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語言有好多種,肢體語言就是其中的一種。教師有效運用肢體語言,對幼兒鞏固提高自身知識經驗,促進幼兒發展有很大幫助。本文主要圍繞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教師的肢體語言進行闡述,并結合實際,在如何設計并有效運用肢體語言方面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方法,從而加深幼兒的理解度,豐富其表達方式,促進幼兒、教師間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肢體語言; 有效運用; 理解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4-110-001
隨堂聽課中,我們是否發現這一現象:新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時更多的是用嘴巴在說,而老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時更多的是使用表情、手勢等肢體語言。事實證明確實如此。首先要懂得一些肢體語言,同時還應靈活運用,有一個“度”的掌控。那么,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如何科學設計出符合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肢體語言,并能有效的運用這些肢體語言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面部表情的設計與有效運用
在每天的游戲與生活中,幼兒與老師培養了深厚的感情,而“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很多時候,往往不需要語言,幼兒與老師就能互相從眼神和面部表情中判斷出對方的反應。
以前,我班里有一名幼兒比較好動,每次教學活動,他從始至終都沒能安靜的坐上幾分鐘,同時,不停地離開座位或插話提問,幾乎攪亂了我的正常課堂秩序,這種情況在大班幼兒中確實是不多見的,幾次單獨與他交流,只是提醒他需要注意老師,要看老師的表情,這樣就能及時的注意自己,可是有時他似乎完全忘記了我說的話。有次午睡,我坐到他旁邊,摸著他的頭對他說:淇淇,我想要跟你打個賭。他好奇地問:打什么賭?我說:以后上課時,如果我在微笑,說明你現在狀態不錯,要保持;我看了你一眼,撅起嘴巴作出“噓”的動作,說明別人在回答問題,你要注意聽;我看著你不說話,說明你可能是隨便插話,也可能是影響別人了,要注意,趕快改正;我的臉上沒有表情,但是眼神很嚴厲,就是你確實犯錯誤了,要立刻停止,想一想錯在哪里?如果你做到了,我就在每次的評比中給你一顆紅五星,還會在我們班所有小朋友面前表揚你,怎樣,敢不敢跟我打賭?他眨眨眼想了一會說:敢!接下來的一段日子中,通過幾次這樣的反復訓練過后,他已經能夠大致熟悉我的表情動作。后來在我觀察他的同時還發現,他也開始對我的面部表情產生觀察興趣,我想這是一個好信息,最起碼這可以說明該幼兒有意識地認識到,老師的面部表情與他上課的表現是有很大關系的,這對他的注意力、傾聽能力的培養有好處!所以,當我發現他的狀態很好時,就更加刻意地讓他看到我臉的正面,雙眼溫和地直視他并給予點頭微笑或翹一下大拇指無聲地表揚,漸漸地,他開始能隨著我的表情變化,進行行為上的調整,有時是挺挺小腰板,暗示我:“我坐得多好,你高興嗎?”我倆就這樣在活動中不斷地互動,經過一段時期后,他在課上能夠不再隨意離開座位,不停插話的情況也有所改善,逐漸地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讓我欣慰的是,臨近畢業時,該幼兒與剛入園初相比,自我控制力已經提高了很多。
二、肢體動作的設計與有效運用
恰當的肢體動作是幫助幼兒理解詞義的有效手段。
1.教學活動中,教師肢體動作的設計運用
如在
音樂活動《小熊過橋》中,要探索在歌表演中如何運用臉部表情和動作與他人交往。我邊范唱,邊用形象的動作演示,使幼兒很快就理解、掌握了這些。在教學歌曲《走路》時,我教幼兒一邊朗誦一邊模仿歌里小動物們走路的樣子,小鹿走路“跳跳跳”,小鴨子走路“搖搖搖”,小烏龜走路“爬爬爬”,小花貓走路“靜悄悄”,在理解詞語“靜悄悄”時,我把食指放在嘴邊表示要安靜,幼兒馬上明白,許多吵鬧的幼兒馬上安靜下來,輕輕的按照老師的指令進行活動。又如我在教學大班歌曲《柳樹姑娘》中,在學習柳樹姑娘把長長的辮子甩進池塘時,我就用雙手從一邊劃個弧度甩到另一邊,讓幼兒感受“甩”的樣子。
2.常規活動中,教師肢體動作的設計運用
如我把
兒歌《走路要學小花貓》通過游戲的方式,將走路的要求自然而然的傳遞給幼兒。
兒歌及動作說明
走路要學小花貓,(舉起左手、右手,五指張開朝兩側打開)
腳步輕輕靜悄悄。(腳尖踮起輕輕走并且保持一定的距離)
不要學那小螃蟹,(兩手側平,手指向下搖動)
橫沖直撞真糟糕。(兩腳向外彎步走)
坐著要學小白鵝,(昂起頭,挺起胸膛)
挺起胸膛精神好。(雙手放好,坐姿端正)
不要學那小青蝦,(兩手伸高躬起)
駝著背來彎著腰。(彎著腰駝著背)
唱歌要學百靈鳥,(雙手張開放在嘴邊)
迎著春風多美妙。(張開小嘴,頭部左右擺動)
不要學那小烏鴉,(雙手兩側飛舞)
張開嘴巴哇哇叫。(雙腳走碎步,張嘴叫)
我運用肢體化兒歌的游戲活動方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潛移默化的培養了他們的生活常規。
3.其他活動中,教師肢體動作的設計運用
如運動時,我為幼兒加油鼓勁時會單手捏緊拳頭用力下壓;當幼兒取得榮譽或進步時,我會豎起大拇指表示表揚;帶領幼兒參與游戲時,我會揮動一只胳膊;體育活動需要安靜或靜止不動時,我就雙手伸平下壓;最常用的還有拍掌,揮手等等。
總之,教師的肢體語言是一種愛的表達,是教育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善于使用這種語言,可以使師幼的心靈與心靈之間架起又一座溝通的橋梁。作為幼兒園教師,面對著幼兒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應當善加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并且應當更多運用正面教育意向的肢體語言,以便為幼兒的發展起到一個積極的推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
[2]《幼兒教育教學版》
[3]《早期教育教師版》
[4]朱慕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5]莊綿英,李振村.教師體態語言藝術,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年
[6]張寶臣.教師體態語言運用初探,2005年
【小議幼兒園教師的肢體語言】相關文章:
• 幼兒園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索
• 芻議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
• 幼兒園教師要有愛心、細心、耐心
• 現代居住區幼兒園設計
• 幼兒園主題墻面環境的創設淺析
• 安慶市城區幼兒園衛生保健現狀分析
• 淺談幼兒園新教師的問題意識
• 幼兒園課程價值取向的流變與影響
• 長沙市教育局幼兒園
• 幼兒園賞識教育初探
• 四葉草之家幼兒園
•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