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而言,
音樂是一種本能,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行為。他們通過語言、歌唱、動作、
舞蹈來感受
音樂,表達情感。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音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音樂帶給人們美的享受,懂的音樂是一件幸福的事情,3―6歲是幼兒音樂教育的啟蒙階段,所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我談點自己的感受:
一、讓音樂滲透在幼兒生活中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僅在上課時進行,也可以在幼兒進園后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使幼兒經常生活在音樂環境之中,如在幼兒進餐、活動前,入廁后,以及游戲時間等,都可以根據時間的長短配以不同的活動。
音樂活動的形式不僅僅是孩子們會唱了幾支歌,會跳了幾個兒童舞,會做幾個音樂游戲,而應該是豐富、多樣且富有創造性的。生活是個大舞臺,會提供許多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讓孩子們大顯身手。音樂源于生活,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許多日常生活物品都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如果我們能別具匠心地加以利用就可以使幼兒音樂教育的表現形式更具多樣性,從而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首先,幼兒對于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對什么東西都想去琢磨、探索。通過教師有意地引導和幼兒親自體驗,讓幼兒認識到原來生活中也蘊藏著如此美妙的音樂,從而增強其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比如在課余時間,播放音樂《松鼠進行曲》時,從鉆山洞―過小溪―摘果子―洗水果―做果醬,帶領孩子們來到小松鼠的秋天學校,接著又隨著《蝴蝶花》的音樂從人物的表演,變化成一只只可愛的小蝴蝶,揮舞著美麗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飛翔著……,孩子們樂此不疲,在玩中感受了音樂的情緒,并學會了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在追追跑跑、蹦蹦跳跳中鍛煉了身體,增強了體質。
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感受音樂的好機會,在孩子們三三兩兩的交談中,在孩子們不經意的模仿中,在孩子們看似平常的一日活動中,常常隱藏著孩子們的興趣點。這來自于孩子生活,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興趣點是幼兒園進行音樂活動很好的音樂素材。如律動《貓和老鼠》,首先讓她們傾聽感受歡快的的音樂,在傾聽音樂的同時創編動作,幼兒在學時興趣明顯的提高。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首先是幼兒喜聞樂見,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過去往往教師自己費許多時間選出音樂,但幼兒卻不喜歡,為什么呢?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于是我想到,在選擇教材時為什么不能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呢?幼兒喜愛動畫片,觀看動畫片成了每日必須完成的事,也是幼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幼兒生活中尋找和挖掘興趣和快樂,是《綱要》倡導的一種教育觀念,也是我在操作中實踐的一種思路。《綱要》指出,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一般興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音樂的選擇來源于幼兒,這是讓幼兒享受音樂快樂的前提!音樂欣賞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音樂欣賞活動,孩子們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的感受音樂、體會音樂,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音樂。
二、音樂教學活動形式多樣
3―6歲是孩子對音樂的敏感期,這個階段是孩子學習音樂最好的時期,成年人學習聽音遠比孩子們學起來要難得多,因為我們錯過了最佳時期,每天三餐之前我們都會組織孩子進行聽音活動,孩子們通過聽音活動進行唱音階、歌曲、打立體節奏、唱譜子,還要進行聽辨單音、音程、和弦等,單純的聽會讓孩子們感到單調乏味,我們通過講故事的方法讓他們來分辨高音低音,當講到大灰狼來了的時候老師彈低音,孩子們聽到這種聲音馬上蹲下知道大灰狼來了小兔子們很害怕,當小兔子打敗大灰狼勝利了的時候老師彈高音,孩子們向小兔子一樣歡快的跳了起來,這樣孩子們在游戲中簡單又清楚的分辨出了高音低音。
拍打生活中的節奏,使音樂生活化。我在這方面借鑒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將節奏放在首位,利用身體做打擊樂器(如拍手,跺腳,拍膝蓋等)。結合語言,借助這些形體動作來進行練習,激發幼兒的興趣。
由于這些歌詞幼兒很熟悉,節奏拍打起來也比較容易。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將
兒歌,童謠等編成具有一定的節奏進行教授,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創編節奏的欲望。幼兒一開始創編時,往往節奏型很混亂,不大成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后,幼兒可以創編出一些簡單的節奏。這樣,教師一方面及時了解了幼兒掌握節奏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幼兒創編的能力。
各種各樣的打擊樂器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在區域里面孩子們很喜歡擺弄這些樂器,搖搖沙錘沙沙沙、敲敲小鼓咚咚咚、聽聽碰鈴叮鈴叮鈴……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適時的引導幼兒有節奏的、集體合作的來表演,一次孩子們在區角里玩的很高興,可是我發現孩子們都是各玩各的,顯得有些亂糟糟,打擊樂一定要由簡單到復雜的,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拒絕它,對于稍微復雜的音樂,只要給孩子們寫出圖譜,孩子們就會嘗試著去做,平時在排隊或者等待的小時間,我們會組織孩子們用手來拍節奏型,這也是鍛煉孩子節奏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不知不覺的孩子們就熟悉了各種各樣的節奏型,再做起來就簡單的多了。
音樂從我們的生活中來,永遠也不會離開我們的生活,讓生活中充滿音樂,讓孩子們時刻感受音樂,用孩子們樂于接受的形式來學習音樂。幼兒期是人類創造性能力的第一個開發高峰期。這個時期,是人類的感知、感覺、感悟、感情發展的最佳關鍵期,我們通過親自參與原本的音樂,一起分享人類最接近自然狀態的感覺。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做法】相關文章:
• 論幼兒園的創新教育
• 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思考
• 上幼兒園可增強幼兒社交能力
• 幼兒教師移動學習思考
• 幼兒園與小學銜接工作初探
• 幼兒園教師應具備的人格魅力
• 淺析華德福幼兒園的自然教育
• 高校幼兒園人力資源管理初探
• 數字幼兒園系統功能研究
• 淺議幼兒園民間游戲
• 完善園內管理,爭創優質幼兒園
• 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探究