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確立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語言標準出發,探討了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范疇、特征及內容,并提出了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培養的四條設想。這對于當前我國教育發展高潮之際,意義深遠。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 職業語言 培養
【基金項目】國家一般課題“幼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研究”(BHA110056)
論文。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199-02
幼兒園教師與幼兒之間流暢的語言交流,是幼兒園教師職業活動的重要前提基礎,也是幼兒園教師職業準入標準中不可缺少的一點。為此,我們提出“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及其培養”方面的子課題。
一、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概說
1.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范疇
顧名思義,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就是幼兒園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所運用的語言。把握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這一概念,必須明確以下三點:一是運用語言的主體是幼兒園教師,嚴格意義上是指獲取了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人員,雖然有獲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人員可能沒有從事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但在獲取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過程中,掌握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是其基本要求; 二是語言的運用基本限定在幼兒園教師這一職業領域,非幼兒園教師職業領域使用這一語言,一般視作雷同看待; 三是語言的運用圍繞著幼兒教育這一宗旨展開,脫離幼兒教育這一宗旨運用了與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同類語言,不納入我們的研究范圍。于是,我們所說的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是指幼兒園教師為著幼兒身心健康成長所運用的語言之總和。
2.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特征
社會上任何一門職業,都有它的專業術語或“行話”,各職業領域里的專業術語或“行話”,是各職業語言的體現。幼兒園教師作為一種社會職業,自然也有它的專業術語或“行話”。然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術語和“行話”,不同于其它專業領域。表現在:一是幼兒園教師的職業活動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類幼體,他的工作是引導和促進,不直接生產產品或診斷與改善現狀,他需要懂得從事教育活動的專業術語和“行話”。再就是,幼兒園教師的工作性質,是把人類社會生存對人類幼體的要求傳輸給幼兒個體,并希望形成幼兒個體身心品質的活動;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把自己融入到幼兒的實際生活中去,起感化、表率、導引等作用;而要達到這一點,極為重要的前提就是幼兒園教師能夠與幼兒進行交流。綜上所述,教育性與兒童化是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兩大特性。下面,我們就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中體現這兩大特性的基本要求作一簡述:
(1)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教育性要求
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教育性特征,是指幼兒園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運用的語言,必須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必須有利于幼兒發育成長,必須對幼兒的言行改善有影響、有幫助,具有啟發、引導、促進、向善等功能。具備這一特征的語言表現如下:
①充滿教育性。充滿教育性是指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里蘊涵的對幼兒的教育影響作用。例如:芳芳早晨跟隨奶奶入園。她的班主任與她對話:
“芳芳,來得早啊!”班主任說。
芳芳:“奶奶送我來的。”
“奶奶對你真好!”
芳芳沒有回答,只是微笑著,望望老師,又望望奶奶。
班主任老師:“奶奶天天起這么早送你上幼兒園,你長大了怎么報答奶奶?”
“我扶著奶奶走路,給奶奶買個拐杖。”……
這樣的語言是充滿教育性的語言。大凡教育性語言,一般都具有通俗易懂、啟發引導、便于模仿、循序漸進、因人因事因地制宜等特性,從而有利于教育對象的身心健康和發育成長,有利于教育對象的社會化。
②成人化與幼兒化相結合。在幼兒園里,通行著兩種不同層次的語言:一是成人化語言,在幼兒園家長、教師及所有來園成人中流行;另一種是幼兒化語言,在幼兒之間流行。成人化語言與幼兒化語言之間存在很大差別。
例如:某幼兒說“‘來(lai)來’來了”],成人話則是“奶(nai)奶來了”,幼兒發音不符合普通話發音標準。
又如:一個6歲孩子讓媽媽聽他閉著嘴時如何說話,并說:“你什么也聽不見。”又說“我只用舌頭說話,那就什么也聽不見。”對現象理解不深,不能反應現象的本質。
顯然,成人化語言無論從那個方面比較,都優于幼兒化語言。幼兒化語言有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處,社會需要高層次的成人化語言,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就是教會幼兒使用成人化語言。所以,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教育性的另一個表現是成人化語言與幼兒化語言的有機融合。這是幼兒園教師為達到幼兒完成從幼兒化語言向成人化語言過渡的目標,從幼兒化語言出發,引導幼兒在語言表達上向成人化語言過渡的既必要又特殊的語言表達方式。或者說,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既有成人的特點,又有幼兒的特點,并把兩者有機地結合為一個整體。成人化與幼兒化相結合,是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教育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表現。試想,如果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展開語言交流,一方說成人話,一方說幼兒話,遇到不相通之處,便要在音與義上發生甚至是嚴重的阻隔,這樣能交流嗎?
