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生活常規管理是幼兒園管理的重中之重,應把學校、家長等資源整合起來,發揮教師、家長的作用,增強孩子的自主、自律意識,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關鍵詞:幼兒 小班生活 常規管理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9-0234-01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談到“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 “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幼兒常規就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它是幼兒園促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小班階段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重要轉折點,這時期的幼兒無論在生理、心理上都處于個體發展的低級階段,在品德教育上處于他律時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
如今幼兒園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嬌氣、任性、服務意識不強、動手能力較差、以自我為中心。小班幼兒在這方面表現更為突出,幼兒園應教會幼兒遵守集體生活的一些生活行為準則,學會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就顯得非常必要。
1 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育
有的幼兒在幼兒園表現很好,但一回家,家長往往隨其自便,不能嚴格要求,使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功虧一簣。其中關鍵是家長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動手,但許多家長因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辦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許多鍛煉、鞏固的機會。因此把教育延伸到幼兒的家庭,讓家長參與教育,配合幼兒園培養幼兒在家在園的一致意識。
2 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培養自我管理意識
眾所周知現在的家庭幾乎都是四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轉,有的甚至還有保姆,所以幼兒在生活自理上很差。因此盥洗、解便、進餐、午睡等環節就成為小班工作的難點,同時也是我們生活常規建立的關鍵環節。可采取了以下的幾種方法:
2.1示范、模仿法
教師應改變以往單一說教的形式,以及“不準這樣”、“不準那樣”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看看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如在學習折餐巾的常規時,我采用“變魔術”的形式,先教幼兒擦完嘴巴后,再將正方形的毛巾變成長條形。請幼兒模仿我的做法,一會兒就學會了折餐巾。再如在進行點名這一常規和晨間入園時,請能力比較強的幼兒做示范,其他幼兒模仿他的做法,既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又培養了幼兒互相幫助的精神。這樣幼兒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生活常規。
2.2妙用
兒歌 兒歌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記,在對兒童進行生活常規時應多使用。筆者經常使用它來引起幼兒的興趣和幫助幼兒掌握生活常規的要領。在洗手的時候,筆者邊教幼兒一邊洗一邊念:“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先要挽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縫,洗手腕,看誰洗得最干凈。”洗臉時念:“小毛巾,對著放,扯平放在手里頭。洗眼睛,洗嘴巴,洗洗臉,最后洗洗小鼻子,看誰洗得最干凈。”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之中根據兒歌引導的步驟完成了洗手、洗臉的任務。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情況和各環節的情況,隨機地編念一些兒歌,來幫助幼兒掌握常規環節。
2.3在游戲中學習
幼兒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而游戲則是對幼兒進行常規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應充分利用教學游戲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開學初教師應組織幼兒玩“找朋友”的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認識自己的毛巾標記,并反復找出自己的標記,找自己的標記朋友,使幼兒很快地記住了自己的標記,學會用自己的杯子和毛巾。筆者還通過智力游戲“猜猜我是誰”,加深幼兒對班上老師的認識,對小朋友的認識,增進與老師、小朋友的感情。再如開學初往往小班的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亂扔、亂放,如果教師包辦代替,替幼兒收拾玩具,勢必違反了《綱要》中“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作為教師應放手讓幼兒自己學習逐步進行自我的管理。可采取 “送玩具回家家”的游戲,當幼兒玩了玩具后,在收拾玩具時,教師就說:“小朋友,送玩具回家了。”如果有些孩子動作較慢,或者還想玩時,就以玩具的口吻說:“怎么我的汽車寶寶還沒有回家呢?”這時幼兒就會很快地將玩具送回來。通過這樣反復的游戲,幼兒知道什么玩具改該送什么地方,加深了幼兒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規習慣。
2.4夸張的比喻
在生活常規中,有時運用夸張的比喻是非常有利的,它是促進常規管理的有效途徑。就拿吃飯這一環節來說吧,吃飯慢是小班幼兒的通病,因此常常很多老師都傷透了心,費了很多精神。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兒年齡小,思維仍帶有很大的直覺行動性,另外小班幼兒還喜歡夸大想象,根據這樣的年齡特點,就可采用夸張的方法使班級幼兒在進餐上有較大的提高。在幼兒吃飯時,經過筆者仔細觀察,了解到多數孩子是咀嚼較差,不肯吞。于是就自己親自示范,并夸張說自己是大老虎、鯊魚的嘴巴,能嚼得很快,并還不時地鼓勵不肯吞的孩子,要像吞糖一樣。自己一邊說一邊做,在巡視中,筆者還不停地說:“怎么聽不到老虎的牙齒聲音了”,其實這也是在提醒孩子們要不斷的咀嚼,不能包飯。經過筆者的老虎、鯊魚的牙齒等夸張比喻,孩子們吃飯的速度大大的提高,包飯的現象減少了。
2.5發揮大紅花的魔力
為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和激發幼兒在各方面的進步,應發揮大紅花的作用。放學離園也是一個很亂的環節,如果組織得不好,很容易造成安全問題的發生。因為有的孩子吃完了飯,而有的孩子沒有吃完飯。在這種情況下,應等大多數幼兒吃完飯后,把剩下的幼兒交給保育老師,自己再組織其它的孩子放學。這時有的孩子會到處亂跑或玩玩具,筆者就發揮了大紅花的魅力,手舉著大紅花,并嘴里念著:“我有許多大紅花,小朋友們都愛它,請你快快坐坐好,坐好了就發大紅花。”小朋友看見后,很快的就坐好安靜下來。同時,筆者還用紅花鼓勵幼兒的進步,如:吃飯獨立地吃,睡覺不哭,自己解便等良好的常規習慣,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用自己的愛心、耐心、細心去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和孩子,小班生活的常規管理就會迎韌而解。
【淺談幼兒園小班生活常規管理】相關文章:
• 淺談幼兒園小班生活常規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