒極大的鼓舞并能激發他們進一步表現的欲望。
(三)“詩”化
富有詩意、具有韻律美、節奏明快的語言可以使教學出神入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小班幼兒自理能力比較差,經常將鞋子穿反,在教幼兒穿鞋子分清左右腳時,我沒用枯燥的說教,而是用形象的語言告訴幼兒:“左邊的是爸爸,右邊的是媽媽,他們是一對好朋友,親親熱熱在一起,永遠不分開。這些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
兒歌使幼兒在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輕松自然的學會穿鞋子等各種本領,不僅提高了自理能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兒的情操。
四、多種形式語言的并用
語言有很多種形式,除了我們常用的有聲語言口語外,還有書面語、情態語等無聲語言。比如:兩組幼兒進行背詩比賽,獲勝組的幼兒畫上一顆五角星遠比口頭表揚的效果更好。又如:教師的微笑可以縮短與幼兒之間的距離,能使幼兒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內在的親師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肢體語言不僅能增加教學的趣味性,而且能使抽象的內容變得更為直觀,從而使幼兒更容易理解。
總之,恰當地體態語能夠使教育教學錦上添花。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范化語言的基礎上,做到人性化、藝術化。同時還要盡量擴大知識面,掌握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發展,不斷搜集專業的信息,博采眾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質,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使天真無邪、純真可愛的孩子們伴著我們的語言健康快樂地成長。
【淺析幼兒園教師的語言魅力】相關文章:
• 解讀幼兒園小學化傾向
• 如何評價幼兒園教學觀摩活動
• 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 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運用策略研究
• 有效開展幼兒園晨間活動的策略
• 淺析幼兒園新教師的角色適應
• 當孩子在幼兒園“出了狀況”
• 幼兒教師學習思維轉向策略
• 淺談幼兒園計算教學方法
• 我國近十年幼兒園教育義務化研究
• 男幼師在從事學前教育的問題探析
• 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相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