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1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270-01 璀璨的中華古典詩文,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結晶。近年來,金塔縣天倉學區開展了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利用,天倉幼兒園也扎實開展了這項活動。那么,怎樣在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如何多途徑地進行幼兒經典誦讀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創設情境,激發誦讀興趣
幼兒時期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轉折期,也是孩子們一生正規教育的起點。而目前大班幼兒進入小學時往往會出現心理緊張、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而缺乏學習的興趣,是造成孩子學習困難等方面的根本問題,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教學活動,都只有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
蒙臺梭利也說:"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并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兒是在環境中學習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以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教師應為幼兒營造誦讀的環境,這里的環境包含了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兩方面。
物質環境的創設,是通過物品的擺設、墻飾和一些輔助教材來實現的。例如:在區角中增加國學經典作品的讀物;墻飾上布置一些《三字經》、《弟子規》中的圖片、名句;張貼古詩文的圖畫等等,讓幼兒置身于輕松自然的環境中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
精神環境的創設是指抓住一日生活中的空閑時間讓幼兒誦讀。中午,吃完飯幼兒可以誦讀幾分鐘;下午,家長來接前幼兒又可以誦讀幾分鐘。幾個小朋友在區域游戲時,也可以聚在一起誦讀,互幫互教,共同進步,而且,這種誦讀效果往往比一個人單獨誦讀好。在相互誦讀中,孩子們都知道:"你可以是我的老師,我也可以是你的老師"。平時,老師與幼兒一起誦讀;晚上,家長與幼兒一起誦讀,通過家園配合,為孩子們創造了良好的誦讀環境。
2.經典詩文的選擇應與幼兒的年齡、認知特點密切結合,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感興趣的詩文作為教材
2.1結合年齡誦讀。早期閱讀過程中,尤其是經典誦讀,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閱讀材料。例如:為小班的幼兒選擇閱讀材料時應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由于小班幼兒眼球發育不夠完善,所以觀察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而且他們的生活經驗也有限,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比較弱。應選擇一些畫面簡單、主題鮮明、最好書中有重復的語言和情節的經典圖片或讀本。到了大班,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能夠知道口頭語言和文字的對應轉換關系,觀察力也更加細致,所以為他們所選擇的閱讀材料可以更加豐富,使閱讀個性化。閱讀材料的難度和篇幅會直接影響幼兒閱讀的興趣,閱讀材料的難度應略高于幼兒的閱讀水平,同時,這些古詩簡單美妙、意境悠遠,讀起來朗朗上口,使幼兒仿佛感受到了語言美、意境美,引起他們在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增加了誦讀的興趣。
2.2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詩文作為教材。幼兒受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經驗較少,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有興趣。因此教師在選擇誦讀教材時應選擇幼兒熟悉或感興趣的題材。如《憫農》,讓他們把感受轉移到行動中,發現幼兒有不好的習慣時,用詩詞概括行為,使他們把學過道理的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了圖片,"炎熱的陽光下,農民伯伯正在鋤草松土,汗水一滴滴地流下來,流進了禾苗下的泥土里",同時又聯系了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這樣就形象直觀、感性多了,幼兒能體會到農民伯伯種田的辛苦,懂得平時吃飯時應該愛惜糧食。又如《三字經》《弟子規》的學習,使幼兒在快樂誦讀中得到更多生活知識的啟迪和為人做事的啟蒙道理。
3.讓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進行誦讀
3.1對于幼兒來說,很多古詩文言簡意賅,詩意深遠,如果形式單調乏味,就很難讓他們保持誦讀的興趣。因此,我們創造了"流行熱點",激發誦讀興趣。比如:在孩子們中間流行背誦《三字經》,我們就根據這一情況,開展多種形式和方法引起幼兒的誦讀興趣。如:在誦讀方式上,或吟或唱,或快或慢;有時運用表演,有時據畫配詩,有時詩句接龍,有時節律誦讀等活潑手段進行學習,使全體幼兒在趣味盎然的學習中不知不覺走進古詩文誦讀這一神圣的藝術天堂。
3.2通過講故事將國學經典中的小典故講給幼兒聽,揭示傳統文化經典中的道理,幼兒感興趣,容易聽得進去,而且學得也輕松。古詩文經典比較難記,如果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圖畫、動畫等形式,可以使古詩文經典更加容易理解,同時還有助于記憶。
3.3游戲活動具有啟真、啟善、啟美的功能,在集體教學的后半段,適當運用游戲和活動,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符合幼兒好奇、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心理特點,能有效地防止集體教學后期,容易產生的精神分散,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游戲活動中,幼兒通過說話、操作、討論,合作等,讓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了最佳環境。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身心潛能,鍛煉他們的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滲透了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優良的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起來。
4.創建和諧,輕松的環境,引導幼兒有興趣的誦讀
理解幼兒,關心幼兒,讓幼兒親其師,信其道。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和橋梁。當幼兒有了進步的時候,獲得成功的時候,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幼兒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幼兒中的個體差異,使孩子們在學習古詩文中顯現出一定差距。有的幼兒可以誦讀好多首古詩文,而且讀起來感情豐富,十分投入;而有的幼兒卻總是學了這首忘記那首,誦讀時,也總是結結巴巴。這時,我們的老師就要理解幼兒,要以耐心的話語和鼓勵的笑臉來感染幼兒。給他們一個微笑、一顆誠心、一分真情。在誦讀量的把握上,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能背多少就背多少,不搞一刀切。讓每一位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言傳身教,為幼兒示范并鼓勵他們將所學與自身行為進行統一,養成良好的德行習慣,將經典誦讀的作用落到實處。
【在幼兒園開展經典誦讀之我見】相關文章:
•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方向與策略
• 幼兒園歌唱教學的策略研究
• 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中凸顯魅力
• 淺談幼兒園一日生活即教育
•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中的問題思考
• 淺談如何做好幼兒園的語言教育工作
• 幼兒園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 小議幼兒園社會領域課程實施探索
• 談幼兒園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理
• 淺談幼兒園音樂教學
• 對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究
• 淺談幼兒園情境教學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