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區域活動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創設多種領域的學習區域,并提供活動材料,幼兒通過自身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
關鍵詞:區域活動;有效性;幼兒
游戲是孩子的天性,區域活動作為一種蘊含教育內容于游戲形式的活動,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它重在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教師給孩子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廣泛的選擇內容。教師在此過程中只是一個觀察者,引導者,孩子們學地特別輕松、自然、沒有壓力,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游戲區角。這種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符合當前幼兒園《綱要》所提出:“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和滿足”的最有效的措施。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組織開展區域活動時,經常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提供什么操作材料;在孩子操作使用的時候,教師應該用什么方式方法給予孩子指導;孩子完成之后,教師應該用語言引導孩子,用相同的材料,創造出不同的東西;這些都是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各種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很多時候,都是放任孩子自己去玩,以至于孩子們看上去玩得很開心,但是事實上,并沒有達到開展區域活動的真正的目的,造成有內容而無實質。如何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成為了我研究的重點,為此,進行了以下幾點的研究:
一、物質環境的準備
。ㄒ唬﹦撛炝己玫幕顒臃諊T趨^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區域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的設置和環境創設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既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還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但是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區域活動又是存在于教室的整體環境中的,布置時還要注意和整體教室環境的整合;另外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在語言區,孩子們相互交換閱讀圖書,獲得更多的知識;在益智區,孩子們通過擺放雪花片,學習比較數字的大。辉谏顓^,可以嘗試體驗當值日生等等。
(二)合理科學地投放材料
1、教師應提供多層次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材料的投放要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不同發展水平,體現多樣性與層次性。一方面從班級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出發、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他們主動探索。另一方面圍繞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在《中國娃》這個主題時,我投放了中國地圖這個材料,對于不同能力的孩子,我有不同的要求:能力較差的幼兒,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中國每個省、市在地圖上像什么,并說說為什么;能力中等的幼兒,要求他們尋找地圖上的河流,山川等等;能力強的幼兒,可以嘗試尋找你知道的城市,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紹。在平時活動中,教師盡可能不涉及這些內容,讓孩子們自己通過各種方法得到這些信息,如陶行知所提倡的:“要讓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地方、每一個生活單位都擔負起學校的職能,把整個社會作為一個大學校。
2、同一種材料在不同年齡班要有不同要求,不同的用法。在不同年齡段,我們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操作同一種材料,最大限度地挖掘材料的教育價值,達成多個教育目標。材料的選擇也是非常重要的,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以詩的形式作了形象的概括:“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算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币虼诉x擇了在美工區投放橡皮泥這個材料,從小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要求小班幼兒嘗試動手制作;到了中班,要求能用橡皮泥捏出一些物體;到了大班,要求會用伸、拉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結構較復雜的物象,表現主要特征和某些細節。
二、具體活動中的操作
(一)幼兒的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始終要強調: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讓幼兒擁有真正的自主,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進行游戲。幼兒體驗到了自主游戲的快樂,才會有下一次的游戲體驗。發展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水平,這是我們開展區域游戲的目標和歸宿。到了大班,孩子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他們喜歡玩什么,表現地非常明顯。這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在游戲時,我發現,幾個區域總是人滿為患,時間長了,有幾個內向膽小的幼兒,都沒有玩過那個區域的游戲。
(二)教師的協助參與!敖處煈摮蔀橛變簩W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還要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要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者: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活動的進程及水平;了解區域活動中場地的設置能否滿足活動需要及幼兒對游戲材料的使用情況等;了解幼兒喜歡哪個區域,什么玩具材料;幼兒在游戲中玩了什么,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難,是否解決了,是怎樣解決的;了解為幼兒提供的游戲時間和空間是否合適,游戲材料的投放是否有效;了解幼兒近來最感興趣的是什么,認知經驗和社會性有了哪些進步,還存在哪些問題,等等。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
2、引導者。當教師充分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時,勢必會成為指導者。教師在觀察后發現孩子在游戲時出現問題時,可以及時地給予指導:有的時候,是個別兒童遇到的單一性問題,比如,游戲材料的難度相對于他,比較難,有的時候,可能是出現普遍性問題,比如,游戲材料的投放,不適合當前幼兒的能力水平,都需要教師及時地引導孩子繼續開展游戲。
3、合作者。教師用簡單的符合生活實際的語言,與幼兒合作游戲。陶行知提出:教育以生活為前提,不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比如:在“娃娃家”游戲中,孩子們玩地很開心,把鍋碗放地到處都是,把買來的禮物,隨手放在了地上,把家里弄得亂糟糟。為了不影響幼兒游戲的情緒,這時教師扮演居委會的人,到娃娃家通知:“明天我們小區要組織評選衛生家庭,你們要好好準備啊!焙⒆觽凂R上開始行動,把家里收拾地干干凈凈。
三、活動后的評價
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
首先,要讓教師成為主持人,為幼兒構建交流平臺。教師鼓勵幼兒把自己在游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這不僅能增強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同時也使幼兒間有更多交流的機會,教師用鼓勵性言語來引導幼兒,如:“請你說一說,剛剛你玩了什么游戲?你是怎么玩的?”這樣既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能激起幼兒想說的愿望,更好地向幼兒介紹或展示各種成功的經驗。
其次,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評價,這就依賴于有效的觀察和記錄。在區域活動中的觀察可以為區域評價收集資料,長期的觀察,可以反映幼兒行為的一貫性,避免事件的偶發性,提高評價的可信度。所以,教師必須多角度、多維度的評價,以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
區域活動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樂于動手操作,樂于想象,在反復玩中學,在反復學中玩。區域游戲時,他們解放頭腦,自己動腦思考;解放雙手,自己動手操作;解放眼睛,自己觀察世界;解放嘴巴,自己大膽講述;解放空間,自己探索尋找;解放時間,自己支配使用。這是屬于他們的世界,讓他們在這里,游戲吧!
【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重要性】相關文章:
• 幼兒園自然角創設途徑與策略
• 特色管理,讓幼兒園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 幼兒園課程內容膨脹現象剖析
• 農村幼兒園“家園”合作策略
• 幼兒園游戲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
• 幼兒園如何開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 幼兒園數學游戲化教學
• 建構開放、自主的幼兒園環境
• 學前教育音樂類課程評價體系構建
• 幼兒園大班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
• 幼兒園中的音樂教育之我見
• 試論幼兒園教師群體文化的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