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強化幼兒有關自然界的認知,而且能激發幼兒對自然的關心和興趣,初步形成幼兒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正確態度,對幼兒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是教師引導下的幼兒學習過程,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得如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越大,求知欲和探索性越強,學習效果越好。
1.把幼兒帶到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去,讓幼兒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們智慧的永恒源泉。它的知識如此豐富,它如此具體地將世界的萬事萬物展現在幼兒面前,它鮮艷的色彩,嬌美的姿態,動人的音響,以至于神奇的變化,深深地吸引著幼兒,促使他們去看、摸、聞、聽,甚至品嘗,去探索、發現其中的奧秘。在大自然中,幼兒認識了自然,認識了花草樹木、陽光空氣、風霜雨露,成為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自然界各種景象的變化,各種活動的舉行無不吸引著幼兒,幼兒的好奇心,在這些地方得到了最大滿足,從而促使他們講話。教師也可以向幼兒提出類似的問題:“春天到了,天氣怎么樣啊?地里的麥苗怎樣了?”“你怎么分辨出什么樣的是麥苗,什么樣的是草?”給幼兒提供較多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使他們在自然界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既豐富詞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他們對大自然的感受因語言表達而加深。大自然廣闊原野的山川美景,也是對幼兒進行美育、德育的內容。大自然是美的世界,它的美是豐富多彩的,真實直觀的,最容易為幼兒所認識,引起幼兒的美感,使幼兒更愿意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感受、體驗。在大自然中,幼兒在呼吸新鮮空氣的同時,獲得多方面的知識,陶冶情操。
2.開發早期智力是指導幼兒繪畫的首要目的。
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兒美術活動的專家板光彥認為:“幼兒美術活動不在于教會幼兒畫成一張或制成一件工藝品,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成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比如畫一幅畫,從開始到完成,整個過程同畫畫人的眼睛、大腦、心靈、手甚至身體的各個部位都有密切的關系。首先是對所畫對象的細致、敏銳的想象力,畫畫的孩子敢于大膽地把自己所看、所記、所想盡可能完滿地表達出來,這是一個人創造能力的表現。其次,畫好一幅畫需要雙手與身體及手腦之間的協調與配合,需要有使用繪畫工具的能力,認識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認識與表達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樂的心情和對美的體驗,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這一切是早期智力開發所要達到的目的。早期智力開發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個性品質,比如驕傲、虛榮、粗心、自主能力差、半途而廢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主要靠潛移默化的教育。如果總是口頭教訓孩子應該如何,其效果是比較差的。要想使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同步增長,就必須使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融會到某種適當的活動中。從這一點講,繪畫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的活動。一個孩子當他從隨意地畫畫和制作過渡到能比較客觀地去表現的時候,當他從要大人指點過渡到敢于自己大膽創作的時候,他的自主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當他們能做到自己比較有條理地去收拾用具的時候,他們的獨立性也就增強了。讓孩子敢于大膽地去畫,讓孩子更加細心去畫,讓孩子畫畫時有始有終,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畫中的問題。
3.關注幼兒表面的興趣,對活動的要求指向不明,難以真正提升幼兒的興趣。
如,大班數學認識“時鐘”,老師出示用包裝紙包著的時鐘:“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禮物,請你們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兒絞盡腦汁拼命地猜想:圖書、蛋糕、好玩的玩具、天線寶寶、禮物……可是,當老師打開禮物揭開謎底,隨著一聲長嘆:“唉……”剛才津津樂道的孩子一下全沒精打采了。
像這樣的“猜一猜”,大家并不陌生。初看,老師的意圖好像是引發幼兒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活動做鋪墊,但是幼兒的這種好奇心會隨著“神秘”東西的出現而很快消失。像這樣毫無頭緒、不著邊際的無需動腦的猜測,不僅不能達到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反而是隱性浪費時間。
又如:大班“復習幾何圖形”教學活動,老師設計了“變魔術”這一操作活動,即用一張長方形的紙變各種圖形。操作前,老師說:“下面請小朋友當魔術師,用這張紙變圖形,看哪個小朋友變得又多又好。請小朋友拿起剪刀,開始變。”不一會兒,每個幼兒都剪出了好多圖形。當老師請幼兒說說都“變”了哪些圖形時,幼兒說得最多的是三角形,其次是梯形,正方形很少,長方形沒有一個,而說不出名的碎片卻占了相當一部分。
4.從“題目為什么這樣編”展開,讓幼兒充分表達相關生活經驗。
幼兒的數學學習依賴于具體的生活情境,幼兒編出的每一道數學題都是和其生活經驗緊密聯系的,為此,教師在請幼兒介紹所編的題目時,一定要給幼兒表述“題目為什么這樣編”的機會。如有一個幼兒說他編的題目是“10-5=5”,就是用10元錢的交通卡乘了票價5元的地鐵還剩下5元錢的事例說明。題目得到其他幼兒的認可后,教師請他說說為什么會想到乘地鐵?
這個幼兒說,父母上班經常乘地鐵,又快又合算,所以選乘地鐵來編題。有幼兒馬上反對:“既然有10元錢乘車,那么不用那么急的,可以地鐵、輪渡船、公共汽車全都乘一乘,一路上可以看很多風景。”所以,題目可以編成“10-5-2=3”。更有幼兒說:“乘出租車才是最方便的,把目的地告訴司機不用費一點心思,一下子就能到游樂場的門口,至于錢不夠的問題,可以約小伙伴兩人或多人一起乘。”所以題目又可以編成“10+10=20,20-11=9”?梢钥闯,幼兒的表述體現著思維的點滴火花,有的把速度作為編題的依據;有的認為看到沿路的風光才是最重要的;有的更是突破常規,靈活運用已有條件。幼兒以自己的方式理解、詮釋、表達每一道題目,真正學活、學透了。
【幼兒園教學點滴談】相關文章:
• 幼兒園手工教育的實踐探索
• 加強幼兒園師資管理 努力提高幼兒教師素質
• 小議中日幼兒園社會教育
• 說課:幼兒園大班舞蹈教學《泥娃娃》
• 把穩幼兒園動態管理的脈搏
• 德國幼兒園的“森林時間”
• 幼兒園混齡教育的實施
• 走進幼兒園,探索新發展
• 從幼兒園學到的
• 做善于思考的幼兒園教師
• 論幼兒園教師的教學用語
• 農村幼兒園如何打造辦園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