③教育活動的專屬術語,如
教案、講臺、老師、同學、課本、作業、教室、課表、上課、下課、入園、靜園、等等。
(2)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兒童化要求
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兒童化特征,是指幼兒園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運用的語言,符合幼兒期兒童身心發展特征,符合幼兒期兒童認知理解水平,有利于幼兒記憶,有利于幼兒思維。簡而言之,就是幼兒園教師說話,兒童能夠聽懂、能夠理解其含義。這樣的語言應該體現:
①“形音義”順序。人類對于任一陌生語言現象的確認,只要我們仔細考察,都是遵循著“形→音→義”順序特征的。即看到某一事物,先用“音”來確認,再以“義”來確認。幼兒由于年齡小,語言經驗少,語言學習中出現的每一語言對象,對他都是陌生的。那么,幼兒學會和掌握一種新的語言現象,自然也是遵循著這一規律的。 例如:某幼兒園教師拿了一支粉筆,問幼兒:“這是什么?”幼兒不識,只是看,不回答。教師接著說:“這是一支粉筆。”幼兒學著說:“粉筆。”老師又說:“粉筆是用來在黑板上寫字的。”幼兒學說:“粉筆是用來寫字的。”
又如:某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國”,問幼兒:“這是什么字?”幼兒搖搖頭,表示不認識。老師說:“大家仔細看著這個字上的拼音,拼讀一下。”于是,幼兒拼讀起來:g→uo→guo,讀guo字。老師又說:“什么‘國’? ‘中國’的‘國’。”幼兒學說:“‘中國’的‘國’。”
所以,幼兒園老師的職業語言應該有“形音義”的表述順序:對于陌生的語言現象,語言表述應該是“形→音→義”;對于已知的語言現象,語言表述可以是“形→音→義”,也可以是“音→形→義”,還可以是“義→音→形”或“義→形→音”……。 總之,根據具體情境和最佳教學效果而定。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幼兒對人類語言的學習和掌握。
②語法遞補。“先實詞后虛詞”、“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代詞、數詞→連詞、介詞、助詞、語氣詞”,這不僅是幼兒對各詞類的掌握順序,而且也包含著幼兒對于詞類掌握的年齡特征;所以,當幼兒還沒有完全掌握全部詞類時,語言表達中經常會出現語句不完整現象,這需要老師給予補全,使其成為完整句。但是,補全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漸趨性地補全。由單詞句向完整句發展,由簡單句向復合句發展,既是幼兒語言中語法素質發展趨勢,也是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兒童化的表述要求。至于什么情景、什么對象使用單詞句、完整句、簡單句、復合句,當由幼兒園教師靈活選擇運用。
③口語中心。人類的語言交流分為口頭語言交流和書面語言交流兩種,一般來說,即使是成年人,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使用口語交流,更何況語言發展不成熟的幼兒。另一方面,幼兒期兒童使用書面語往往受身體發育、心理發展及社會因素諸多方面的局限,所以使用局面語的條件相當欠缺,幼兒在平時生活、學習與社會交際中一般都是使用口語。于是,口語理應成為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主體結構。當然,使用口語交流,有時也必須伴隨有其它語言形式,幫助交流對象理解語言。比如,對話時,或伴有手勢語,或伴有身段語,或伴有表情語、等等。這些也應該融合在幼兒園教師的職業語言中。總之,凡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育成長的語言形式,都應納入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范疇之內。
④層次化。處于幼稚期的人類個體,隨著年齡的增加,其身體發育和心理發展變化較大,不同年齡的兒童,發音器官的完善程度與發音能力的大小,感知注意、理解記憶、思維想象、情感意志、個性等方面的特征,參與了解社會的程度,等等都具有層次差別。正因為如此,幼兒園設有小班、中班、大班,甚至于學前班。如果忽視這些差別,對大、中、小班幼兒一個樣,幼兒期兒童的語言能力便不會進步,會永久停留在初始教育水平上,從而影響幼兒身心發展進步。所以,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必須體現層次化。或者說,面對不同年齡的幼兒,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表現形式應該是層層遞進的。
⑤動態與情景相結合。3-6歲兒童的思維處于由動作思維向形象思維過渡階段,其記憶方面表現出遺忘率高的特征,所以,這一年齡段兒童的語言,大都具有動態感和情景性特征。往往是說出口的話,與當時的運動狀態、情境狀態密切相關,一旦離開這種情景、不做這種運動,立馬忘記。所以與幼兒對話,必須要與此情此景掛鉤,否則對話有時難以進行。這就要求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必須是動態與情景相結合的語言,與幼兒的語言思維實際相宜。
⑥幻想與現實相結合。3-6歲兒童的語言,是他自己對周圍環境的認識和理解,而幼兒往往善于幻想,想的說的總是與現實相差一大截。例如:某幼兒與外地打工媽媽手機對話。幼兒說:“媽媽,你在哪里?我想你。”媽媽:“寶貝,媽媽在外面打工。在家要聽奶奶的話。”幼兒哭著說:“我要到你那里去。”“寶貝,媽媽隔你很遠,你來不了。”“我能來,我坐電話來。” ……幼兒園教師負有引導幼兒從幻想回到現實中來的任務,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也必須包含幻想與現實相結合的特性。就是說,幼兒園老師有時也不得不隨和著幼兒,說一些不切實際、不著邊際的話,然后慢慢引導幼兒回到現實中來。因為只有這樣,幼兒才會信任你,與你展開語言交流。
上述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特征,是我們的不完善認識,但這可以拋磚引玉。
3.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內容
