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今天,隨著人們科技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科技對國家財富的增長和社會的繁榮起的巨大作用。因此,對幼兒進行科學啟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科學活動,對幼兒智力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所以,在科學活動中,應該從說教的模式中解脫出來,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幼兒在獨立動手操作過程中,親身體驗、交往合作,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的自信心、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在愉快的氣氛中得到培養,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一、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培養幼兒自我發展的自信心。
幼兒以親切感、信任感,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要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到溫暖、安全,沒有壓抑感。活動中對幼兒的自由擺弄、操作、交往、提問、表達等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鼓勵。讓幼兒在活動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有自己選擇材料和活動方式的權力,有按自己意愿結伴探索或獨立探索的自由等。在這種教育情境中幼兒在精神上感受到了尊重、獨立,獲得內心的愉快體驗,從而使他們集中去嘗試、去探索。同時為幼兒創設科學、安全的學科學環境,準備充足的物質材料,根據活動的需要和條件,盡可能地把幼兒帶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探索學習。大自然豐富多彩,千姿百態,它的形、聲、色等都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能擴大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知識。如在“神奇的樹木”活動中,把幼兒帶到小樹林去,讓幼兒自己去發現樹木有高有矮、有粗有細、有彎有直、有的開花有的不開花、有的樹皮粗糙有的光滑;樹葉更是形態萬千:有扇形、有圓形、有心形、有橢圓形、有針形、有掌形、有的葉子大、有的葉子小、有的是綠色、有的是紅色、還有的是黃色、嫩綠色等。幼兒興趣很濃,他們發現了平時常見而不為他們所注意的東西,他們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高興,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所取得的學習效果是室內活動所不能達到的。在如此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孩子們學得更快樂了,也最容易迸發創新的火花。
二、以問題為導向,增強幼兒問題意識與質疑能力
“不會提問的幼兒不是好幼兒。”可見,教師應放下架子真正接納和認可幼兒的想法,不失時機地將問題重新“拋”給幼兒,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在幼兒尚未具備相關經驗時強加給他們,引發幼兒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索。如在探索發現角留出一大片空白,創設成“你問我答”版面,鼓勵幼兒在這里用圖示的方法提出自己的疑問,感興趣的幼兒則圍繞問題在繼續的探索中發現答案。有一次,一名幼兒在壘高樓的時候,發現自己壘的高樓老是倒,他焦急地請老師幫忙。于是老師就巧妙地抓住機會,鼓勵他將自己的問題用圖示的方法畫出來,尋求大家的幫助。在老師的協助下,“我的問題”版面上出現了這樣一則問題:“怎樣壘高樓才不容易倒?”在評價活動時,不失時宜地將這個問題拋向全體幼兒征求答案,沒幾天,就匯聚了許多答案,有的說“地下第一層要搭大一點”,有的說“第一排要排多一點,重一點,上面要放少一點”,有的說“壘成像‘金字塔’的形狀就不容易倒”……教師給他們展示疑問的空間,肯定和鼓勵了他們的想法,無疑是給幼兒以信心,激發起幼兒學習的內在動力,“拋接”得巧妙而有力。再如在自然觀察角中創設“猜想園”,引導幼兒積極參與猜想,在較長時間內進行驗證,并提出自己的新疑問。有一天,提出“暗箱內的植物和箱外的植物會有什么不同?”這一問題。孩子們做出了“里面的大,外面的小”、“里面的白,外面的黑”等猜想,經過觀察后發現“里面的黃豆長得快,外面的長得慢。”孩子們馬上問:“為什么會這樣?”這個問題尋求答案的過程便成了孩子們進一步猜想問題的過程。一個悄然無聲的環境勝似有聲,引導幼兒一次次發問、一次次探索與發現。所以,教師只有把提問的機會讓給幼兒,精心設計教師問幼兒、幼兒問教師和幼兒問幼兒的教學環節,就能增強幼兒的問題意識,養成積極思考、大膽提問、積極質疑的習慣,提高了質疑能力。
三、引導探索活動,讓幼兒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
