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游戲活動是幼兒園小朋友主要的活動形式。通過游戲以它內在趣味性激發幼兒自身的學習和將游戲與集體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兩方面來探討幼兒園應該積極開展游戲活動。
關鍵詞:幼兒;游戲;活動
幼兒生性愛玩,而游戲正是一種集自由、興趣、快樂于一體,以幼兒自身為主體的積極主動的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一、游戲以它內在趣味性激發幼兒自身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調動幼兒自身求知的積極性,游戲中孩子表現出來的好的方面優于平時,幼兒的自身潛能也極大地激活了,在教學活動中引入游戲,使教學活動游戲化,利用游戲本身的趣味性作為內在動機,來啟發、維持和調節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游戲教學,孩子們能將教師的要求轉化成自覺的學習,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在愉快中學習知識,是真正意義上的寓教于樂。游戲是一個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活動,它以獨有的魅力,讓幼兒心靈得到暢游,心智得到成長。
二、將游戲與集體活動教學有機地整合
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獨特方式,孩子們的游戲不僅是娛樂,也是學習、勞動和生活。孩子們在游戲中,或許是從頭到尾都在“玩”,但也正是在“玩”中,引發、支持、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
1.游戲與健康活動的整合
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是需要多途徑來完成的,游戲就是孩子最易接受的方式。如少部分幼兒就是學不會穿衣服,我利用生動形象的
兒歌“抓領子,蓋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學會穿衣服了,在說說、講講、做做、玩玩中明白了道理。
2.游戲與科學的整合
科學領域的數學活動相對有些抽象和枯燥,我將數學知識融入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既可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又可以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如,在學習單雙數時,讓孩子們玩找朋友的游戲,明白有一些數字里的娃娃找不到朋友,它們就是單數,有的數字里的娃娃都能夠找到朋友,這些數字就是雙數。又如玩游戲“打地鼠”,先打地鼠,讓幼兒點數打到地鼠的數量。游戲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簡單枯燥的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小朋友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效果也更好。
3.游戲與社會活動的整合
社會是個大課堂,孩子的游戲是孩子社會生活的體驗,孩子對社會生活的體驗會不知不覺地反映到他們的游戲中。如“如何做個好客人”,通過創設游戲情境,幼兒到小熊家做客,孩子們學習了怎樣做一個好客人和好主人。又如玩三只小兔的
音樂游戲,在唱唱跳跳中明白不給陌生人開門。
4.游戲與語言活動的整合
由于幼兒思維具體形象的特點,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如能采用形象的表演,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表演游戲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被廣泛采用。如,故事“小蝌蚪找媽媽”,通過動作性較強的角色表演游戲,讓孩子模仿小蝌蚪的形象,依據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結合體育活動進行表演,孩子在游戲中、玩耍中、表演中掌握所?W內容。
5.游戲與藝術活動的整合
藝術教學更需要游戲活動的支持,無論是
舞蹈、
音樂,還是繪畫,要掌握這些技能需要反反復復地練習,孩子易出現厭煩情緒,采用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孩子會很樂意接受。如,美術教學活動“畫小鳥”,教師在示范時伴隨著游戲語言的指導,畫個“太陽圓又圓”表示小鳥的頭,畫個“月亮彎又彎”表示小鳥的身體,“太陽長嘴又長眼”表示小鳥的嘴巴和眼睛,“月牙兒拿把小蒲扇”表示小鳥的尾巴。用這種有趣的游戲語言指導孩子的繪畫,孩子們知道先畫什么,后畫什么,怎么畫,枯燥的繪畫變得簡單了。
游戲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非常大,向教學活動滲透的方式也很多,運用得當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教學的需要,選擇合適的運用方式。游戲在課堂教學中的呈現方式主要有:游戲整體引入法、游戲部分引入法、游戲導入法、游戲延伸法、游戲競賽法、游戲童謠法及手指游戲法等,將注意力回到教師的教學內容上。
戶外體育活動中創新應用戶外體育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個重要環節,如能合理利用還能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使戶外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更具特色。如傳統的民間游戲“切西瓜”“丟手絹”等,還利用廢物改編、創新成游戲器材,如用易拉罐做成高蹺,用報紙卷成紙球、紙棍,用樓梯和廢舊輪胎完成跳、攀爬、平衡鉆等動作能力練習。滿足了幼兒個體的興趣和需要,發揮了他們活動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幼兒在戶外活動中進行各種有效的身體練習,并直接接受陽光和新鮮空氣等自然因素的刺激,這對幼兒骨骼的發展、呼吸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健康、體質的增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樹民.如何在游戲活動中開發幼兒的智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6(3).
[2]王華敏.淺談游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
【幼兒園積極開展游戲活動】相關文章:
• 淺談如何在幼兒園積極開展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