我們認為,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內容,包含兩大方面,一是教育性語言,二是幼兒化語言。就教育性語言角度,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包括教育活動性語言(準備性語言、過程性語言、結束性語言等),教育情境性語言(生活情境語言、教學情境語言、交際情境語言等),教育探索性語言(疑問性語言、肯定性語言、否定性語言、預示性語言等)三大類。就幼兒化語言角度,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就是成人語言與幼兒年齡特征語言有機融合的語言。成人語言無須贅述;幼兒年齡特征語,是指幼兒期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表現出來的與年齡特征相適應的幼兒語言。那么以此角度來闡述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內容,則包含小班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中班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大班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乃至學前班教師職業語言。
二、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培養
1.現行培養中的缺陷
我國現行的不論何種形式的對于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培養,主要表現為:一是普通話訓練與測試,這反映的是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發音培養;二是《大學語文》課程,反映了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成人化方面的要求;三是《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與語言、健康、科學、藝術、社會五大領域教育活動課程,反映了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教育性特征方面的部分要求;四是《幼兒文學》課程,讓幼兒園教師了解各類幼兒語言文學作品,里面包含了對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兒童化方面的部分要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短訓班、講座內容也與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培養掛鉤。總之,這樣的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培養卻是既不系統也不專業,有時甚至是不落實的泛泛而論,沒有培養實效。
2.我們設想的培養方式
①以《大學語文》類課程強化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成人語言部分的培養;
②以《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和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社會五大領域教育教學活動課程系統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教育性部分的培養;
③以《幼兒文學》課程為龍頭,配套一批幼兒文學作品分類選讀,加強幼兒園教師對其職業語言兒童化部分的了解;
④增添《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幼兒語言學》、《幼兒語言作品創編》等一類課程加強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的實訓。
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是人類語言科學的一部分,是促進人類幼體健康發育成長的需要,我們不能等閑視之。幼兒園教師學習、掌握和使用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既是人類幼體發育成長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幼兒園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還是有志于幼兒園教育事業的教師個人成長的必須要求。我們作此研討,必定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陳幗眉:《學前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2]李利峰、胡曉梅:關于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文獻綜述 《教育教學研究》2008年4月號下旬刊
[3]陳志超、曾紅:美國幼兒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學前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
[4]羅艷、姚利民:教師資格認證略論《煤炭高等教育》第24卷第4期,2006年7月
[5]《幼兒園工作規程》(1996年3月9日國家教委令第25號發布)
[6]《教師資格條例》實施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第10號(2000年9月23日發布實施)
[7]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 教基[2001]20號
【論幼兒園教師職業語言及其培養】相關文章:
• 學前教育公益性改革思考
• 親歷瑞典幼兒園的環境教育
• 對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 中職學校學前教育聲樂輔導綜述
• 幼兒園區域活動五步曲
• 提高幼兒園教師的情緒能力
• 我也要上幼兒園
• 幼兒園教學管理之我見
• 5歲女兒不怕幼兒園老師
• 幼兒園有效活動準備
• 淺談幼兒園素質教育
• 提高幼兒園音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