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兒童的生活方式、是兒童的文化熏陶、是兒童心靈純凈的樂園。游戲對兒童來說就像空氣。游戲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重要性越來越被更多的老師所認識,教學游戲化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哪個幼兒園、哪位老師看似都在遵循“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看似游戲的場面、熱鬧的氛圍,孩子卻在默默的說“好累”、不想“玩”了。在幼兒園的教學中我們是否為了游戲而游戲,是否忽視了游戲的真正價值和內涵,是否遺忘了兒童才是游戲的主角,是否迷失了我們教師的方向和職責。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一、問題與困惑:“游戲”在教學中無處不在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要素,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未來生活的胚芽,蘊藏著巨大的教育潛力。正因如此,斯賓塞、霍爾都把游戲看做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現象,皮亞杰、埃里克森也十分強調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而建議將學習的機制和游戲的目標相結合,可以更快、更好地通過集體的力量進行教學。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需貫徹“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的教學原則。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開始重視游戲的價值,把游戲運用到幼兒的教學中。然而,對于游戲究竟應如何被運用于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什么樣的教學活動需要游戲,什么樣的游戲真正的能夠促進幼兒的發展,有些幼教工作者缺乏清晰而全面的認識。教學游戲化陷入誤區,游戲被異化,幼兒在游戲中感受不到游戲的快樂,而是被動去玩游戲。孩子的臉上沒有蕩漾玩游戲的那種喜悅,更沒有探索游戲的那種專注,有的只是漫不經心、無所事事的神態。游戲的價值固然重要,游戲要運用到幼兒的教育教學中,但是我們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更不能教師作為表演者去“游戲”兒童。
二、遺忘與迷失:幼兒在游戲中被“冷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兒童的心靈是一座非常富有的礦藏,這座礦藏有時還充滿著神奇變幻的色彩。對于幼兒來說,孩子的心靈是變幻莫測的,是富有想象力的。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都希望把游戲運用進去,激發幼兒的興趣,這種想法是正確的。但是教學游戲化真正的帶給了孩子什么,值得我們反思。筆者在一次觀摩課上感觸很深。教師把游戲運用到教學中,可是幼兒看似只是為了“配合”老師,老師一個人“玩”得很開心,孩子卻被“遺落”在角落。
課結束后,兩個幼兒很開心地說“可以去玩嘍”,這句話也深深刺痛了筆者的心。游戲其實對幼兒來說應該就是“玩”,在“玩”中去學習,應該是快樂的。可是現在大多數幼兒園教學中的游戲對幼兒來說是在煎熬、是在聽從命令,教學游戲化在現實中大多數卻只是教師一個人的游戲,幼兒教學游戲化的價值蕩然無存。兒童被忽略,心靈受到冷落。兒童的心靈就像荷葉上的露珠,荷葉上的露珠被抖落,還依然可以在陽光下閃亮,而被“冷落、摔碎”的心靈也許變得黯然、沉寂。
三、出路與反思:游戲價值的追尋
游戲不是我們教學的手段,而應是孩子真正享受生活的目的。
游戲更不是老師“表演”的方式,幼兒園教學游戲化不能為了游戲而游戲,那么游戲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游戲就是兒童的生命表現形態,兒童需要游戲,就像需要空氣和水一樣!游戲應是兒童感興趣的、積極參與的生命活動的一種形式。
如果兒童失去了游戲的機會、選擇權利;如果兒童在教學中的游戲是“被迫”的、不是自發的、不是感興趣的,幼兒就感覺游戲就是逼迫性的,也就失去了游戲的真正價值。兒童在教學活動中感受不到游戲帶來的快樂,他們的兒童世界便自然地不復存在了。
總之,游戲在幼兒園教學實踐中的運用,不應該只是教師達到教學目的的手段,更不能成為為了游戲而游戲的假象。游戲應該展現給孩子真正的本質的東西,不僅是孩子行為的熱愛,更是一種反映童年精神的靈魂。只有這樣,游戲和教學才可真正達成立體而有機的融和,幼兒園才可以真正成為孩子生活、學習的樂園,才能真正的促進兒童健康成長!
【重新審視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相關文章:
• “粵劇進幼兒園”教育活動的探索
• 學前教育專業生職業能力綜述
• 淺析當前幼兒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 幼兒園與社區如何雙向互動
• 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京劇元素
• 終身教育視域下的幼兒教育探討
• 幼兒園班級常規管理之我見
• “天價幼兒園”為何敢“天價”?
• 幼兒園禮儀教學策略研究
• 幼兒園戶外環境的規劃與設計
• 讓“山里娃”在家門口上幼兒園
• 幼兒園開展跳繩運動的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