“兒童的智慧來源于兒童的動作”。鼓勵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探索活動,以多種方式組織幼兒在“做”中探索,小組內幼兒間互動,使探索活動向縱深發展。如在探索“紙”的活動中,有的幼兒發現紙能吸水、有的發現紙能燃燒、有的發現紙能做各種想做的東西。為了讓幼兒深入地了解“紙”的特性,把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并為每組準備了各種材料和工具,讓他們在探索中尋找答案。“紙是怎樣做出來的?”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了解了造紙的基本程序,便產生了試一試的欲望。“我們也來造紙吧!”孩子們興奮地提議。“這是一個好建議,可是我們拿什么來造呢?”老師故作困惑地說。“我們可以利用廢紙來造呀!”于是,他們行動起來。他們把收集來的廢紙放在一個大盆里,用水泡上。“怎樣才能變成紙漿呢?”“這樣等很慢的。”“我們把紙撕成小小片,就會快一點了。”大家卷起袖子,用力地撕起紙來。經過一番努力,紙漿弄成了。“現在我們該怎么辦呢?”提出了新問題。“我剛才看卡通上有一個像網一樣的東西,把紙漿放在上面水就流走了。”飛飛很肯定地說。正當大家想辦法的時候,豪豪興奮地叫了起來:“我們可以用紗窗來做呀。”于是,幫孩子們找來紗窗,大家又繼續做起來。一會兒又出問題了。“為什么我的紙這么厚?”“為什么我的紙這邊厚,那邊薄呢?”“我們回去查查資料吧!”孩子們同意了提議。這一次,他們看得可認真了。他們發現自己放的紙漿太多了,放后又沒有摸平,也沒拿重物壓,所以紙面不平整。找到原因后,孩子們又重新做起來。最后,有的孩子找來石頭,有的找來椅子,有的找來玩具,壓在紙漿上……經過這一番努力,孩子們的紙造出來了。他們高興得不得了,個個都展露著成功的笑臉。只有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和有效參與,讓幼兒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就能獲得最好的發展。
四、提供表達的機會,促進幼兒能力的發展
在科學活動中,幼兒表達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用語言、姿態、繪畫、塑造等;幼兒表達的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可表達自己的經驗,也可表達自己的發現和創造,還可以表達自己的感知和操作的方法過程結果,……在引導幼兒表達時,應注意讓不同水平的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要善于啟發幼兒講出自己操作思考后找出的答案,允許講得和別人不一樣,這樣能進一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紙的探索,孩子們發現了紙的特性,知道了紙的作用,了解了紙的來源,嘗試了造紙,還制作了各種紙工藝品。不同的探索活動,孩子們都用不同的形式(討論、圖畫、手勢、歌曲、符號等)表達自己的發現和感受。如探索紙能吸水的活動中,孩子們熱烈地發表自己的發現:“紙吸水后顏色變深了”;“紙吸水后很快就沉下去”;“紙吸水后會卷起來”;“紙吸水后一拿就爛了”;“紙巾吸水后會變長,然后會變成透明的”;“紙吸水后可以貼在墻上不掉下來”……老師和孩子們一起用話語、圖畫、手工藝品和各種記錄布置教室,大家一起體驗發現的快樂。因此,幼兒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總之,“沒有活動,也就沒有幼兒的學習。”在科學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幼兒自由、大膽地進行觀察、操作、嘗試、實驗,自由自主地探究。要尊重和關注幼兒的個性活動方式,發現和肯定幼兒的創新思維和能力,觀察分析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在幼兒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與合作。我們要在幼兒科學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激發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使孩子們對有趣的科學現象永遠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小議】相關文章:
• 幼兒園怎樣科學選配玩教具
• 如何提高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有效性
• 幼兒園科學教育實踐生活化探析
• 《指南》指導下的幼兒園科學活動
• 幼兒園開展科學教育初探
• 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實施策略
• 幼兒園如何進行科學教育活動
• 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化的實證探討
• 讓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更科學
• 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魅力
• 幼兒園科學素養評價研究
• 淺析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